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宾县退耕还林优先区域的提取

发布时间:2020-07-28 19:46
【摘要】:退耕还林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到我国农业、林业、环保、国土以及财政等多个部门,其投资量大、覆盖面广、农户参与度高,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第一大工程,其影响巨大,意义深远。退耕还林与我国保护环境、保护耕地的两项基本国策相呼应,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遏制土地沙化盐碱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之一。自1999年开展以来,在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退耕地区农户收入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技术规程和通知要求,贯彻落实上级政府分解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而2016年开展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一改以往上传下达、贯彻落实的方式,以农民自愿、政府引导的原则,充分的考虑到了农户的意愿,在确保不影响退耕地区农民生计的前提下,由农户自愿申请退耕还林。宾县地处黑龙江省南部,由于其特殊的气候特征、地形地貌以及部分地区农户对耕地不合理的利用方式,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为此施行退耕还林政策等相关水土保持措施来遏制土壤侵蚀的趋势。本文通过野外调研、遥感解译、资料查阅等方式来获取相应的基础数据,基于对宾县土地利用变化的分析,在对其自然环境、社会和经济现状以及国家政策背景进行综合考虑下,以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为技术平台,选取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水源地保护区坡耕地和不稳定耕地4个要素,科学合理的划分应当实施退耕还林的区域。并在此基础上,从生态、社会、经济三方面综合选取评价指标,运用物元可拓模型进行退耕还林优先度分级,判定退耕还林的优先区域,让生态脆弱区能优先退耕,精准退耕。经过对以上内容的研究,得到以下几点主要结论:(1)宾县近30年来林地面积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从1986-2015年的30年间,林地面积从1358.09 km2减少到1289.84 km2,特别是近10年减少幅度大,从1357.12 km2减少到1289.84 km2,大面积的林地被开垦为耕地。耕地总量在前20年也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1986-2006年的20年间,耕地面积从2115.95 km2减少到2090.97 km2,但在近10年由于对大面积林地的开垦以及对松花江沿岸不稳定耕地的开发,耕地面积则大幅上升,从2090.97 km2增加到2227.23 km2。虽然耕地面积大量增加,但是对耕地的保护仍不能松懈。退耕还林不但不会占用太多的耕地面积,而且对耕地质量的保护和提高有一定的正向作用。由于宾县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对于退耕还林的实施有着较好的基础。(2)在对基础数据分析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水源地保护区坡耕地和不稳定耕地4个要素,利用ArcGIS的空间提取、叠加命令,得到应当进行退耕还林的区域,其总面积约为81.02km2;其中因水土流失严重而需进行退耕还林的面积有37.72 km2,主要分布在宾县西北部和中东部的平原地区;因坡度大于25°坡耕地而需进行退耕还林的面积有6.55km2,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平原地区;因纳入不稳定耕地而需进行退耕还林的面积有35.58km2,主要分布在北部区域的松花江沿岸;因位于水源地保护区内的坡耕地而需进行退耕还林的面积有1.17km2,都位于宾州镇的水库周边。(3)退耕还林优先区域确定为满井镇、鸟河乡、三宝乡和糖坊镇4个乡镇所辖的退耕地块,其主要退耕原因为侵蚀沟密度大和不稳定耕地;较优先区域为宾安镇、常安镇、居仁镇、宁远镇、新甸镇和宾西镇6个乡镇所辖的退耕地块,其主要退耕原因为侵蚀沟密度大和存在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一般退耕区域为平坊镇、民和乡、经建乡、永和乡、胜利镇、宾州镇和摆渡镇7个乡镇所辖的退耕地块,其退耕原因4个要素均有。(4)影响退耕还林优先度等级的最主要因素是水土流失严重区,其判定因素为侵蚀沟密度大于2000的耕地地块,面积较大,分布的区域较广,无论是优先区域、较优先区域还是一般退耕区,均有水土流失严重区的影响。而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分布区域也较广,但大部分区域集中分布在宾县西北部,对退耕还林优先度的贡献相对较小。不稳定耕地分布在北部的松花江沿岸,面积较大,也是影响退耕还林优先度等级的主要因素之一。水源地保护区坡耕地位于二龙山水库周边,面积相对较小,对退耕还林优先度等级的影响不明显,所在区域为一般退耕区。另外社会和经济的因素对退耕还林优先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从政府、社会和农户三个角度来分析退耕还林可能产生的效应。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326.27
【图文】:

社会保障事业,文化体育,概况,蓬勃发展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79.6亿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55.9亿元,乡村消费品零逡逑售额完成23.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0亿元,成为服务行业的重要消费点。研究区逡逑概况如下图3-1所示。逡逑12逡逑

分类图,分类图,坡度


在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2015年宾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础上,提取出2015年耕地数据,逡逑面积为2227.23邋km2,并与坡度>25°的区域,在ArcGIS中运用Analysis邋Tools工具Overlay中逡逑的Intersect命令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如下图4-2所示。逡逑\邋^邋^r:邋?邋?邋?逦/逡逑V:v*逦5逡逑V」s逡逑BB|坡is大于25度拼地逦0逦?逦逡逑图4-2坡度大于25°陡坡耕地图逡逑Fig.邋4-2邋Steep邋slope邋gradient邋map邋of邋greater邋than邋25邋degrees逡逑从图中可以看出,红色区域均为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与大于25°的土地分布基本一逡逑致,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的平原地区,且在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也零星分布,面积约为6.55邋km2,逡逑占总耕地面积的0.29%,占坡度大于25。土地总面积的35.33%,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陡坡土地逡逑均为耕地。陡坡耕地不仅威胁着耕地的质量安全,造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自然环境灾害,逡逑而且不利于农户的耕种。坡度大,不利于大型农机械器具的正常耕种,完全只能依赖人力,逡逑且陡坡耕地土壤质量低下,作物收成低,应及时进行退耕还林,使农户和全社会的效益最大逡逑化。逡逑19逡逑

分类图,坡度


逦0逦^逡逑图4-1坡度分类图逡逑Fig.邋4-1邋Slope邋classification邋map逡逑(2)坡度大于25°陡坡耕地逡逑在遥感影像解译得到的2015年宾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基础上,提取出2015年耕地数据,逡逑面积为2227.23邋km2,并与坡度>25°的区域,在ArcGIS中运用Analysis邋Tools工具Overlay中逡逑的Intersect命令进行叠加处理,得到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如下图4-2所示。逡逑\邋^邋^r:邋?邋?邋?逦/逡逑V:v*逦5逡逑V」s逡逑BB|坡is大于25度拼地逦0逦?逦逡逑图4-2坡度大于25°陡坡耕地图逡逑Fig.邋4-2邋Steep邋slope邋gradient邋map邋of邋greater邋than邋25邋degrees逡逑从图中可以看出,红色区域均为坡度大于25。的陡坡耕地,与大于25°的土地分布基本一逡逑致,集中分布在西北部的平原地区,且在南部的山地丘陵地区也零星分布,面积约为6.55邋km2,逡逑占总耕地面积的0.29%,占坡度大于25。土地总面积的35.33%,表明超过三分之一的陡坡土地逡逑均为耕地。陡坡耕地不仅威胁着耕地的质量安全,造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自然环境灾害,逡逑而且不利于农户的耕种。坡度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静;杨子;姜涛;杨双;党思宇;;东北黑土区不同垄向耕地沟蚀与地形耦合规律[J];水土保持研究;2016年03期

2 刘星;张凤荣;;河湖防洪区内“不稳定耕地”产生原因及认定[J];中国土地;2016年04期

3 张祥;;康乐县不稳定耕地利用对策分析[J];甘肃科技;2016年05期

4 余丹丹;蒋胜华;薛卫星;;耕地后备资源的调查评价[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6年03期

5 苏振斌;李自力;廖文圃;李邦;;耕地后备资源中不稳定耕地的调查评价[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年06期

6 蔡志坚;蒋瞻;杜丽永;张玲;杨加猛;谢煜;;退耕还林政策的有效性与有效政策搭配的存在性[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9期

7 张朝辉;耿玉德;张静;;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农户响应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林业经济;2015年06期

8 韩秀华;;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收入影响实证分析——以陕西安康为例[J];林业经济;2015年06期

9 赵勇;;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中的新增耕地和“不稳定耕地”调查[J];吉林农业;2014年24期

10 朱长宁;王树进;;退耕还林对西部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4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喻永红;退耕还林可持续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2 王同顺;洪雅县退耕还林工程综合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3 姚清亮;河北省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4 郭建英;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的监测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5 郭雨华;中国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效益监测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赖亚飞;吴起县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及其绿色GDP核算[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7 贾卫国;我国退耕还林政策持续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单;基于水土保持效益的黄土高原退耕还林政策评价[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张璇;基于农户意愿的退耕还林后续补偿问题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3 桂林;退耕还林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关系研究与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康苗;重庆合川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与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5 刘会静;退耕还林生态补偿政策评价与制度创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6 高健琼;退耕还林与减贫问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徐庆松;基于3S技术的浏阳市退耕还林决策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8 柳艺博;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空间格局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晓艳;黑龙江省退耕还林工程效果分析及后续问题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10 朱洪波;退耕还林草政策目标效应的分析与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733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733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b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