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不同产地白桦和落叶松幼苗对有机氮肥的生长响应和吸收特征

发布时间:2020-07-22 14:15
【摘要】:近年来,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有机氮的现象不断被报道,打破了过去的传统理论,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虽然植物直接吸收利用有机氮的事实已被学者们普遍接受,但植物吸收有机氮的影响因素及其内在机制尚不清楚。本文选择我国北方广泛分布的白桦和落叶松为对象,以不同产地(纬度)所采白桦和落叶松种子的播种容器苗和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不同产地幼苗对不同形态氮素施肥的生长和生理响应,同时采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产地幼苗在控制生长环境和供氮条件下吸收有机氮能力的变化特征,旨在验证植物吸收有机氮的能力是否与其分布的纬度范围有关,并解析生长环境和供氮条件影响不同纬度植物吸收有机氮的规律。主要结论如下:(1)不同氮素施肥显著提高了白桦和落叶松幼苗的苗高、地径、根体积、主根长和生物量的生长。Gly-N处理白桦幼苗的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最大,且显著高于NH4+-N和CK处理(P0.05)。Gly-N处理落叶松幼苗的各形态指标和生物量最大,NH4+-N处理次之,CK处理最小。3个产地白桦和落叶松幼苗的生长和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五寨产地白桦的各形态指标最大,漠河产地次之,汪清产地最小。3个产地白桦和落叶松各器官生物量与地理纬度呈负相关,随纬度降低而增大。(2)不同氮素施肥显著提高了白桦和落叶松幼苗氮含量和氮积累量。NH4+-N处理的白桦和落叶松幼苗各器官氮含量最高,Gly-N处理次之,CK处理最低。Gly-N处理显著提高了白桦和落叶松幼苗各器官的氮积累量,Gly-N处理白桦和落叶松地上和根系的氮积累量较CK处理分别提高了 101.3%、53.3%和236.4%、109.6%。不同产地对白桦和落叶松幼苗各器官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有显著影响,3个产地白桦和落叶松的氮含量和氮积累量大小的变化趋势与地理纬度呈正相关,白桦和落叶松地上和根系氮含量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3)3个产地落叶松幼苗在前期施氮培养和不施氮培养条件下对吸收分子态有机氮的能力存在差异。无论是前期施氮肥培养还是不施氮肥落叶松均能够吸收分子态甘氨酸,且在前期施肥培养可以显著提高苗木吸收分子态有机氮的能力。3个产地落叶松吸收分子态甘氨酸比例与纬度成正相关,随纬度降低而减小。(4)3个产地白桦幼苗控制微生物和非管控条件下都可以吸收完整分子态有机氮,且白桦无菌苗吸收完整分子态甘氨酸的比例是白桦容器苗的2倍。漠河产地白桦幼苗吸收分子态有机氮能力最强,汪清产地次之,五寨产地最弱。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92.153;S791.22
【图文】:

主根,产地,白桦,落叶松


邋of邋different邋nitrogen邋forms邋and邋regions邋on邋collar邋diameter邋of邋Betula邋platyp分析表明(表3-1、3-3),产地和氮形态分别对白桦、落0.05),氮形态对白桦和落叶松的主根长差异显著(pcaos),异不显著,二者交互作用对白桦和落叶松的根体积和主根重比较结果表明,产地对白桦和落叶松的根体积影响效果松的根体积与炜度呈负相关,随玮度降低而增大。五寨产漠河产地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尸<0.05)。氮形态对白桦和Gly-N处理的白桦和落叶松根体积与其他处理的根体y-N处理的白桦和落叶松根体积最大,CK处理的根体积最松根体积分别是CK处理的根体积1.95倍和1.50倍。逡逑两树种的主根长生长的影响不同(表3-1、3-3),3个产地河>五寨>汪清,3个产地间差异不显著(PXX05)。而3呈负相关,随纬度降低而增大。不同氮素对两树种根系生白桦主根长的大小依次为Gly-N>N03—-N>NH4+-N>CK,而小为Gly-N>NH4+-N>N03_-N>CK,且Gly-N处理落叶松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晓航;周建朝;陈立新;王秋红;;铵态氮和氨基酸态氮配施对甜菜生长特性及碳代谢的影响[J];植物研究;2015年03期

2 徐福利;赵亚芳;张潘;王渭玲;于钦民;王伟东;王国兴;;施肥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根茎叶中氮磷含量的影响[J];林业科学;2014年03期

3 雷静品;熊定鹏;刘建锋;肖文发;王鹏程;潘磊;;生境变化对栓皮栎幼苗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2年06期

4 刘志龙;虞木奎;马跃;唐罗忠;方升佐;;不同种源麻栎种子和苗木性状地理变异趋势面分析[J];生态学报;2011年22期

5 李国强;汤亮;张文宇;曹卫星;朱艳;;施氮量对不同株型小麦品种叶型垂直分布特征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1年01期

6 马维玲;石培礼;李文华;何永涛;张宪洲;沈振西;;青藏高原高寒草甸植株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海拔梯度变异[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0年06期

7 岳华峰;邵文豪;井振华;卢萍;黄琳;姜景民;;苦槠种子形态性状的地理变异分析[J];林业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8 郭亚芬;付连云;崔晓阳;;红松幼苗氮素营养效应研究[J];土壤通报;2009年05期

9 崔晓阳;;植物对有机氮源的利用及其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意义[J];生态学报;2007年08期

10 邓若磊;徐海荣;曹云飞;肖凯;;植物吸收铵态氮的分子生物学基础[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7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曹小闯;土壤氨基酸态氮对植物的氮营养贡献及其地带性分布规律[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小丽;小白菜对甘氨酸态氮的吸收代谢及生理响应[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3 葛体达;番茄对有机氮的吸收及土壤可溶性有机氮行为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4 范志强;氮磷营养及氮形态对水曲柳幼苗生长和生理的影响机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5 莫良玉;高等植物氨基酸态氮营养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高雪梅;果、茶树对可溶性有机氮的吸收性能及其差异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张亦默;中国东部沿海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种群生活史的纬度变异与可塑性[D];复旦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659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659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f0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