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杭州湾滩涂围垦及利用动态遥感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3 11:59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沿海地区的发展尤为迅速,越来越多的人向沿海地区聚集,进而导致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的严重不足,突出的人地矛盾严重制约了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沿海各地掀起了围海造地的热潮。大规模围垦活动虽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同时也对海岸带地区的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因此开展海涂资源时空变化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选择浙江省杭州湾海涂围垦区,应用Landsat系列卫星影像数据研究了70年代到2014年的围垦扩展动态和资源利用变化特征。选取岸线变化剧烈的慈溪海岸带作为典型区,以2013年的高分一号卫星数据为基础,应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分类,研究了典型区2013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对Landsat影像和二调变更调查的分类结果进行了评价。最后对典型区进行了热点分析,以此为依据探究了杭州湾地区海涂资源的利用格局。论文的主要结论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通过对杭州湾围垦扩展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地区70年代到2014年围垦总规模为851.03km2,速度总体呈现先减小后上升的趋势。从空间总体分布上看,海岸线变化主要发生在杭州湾的南岸,越往南围垦造地的幅度越大。(2)通过对海涂资源利用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地区70年代到80年代围垦时间较短,土壤仍残余过多的盐分,不适宜耕作,因此围垦区存在大量的滩涂、坑塘水面等未利用地和难利用地。随着年份的增长,土壤盐分退去,开发强度上升,耕地和坑塘水面逐渐成为了杭州湾围垦区的优势土地利用类型。从海涂资源利用动态变化上来看,1980-2000年杭州湾各地类的转化方向主要为单向转化。2000-2014年各地类呈现均衡转化的态势。这是由于初期滩涂围垦的面积较小,开发时间较短,利用方式和用地类型较为单一;后期围垦区开发和利用方式多样,地类间的转化变的复杂。在研究时段中,除未利用地外,其他用地主要向规模扩大的方向发展。其中以耕地和坑塘水面增长为主,建设用地在2000年以后发生了大规模增长,直到2010-2014年增长速度趋于稳定,坑塘水面再次成为地类变化速度最快的地类。从综合变化速率及空间综合变化动态度来看,80-90年代,由于滩涂资源、政策和筑堤水平的限制,围垦规模迅速下降。而到2000年以后,随着政策的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加上对土地需求量的不断增加,筑堤围垦速度与幅度发生了显著的提升。从海涂资源利用变化方向上来看,研究区内未利用地转化为其他地类的面积最多,主要转化为耕地和坑塘水面。坑塘水面与耕地的互相转化频繁,建设用地主要是由耕地和坑塘水面转化而来。(3)结合2013年高分辨率(GF-1)影像的解译成果,通过对慈溪市围垦区2013年的利用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典型区内水体和农用地属于优势地类,其中水体类型以坑塘水面为主。农用地中比重最大的是牧草地(观光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中道路、工矿仓储用地、硬地的比重较大。GF-1影像相比OLI影像具有更丰富的空间纹理信息,能够提取更精细的地物,从而推测出应用高分辨率影像在海岸带地区的研究具有较大的潜力。应用高分辨率影像分类结果对变更调查成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变更调查成果中建筑物的划分比较粗略,但主干道路的划分较为准确。(4)通过对海涂资源利用区域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围垦区的用地类型以水体、农用地为主,并且土地利用强度相同的地物类型趋于聚集分布,其中水体和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围垦年份较短的临海区域,而建设用地一般集中在围垦年份较长的靠近内陆区域。
【图文】:

示意图,杭州,示意图,杭州湾


2.1.2地形地貌逡逑抗州湾上游接入钱塘江,下游淑临东海,是比较典型的河口海湾。由于湾底逡逑的地貌地形和海湾的卿P八状外形特化,使得这里经常产生巨大海潮差,出现涌菊逡逑或是暴涨潮现象。在强劲的菊水动力作用下,高菊与低潮相差较大,海湾上游顶逡逑部澈浦最大菊差可达到9米,著称钱塘潮,是国内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在菊梦、逡逑风浪等水动力作用下,杭州湾南、北两岸长期受到侵蚀、游积的作用,使其两岸逡逑岸线、榦滩发生较大的演变。杭州湾南岸是宁绍平原,化岸是长江王角洲南缘,逡逑沿岸滩地宽广,湿地资源丰富。逡逑2.1.3气候特征逡逑杭州湾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气候条件温和湿润,雨水充沛,四季分逡逑巧。杭州湾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常受太平洋冷气团控制,天气较为炎热;冬季逡逑盛行西化风,常受欧亚大陆冷气团控制,天气较为寒冷;春季和秋季是冷热气团逡逑交替时节,天气多变,春末的梅雨季节期多降水,晚秋季节秋高气爽,气候宜人。逡逑

变化类型,坑塘,地主,双向转化


除此之外有较小规模的坑塘水面和耕地的双向转化。逡逑由图4.3可W看出,1%0-1990年新增围星主地主耍用于us造耕地,km2,主要发生在绍兴地区。剩下止地主要是坑塘水面和未利用地,19.67km2和17.72km2。因此从整体上来看,1980-1990年,坑塘水面大幅增加,,未利用地面积大幅减少,建设用地基本保持不变。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8;S1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振敏;王晓青;窦爱霞;杨海霞;黄树松;崔丽萍;;基于Landsat-8与ZY3多源遥感影像的城镇居民地识别与再分类研究[J];地震;2015年03期

2 翁进;曾海波;罗国斌;;GF-1卫星数据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遥感监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16期

3 王敏;高新华;陈思宇;冯琦胜;梁天刚;;基于Landsat 8遥感影像的土地利用分类研究——以四川省红原县安曲示范区为例[J];草业科学;2015年05期

4 冯永玖;袁佳宇;宋丽君;蒋芳;;杭州湾海岸线信息的遥感提取及其变迁分析[J];遥感技术与应用;2015年02期

5 刘俊霞;马毅;李晓敏;崔廷伟;;基于国产高分影像的海岸带盐田和水产养殖区图谱特征分析[J];海洋科学;2015年02期

6 王建步;张杰;马毅;崔廷伟;;高分一号卫星海岸带影像质量评价[J];海洋科学;2015年02期

7 张丽;杨国范;刘吉平;;1986~2012年抚顺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热点分析[J];地理科学;2014年02期

8 马程;李双成;刘金龙;高阳;王阳;;基于SOFM网络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区[J];地理科学进展;2013年09期

9 陈爱东;刘国华;费凡;周宇;万小妹;専慧;;满足均匀分布的不确定数据关联规则挖掘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年S1期

10 胡和兵;刘红玉;郝敬锋;安静;;南京市九乡河流域土地利用程度空间异质性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孙家波;基于知识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耕地自动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2 刘德赢;基于GIS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要素和空间格局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3 胡和兵;城市化背景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河流水质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汉松;基于对象的海岸带地物变化遥感检测技术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高伟;基于特征知识库的遥感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6 梁长秀;基于RS和GIS的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7 田波;面向对象的滩涂湿地遥感与GIS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丁丽霞;浙江省海涂土壤资源利用动态监测及其系统的设计与建立[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亮;杭州湾沿岸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及变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李艳桦;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分割与分类方法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3 李芬;资源三号卫星数据在土地利用遥感监测中的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许宏伟;基于面向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变化检测方法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4年

5 劳小敏;基于对象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袁定波;面向对象的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7 马婷婷;基于最佳尺度的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类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8 陆超;基于WorldView-2影像的面向对象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9 苏蕾蕾;塔里木河中游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新疆大学;2011年

10 韩茜;基于遥感技术的我国潮滩资源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259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259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