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同域分布栎属两近缘种形态变异与种群遗传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0 14:08
【摘要】:林木种质资源鉴定尤其是近源种的鉴定是种质资源研究中需首要解决的问题。壳斗科(Fagaceae)栎属(Quercus)植物是国内外研究杂交的热点植物,也是研究生态学物种概念的模式植物。两个近缘种槲树(Q.dentata Thunb.)和槲株(Q.aliena BI,),广泛分布于中国各省,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和经济价值。本论文首先利用12对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分别对6个同域分布的槲树和槲栎种群,共451个体进行分析。Structure的结果将451个个体分为两类并表明两个近缘种之间存在广泛且不对称的基因流。当以混合系数Q0.9的个体被判定为纯种,Q0.9的被判定为杂交个体的分类标准时,结果得到槲栎个体239个,槲树个体154个,杂交个体58个。槲树和槲栎种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在林木中处于较高水平,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64和0.63,期望杂合度(HE)的平均值均为0.61。槲树和槲栎物种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为0.108,表明两个物种间的遗传分化处于中等水平。其次本论文对分子标记鉴定的367个个体的1835片叶片进行了几何形态学分析。基于叶片层次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结果表明槲树和槲栋的叶片形态差异显著,杂交个体分散于整个散点图。基于个体层次的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表明95.90%的槲栎和96.88%的槲树可以准确的区分。同时基于个体层次的典型变量分析(Canonical Variate Analysis,CVA),结果表明杂交个体的叶片形态,鉴于槲树和槲栎之间,更接近槲栎个体的叶片形态。基于个体层次的2B-PLS分析(Two Blocks Partial Least Squares)将对称结构和非对称结构分别与叶片大小进行分析,表明对称结构与叶片大小显著相关,而非对称结构与叶片大小相关性不显著。另外通过线性回归分析对叶片的形态(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和大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叶片的形态和大小受环境影响极显著。综合分子标记方法与形态学标记方法的结果,二者都可以很好的区分槲树和槲栎两个近缘种。本研究发现同域分布的槲树和槲栎种群,在每个种群内都存在基因流,且每个种群内都存在槲树和槲栎的杂交个体。通过分子标记方法鉴定出的杂交个体,多数位于槲树和槲栎两个叶片形态之间,部分杂交个体从形态上无法区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22
【图文】:

槲树,槲栎,种群分布


3基于SSR分子标记的种群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逡逑.1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逡逑.1.1样本采集与处理逡逑经过查阅地方植物志及相关的文献,同时在中国数字标本馆、中国植物图像库,逡逑来确定槲树和槲栎两个近缘物种在中国北方的同域分布的情况,分别于2015年8月逡逑-10月对北京上方山和雾灵山,河北雾灵山同域分布的槲树和槲栎种群进行采集,以逡逑及2017年8月对山东昆嵛山,陕西秦岭的子午峪,河南南阳桥端镇二个地区同域分逡逑布的槲树和槲栎种群进行采样。每个种群通过GPS记录仪(GRAMIN621sc)详细的记逡逑录经纬度以及海拔信息,采集过程中每个种群至少相隔5公里,为/避免克隆每个群内的个体至少相隔10米的距离,每个个体采集2片幼嫩的叶片,硅胶保存川fS位鬃椋模危粒杉谋瓯颈嗪牛诩涔杞貉丈⑸浠笠笆备唬悦馄⒚褂跋欤模危撂崛⌒ЧW钪站酱尾杉竦昧隋澹矗担部檬鞯模梗埃雌啄垡镀e义纤胁杉瓯颈4嬗诒本┝帧⒇氪笱Я忠德シ肿由笛槭摇2杉闹秩旱氐慵懊拼义虾偶螅常保咝葜秩鹤晷畔⒓恚常保秩貉臼恚常础e义

本文编号:27635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635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dc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