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柳树对富营养水体中磷的吸收及生理响应机制

发布时间:2020-07-19 12:43
【摘要】:面源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已成为水环境的主要问题,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污染的机制是径流水体中氮磷营养过高引起藻类和浮游生物过量繁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氮、磷既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且在植物体内发挥重要的作用,又是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限制因子。以往研究中对氮的关注较多,但是仅降低水体中的氮素营养水平不能有效的治理富营养化。可见,开展富营养化水体中磷的去除研究很有必要。由于投入低,效果持久以及二次污染较少,运用植物修复水体富营养化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木本植物相对水生草本植物有生物量大,生长周期长,抗逆性强,便于人工管理等优点,因此选用木本植物对富营养水体进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关于木本植物修复水体的研究较少,因其生长周期较长难以进行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针对富营养化水体中不同磷素水平,采用速生旱柳(Salix matsudana)新品种湿地柳1号作为实验材料,通过设置五个不同磷浓度处理模拟富营养水体(0.1 mg·L~(-1),0.2 mg·L~(-1),1 mg·L~(-1),2 mg·L~(-1),10 mg·L~(-1))培养旱柳,运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和放射自显影技术,研究磷在水体-柳树间的迁移机制和其在柳树中的转运分配规律,分析其对磷的净化机制以及对磷浓度的生理响应,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磷被根系吸收后先在根系中转运分配,约24h后开始转运到地上部分;磷在地上部分初期集中于叶片中,首先被转运到靠近根系的叶片,但总体趋势是向生长顶端幼嫩叶片中转运;靠近顶端的叶片受到顶端效应影响,磷的分配受到抑制;在吸收后期各叶位叶片中磷含量无显著差异,磷向茎中的分配比例增加但仍低于叶片。(2)柳树各部位磷含量均随吸收时间延长而增加,旱柳对磷的吸收率在14d达到21.43%,转运系数为2.389,说明旱柳通过同化吸收能去除一部分水体中的磷并且将其转运到地上部分,这为柳树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磷提供了理论依据。(3)柳树在各处理水体中均正常生长,低磷水体中旱柳未出现明显的缺磷症状,高磷浓度水体中柳树生长也未被抑制,三个月处理后株高增加70%,生物量增加101%,且组间无显著差异;总生物量、地上部分形态和叶片可溶性糖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随磷浓度降低,旱柳生物量向地下分配但无显著改变,根冠比和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系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在低磷环境中,柳树修复表现出快速且去除率高的特点,但叶片氮磷浓度、叶绿素浓度、光合速率、叶片可溶性蛋白浓度均降低,因此适合进行短期修复;高磷环境中,旱柳表现出吸收缓慢但富集量大的特点,因此适合开展长期修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92.12;X52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路线


技术路线

绿变,放射自显影图像,放射性强度,柳树


8图 2-3 柳树32P 放射自显影图像Figure 2-3 Radioautography of32P in Salix: 背景底色为蓝色,颜色从左至右由绿变红代表放射性强度增加。Note: ackground color is blue, the color from left to right indicated radioactivity strength increasin.3 结论与讨论周裕荣(周裕荣等, 1996)利用32P 研究黄花菜对磷的吸收转运,发现磷大而在叶片中的含量很小,春苗期对磷的吸收作用最强。磷在植物体内的运酸盐形式,根部也能转变为有机磷化物(磷酰胆碱类等)。本试验研究表明

生理响应,柳树,旱柳


度 1~10 mg·L-1的中高磷浓度水体,旱柳的净化磷的净化总量和转运至地上部分的比例增加,加会显著增加叶片干重,但随着磷浓度升高,面积叶绿素含量下降有关。旱柳吸收磷的机制以及磷在旱柳体内转运分配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然而研究工作还存对于柳树吸收磷的规律的分子机理以及柳树成需进一步开展研究,以评估柳树修复富营养水控基因和磷酸盐转运体调控机制还不明确,通更高的旱柳新无性系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研究方的富营养水体环境,构建合适的种植密度、植修复植物一起构建多层次的植物修复体系仍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熊剑;黄建团;聂雷;肖邦定;;不同营养条件对金鱼藻净化作用及其生理生态的影响[J];水生生物学报;2013年06期

2 王婷;耿绍波;常高峰;;人工湿地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作用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S1期

3 何鹏;王大鹏;韦家少;吴敏;吴炳孙;高乐;覃怀德;;低磷胁迫对巴西橡胶树幼苗若干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J];热带作物学报;2012年11期

4 王瑛;张建锋;陈光才;;柳树对水体氮素的去除率及其吸收动力学[J];生态学杂志;2012年09期

5 褚群;范家霖;冯固;;磷同位素示踪技术在生态与资源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新进展[J];核农学报;2012年05期

6 秦晓佳;丁贵杰;;低磷胁迫对不同种源马尾松幼苗的影响[J];林业科技;2012年03期

7 葛芳杰;刘碧云;鲁志营;高云霓;吴振斌;;不同氮、磷浓度对穗花狐尾藻生长及酚类物质含量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8 吴建强;王敏;吴健;蒋跃;孙从军;曹勇;;4种浮床植物吸收水体氮磷能力试验研究[J];环境科学;2011年04期

9 李晶;马云;周浩;潘保原;;轮叶黑藻去除水体中氮磷能力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0年08期

10 李秀芬;朱金兆;顾晓君;朱建军;;农业面源污染现状与防治进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4期



本文编号:27624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624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fa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