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上海城市立体绿化的植物造景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3 02:06
【摘要】: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阶段,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但与此同时城市空间无序开发、土地资源消耗过度等行为也衍生出许多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使得“城市病”日益突出,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迫在眉睫。基于生态学理论进行植物造景的城市立体绿化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解决城市绿色空间需求与城市绿化用地持续减少的矛盾,被公认为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但根据目前的研究与应用实践可以得知城市立体绿化的发展在植物造景及其应用价值方面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与阻碍,所以基于生态学理论的支持在应用生态学的指导下进行立体绿化的植物造景及其应用价值的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是促进城市立体绿化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本研究立足于城市化水平较为发达的上海地区,出于对城市立体绿化植物造景技术及其应用价值的思考,在广泛搜索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对国内外立体绿化在植物造景技术、政策法规、植物造景的应用价值的研究现状做了较为充分的了解,并根据立体绿化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总结了基于体现应用价值的立体绿化设计观点。然后分别从城市发展、植物造景、应用价值三个角度出发,对上海地区多个优秀立体绿化案例进行考察调研,对其中三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探讨。结合案例研究所获得的经验,根据上海地区生态环境特点,在应用生态学的指导下将生态学理论与立体绿化实践结合,在2016-2017上海国际花展上师大景点以及上海七宝高线屋顶花园植物造景中利用多种植物材料进行了标识绿化、棚架绿化、墙面绿化以及屋顶绿化等不同形式的立体绿化植物造景实践,并且对这些植物造景项目的生态、经济、社会应用价值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将植物造景的生态学理论与实际项目实践操作结合,尝试在立体绿化的植物造景实践应用中找到生态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点,以凸显生态学理论指导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多重应用价值融为一体的不同形式的立体绿化植物造景项目的成功实践,证实了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的上海地区多种植物种类应用于立体绿化植物造景的可行性,优化了传统立体绿化植物种类较为单一的应用旧状,挖掘出多种立体绿化植物造景的应用价值,为今后立体绿化的建设提供了一些指导性的建议及参考,推动立体绿化植物造景及其应用价值在上海地区的健康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731
【图文】:

功能图,植物,功能,屋顶绿化


图 1-1 植物具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34]护城市生物多样性来“人造城市生境单调脆弱”这一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界普遍认为屋顶绿化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域规划、专业的植物配置、合理的空间搭配等方式,能够空设计建造一个丰富的自然场所,为鸟类、昆虫等动物提,从而可以避免本土的野生动物种因为城市化的发展惨秀的屋顶绿化不仅不会破坏原有的城市生境,反而还会对本地的动植物起到一定保护作用,从而保护了城市生市生态系统更加稳定[55]。减雨水污染负荷筑屋顶材料多为沥青油毡,在建筑物使用初期阶段屋顶经物会随着屋顶的排水管道汇入地表径流,径流雨水的污化的实施即可杜绝该现象的产生。天然雨水中所含有的污

立体绿化,知网,历年,图表


图 1-2 国内立体绿化历年文献发表情况图(图表来源于中国知网)从中国知网论文数据库中可以得知国内立体绿化历年文献发表情况(如上表),从中不难发现自从进入 21 世纪以来关于屋顶绿化的研究增势明显,一直到 2010 年趋于平稳发展的状态 2016 年达到最热。而对于论文类别的索引可以看出国内立体绿化的研究多集中于立体绿化生态功能、立体绿化植物设计、立体绿化相关政策、立体绿化技术研究等方面,而对于立体绿化应用模式的研究较少,而对于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则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该地区的发展情况 (表1-13)。表 1-13 国内主要城市屋顶绿化政策法规[78,12,13,81]城市 政策法规(1)2005 年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了地方《屋顶绿化规范》,成为北京以及我国北方地区开展屋顶绿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2)将 2005 年设定为“屋顶绿化推广年”,政府出资兴建屋顶绿化 13 万平方米;

屋顶绿化,冠生园,园区,互联网


elumbo nucifera Gaertn..睡莲科喜光但极不耐anna indica L. 美人蕉科喜光、喜温暖温度合适则周eratophyllum demersum.金鱼藻科较喜光、易养is tectorum Maxim.鸢尾科喜光、耐寒、高uncellus serotinus (Rottb.). B. Clarke莎草科适应性极强、观赏价值生园互联网金融园区屋顶绿化况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於艳萍;郝小玲;毛立彦;宾振钧;谢振兴;覃茜;;南宁市南湖公园植物造景调查分析[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7年05期

2 马玄;冯艳;;应用型办学背景下植物造景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蚌埠学院学报;2018年03期

3 杨潇;;浅析植物造景与花卉造型的艺术性[J];现代园艺;2018年12期

4 魏绪英;蔡建华;蔡军火;;《植物造景设计》课程五步体验式教学实习方式改革实践[J];高教论坛;2016年12期

5 张岩安;;大运河森林公园的植物造景研究分析[J];城市住宅;2016年12期

6 江雪梅;;成都市居住区环境的植物造景探究——以成都翡翠城小区为例[J];现代园艺;2017年06期

7 张蕾;;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年33期

8 杨波;;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造景的作用与艺术手法分析[J];价值工程;2017年28期

9 张凤玲;钟甜;陈乐园;;节约型园林中植物造景[J];江西农业;2016年15期

10 石钦;;浅析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方瑞红;高新伟;;关于植物造景的几点体会[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植物造境比植物造景更重要[A];中国公园协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3 王军华;;植物造景应用体会[A];2008北京奥运园林绿化的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马剑;高霞;单莉梅;;浅谈红山公园植物造景的特点[A];西部六省(区)中心城市园林科技信息网第26次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管小龙;周秀梅;李保印;;新乡市3座公园中植物造景效果的评价[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2[C];2012年

6 丁二栓;;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艺术与研究[A];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焦雪辉;李雯琪;吕英民;;山东省章丘市百脉泉公园植物配置调查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1[C];2011年

8 王进涛;林晓民;;园林专业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及实现培养目标的途径[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9 侯涛;;艺术学科景观设计专业《种植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10 董学潮;;植物造景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的应用[A];工程技术发展论文集[C];201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长沙晚报记者 朱华;望见绿洲 幸福满城[N];长沙晚报;2017年

2 紫嫣;水生植物造景设计原则[N];中国花卉报;2017年

3 本报记者 李颖;把好文化内涵和植物造景两道关[N];中国花卉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芥子;广州公园植物造景选粹[N];中国花卉报;2006年

5 张玉书;住区植物造景发展趋势[N];中国花卉报;2004年

6 刘华;住宅小区:欢迎植物造景[N];中国建设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骆会欣;植物造景营建三“远”空间[N];中国花卉报;2013年

8 方根深;千岛湖植物造景经验谈[N];中国花卉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荀晓晓;植物造景为生态乐园增色[N];中国花卉报;2008年

10 北京植物园 许兴;水生植物造景要点解析[N];中国花卉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冠衡;从园林植物景观评价的角度探讨植物造景艺术[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2 王庆;深圳地区高尔夫球场园林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3 侯碧清;株洲市城市植物造景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代文斌;上海城市立体绿化的植物造景及其应用价值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

2 马艳丽;趣味性植物造景在景观中的应用[D];江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黄奕;高校植物造景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4 李艳霞;居住小区绿地植物造景模式的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张晓珊;基于园艺疗法理念的福州市疗养院植物造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6 张婷婷;高尔夫球场植物造景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尹领琨;郑州纪念性空间植物造景调查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珠艳;城市广场空间植物造景设计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秦雪;江南传统园林水生植物造景调研与实践[D];浙江农林大学;2017年

10 郑尧;乌鲁木齐市别墅区植物造景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766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66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71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