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林业论文 >

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分析及优化经营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31 11:21
【摘要】:本论文以鄂西南木林子、星斗山和七姊妹山三个自然保护区内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林分的详细调查,分析林分的树种组成、直径结构、垂直结构、树种多样性等非空间结构特征以及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度和主要树种优势度等空间结构特征。依据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标准,选取相关指标对三个自然保护区内的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分别进行林分经营迫切性评价,筛选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需要迫切经营的林分结构因子,并结合该研究区林分状态的实际特征进行分析,明确林分经营措施的优先性顺序,确定经营方向,以为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建议。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其它地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优化抚育与可持续经营提供合理依据。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研究区内树种组成主要以壳斗科为优势种群,树种数量和胸径大小共同决定了该种群在群落中的地位;林木直径分布多以小径阶林木为主,直径结构多呈“倒J”型分布,符合天然异龄林的直径分布特征;林分大多数结构单元都处于林层数的2、3层,分层明显,垂直结构合理;整体上林分的Simpson指数都大于0.8,林分内树种多样性较为丰富。(2)研究区内林木分布格局整体上都呈轻度的聚集分布状态;林分大小比数整体处于中庸状态,各树种分布态势较为均衡;在树种隔离程度方面研究区内林分呈现强度混交向极强度混交过渡的状态,群落处于健康稳定的状态;各林分中主要树种优势度不高,群落中没有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树种。(3)研究区内整体林分的经营迫切性评价等级为Ⅲ级,迫切性特征描述为需要调整林分结构,其主要问题表现在林木分布格局多为聚集分布,林分顶级树种优势度不明显等。结合林分实际状态特征,明确了对该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进行经营实施措施的优先性顺序:优先调整林木分布格局,其次提高主要树种优势度以及后期调整树种组成和垂直结构。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718.5
【图文】:

林分,径阶,自然保护区


的拟合效果较好,邻径阶之比 q 值大都在 1.2~1.7 的范围内,林木株数分布合理但比较而言,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各林分 q 值分布最为均衡,大都接近该研究林分平均值水平,差异程度较小,由图 3-2 显示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林分较木子、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林分直径分布各级呈现更为明显的反 J 型曲线特征,即木株数随胸径变大而逐渐减少。综合图 3-1 和图 3-2 来看,七姊妹山、木林子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少数林分 q 值低于 1.2,研究发现可能是由于林分各树种径主要集中分布在 6~16 cm,而 16 cm 以上径阶分布较少甚至没有分布的缘故此外七姊妹山、木林子、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各林分邻径阶之比 q 值之间变异系分别为 5.0%、22%以及 10.3%,表明木林子自然保护区各林分 q 值差异程度最大少数林分在该研究区邻径阶之比均值上下浮动很大,有些林分 q 值甚至已经超了 1.7,这可能是由于这些林分的林木直径都集中分布在 6~18 cm 范围内,无他径阶林木分布导致的。

自然保护区,直径分布,样地,林分


图 3-2 三个自然保护区样地直径分布图Fig 3-2 The diameter classes distribution in three national nature reserves 林分垂直结构分析研究运用林层数对七姊妹山、木林子、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内亚热带常混交林林分的垂直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见表 3-2。整体上木林子、七斗山自然保护区各林分超过 80%的结构单元处于 2、3 层,表明木林山、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各林分大部分结构单元分布于 2 个林层,平均于 2,林分分层较为明显,垂直结构合理,均符合复层林的标准。同现七姊妹山、木林子、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林分内 3 个林层的大多数林布在林分的中层和上层,而下层林木即林下更新层分布比例极少,原层林木缺乏光照导致只有较少林木存活。此外,三个自然保护区内林也存在一定差异,表 3-2 显示星斗山和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的平均树大和最小,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不同的树种特性以及对分布区

分布图,树种多样性,自然保护区,分布图


生物多样性高,林分状态稳定。比较而言:①整体上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各林分 Simpson 指数均值要低于七妹山和木林子自然保护区,说明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林分中的亮叶水青冈、千筋多脉青冈等优势树种对其他伴生树种的生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木林子、七妹山自然保护区林分内各优势树种所占比重与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相比较为均各树种生长压力相对小些;②木林子、七姊妹山和星斗山自然保护区各林Simpson 指数之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 6.1%、5.0%以及 6.4%,表明星斗山自然护区各林分 Simpson 指数差异程度最大,说明星斗山自然保护区相比木林子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来说,树种多样性不够稳定,优势树种集中度不高,而七姊山自然保护区各林分 Simpson 指数差异程度最小,表明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各分优势树种最为集中,相比木林子、星斗山自然保护区来说更具备群落进一步替的条件。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尤文忠;刘明国;姜振华;祝龙;;辽西水土保持林稳定林分结构模式的探讨[J];辽宁林业科技;2007年01期

2 雷相东,唐守正;林分结构多样性指标研究综述[J];林业科学;2002年03期

3 惠刚盈;;华山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调查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1987年02期

4 周卫东;;天然阔叶异龄林林分结构及其预测[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1987年02期

5 杜仞仟;王道兴;;黄土地区营造水保薪炭林的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1987年03期

6 程晓义,林昌庚;雪岭云杉林分结构密度图的编制[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7 李迈和;;关于立体林业的探讨[J];生态经济;1988年06期

8 李锡纯,刘国致,郑均宝;河北的麻栎林[J];河北林学院学报;1989年Z1期

9 才志行;;天然山杨林高产结构与条件的探讨[J];林业科技;1989年05期

10 吴新民;;汪清林业局百万亩采育林经营成果通过鉴定[J];吉林林业科技;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余常兵;陈防;万开元;;人工林地力衰退现状与防治对策[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梁军;焦一杰;黄峰龙;张星耀;;杨树林分结构调控溃疡病研究[A];第三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梁承丰;;生物入侵与林业生物灾害的关系[A];第二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韩久同;;万佛山生态公益林生态保护技术研究[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蒋娴;张怀清;梁诗博;;人工林结构自适应模拟的设计与实现[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白玉茹;单志涛;乌志颜;丁明秀;;燕山丘陵区天然次生林改造技术及效果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元莉华;林分结构调整 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N];陕西日报;2009年

2 李志明 记者 强国峰;吴起县在林分结构调整中建设“绿色银行”[N];延安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范建;近自然育林 人工与自然两个都不能少[N];科技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黄如飞 通讯员 陈天长;长汀不停[N];福建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粤水婷;广东省两会聚焦“水”[N];中国水利报;2001年

6 本报记者 吴海奎;狐尾山仙岳山 明年变更美[N];厦门日报;2019年

7 通讯员 陈天长;长汀推进水土流失治理“升级版”[N];闽西日报;2018年

8 记者 张辉 张旭;搭建三级护林网[N];辽宁日报;2010年

9 记者 王慧琼;深圳投资2亿改造林相922公顷[N];深圳特区报;2009年

10 组稿 李中华 苑捷 申力;荒山披锦绣 绿带铺富路[N];大同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牛;长白山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经营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2 陈昌雄;天然常绿阔叶林生长潜力及择伐经营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雷相东;东北过伐林区几种典型森林类型的物种和林分结构多样性及采伐的影响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0年

4 马友平;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林分结构与生长量预测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王海龙;华北土石山区防护林体系稳定林分结构定向调控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刘帅;天然次生林林分结构分析及多目标智能优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7年

7 张建华;冀北山地华北落叶松典型林分结构功能评价与近自然经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4年

8 王威;北京山区水源涵养林结构与功能耦合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9 廖声熙;滇中云南松林景观格局、林分结构及近自然经营模式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8年

10 龚固堂;不同尺度防护林空间配置与结构优化调控技术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鸣;鄂西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分析及优化经营研究[D];湖北民族大学;2019年

2 吕忠爽;基于林分结构优化的帽儿山阔叶混交林抚育采伐模拟[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3 阿日根;兴安落叶松林分结构调整与优化[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4 韩同吉;石质山地防护林水文效应及林分结构配置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5 侯银;林分结构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6 钟美玲;井冈山天然罗浮栲林林分结构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7 吕康梅;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优林分结构和最优生长动态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8 杜志;长白山退化云冷杉林不同演替阶段的林分结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3年

9 万丽;不同森林经营模式对林分结构与生态特征的影响[D];北京林业大学;2015年

10 张抗;天马自然保护区天然落叶阔叶林林分结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76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2776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dd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