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液体润滑减阻式曲面深松铲结构设计与性能试验

发布时间:2020-04-24 13:54
【摘要】:长期翻耕、旋耕作业与农机具反复进地加剧我国农田耕地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厚的问题,导致我国粮食安全、农产品供给问题愈发严重。研究表明深松作业可以有效打破犁底层,使大田土壤达到“虚实结合”的状态,粮食作物增产5.9-26.9%,深松整地技术得到国家政府的大力推广。但深松整地作业存在作业阻力大、机具磨损严重、作业能耗高等问题。针对深松作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学者通过仿生、振动、表面涂层等技术手段对深松减阻进行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但现阶段深松作业阻力大、机具易磨损的问题仍阻碍着深松技术的推广、发展与普及。本文针对现阶段深松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机艺融合的节能深松技术与装备开发)子课题(主动润滑减阻深松机理研究及装备开发2017YFD0701103-3)与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化气润滑减阻深松与气助分层深施肥一体机研制2018GNC112017)为依托,以曲面深松铲为研究对象,结合农艺需求,创新一种液体润滑减阻深松作业模式,借助EDEM软件对曲面深松铲在作业过程与土壤的接触状态进行了研究,得到曲面深松铲作业阻力的主要来源及与土壤的主要接触面,对主要零部件进行选型,研制液体润滑减阻式曲面深松铲,并进行大田作业阻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液体润滑减阻式曲面深松铲具有良好的减阻效果。本文具体研究主要包括以下4部分。(1)液体润滑减阻深松作业模式的分析通过对深松减阻与液体润滑减阻研究现状的调研分析,结合农艺需求创新一种液体润滑减阻深松作业模式,设计加工试验样件,在不同含水率、紧实度的土壤中进行验证试验,减阻效果在9-26%间,验证该作业模式的可行性。(2)曲面深松铲润滑面的选择基于三维扫描系统建立曲面深松铲几何模型,结合已测土壤参数与相关文献,建立曲面深松铲作业过程的离散元模型,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作业过程中曲面深松铲阻力主要来源面与和土壤的接触面,与磨损的曲面深松铲进行对比,验证仿真结果。(3)液体润滑减阻深松铲的研制结合曲面深松铲结构性能及作业环境要求,以离散元仿真结果为依据,将鲨鱼皮盾鳞菱形排列特征与盾鳞肋条尺寸特征应用于曲面深松铲润滑减阻设计中,加工润滑减阻曲面深松铲;结合曲面深松铲作业过程中与土壤的交互状态,对液体润滑输液管道进行了布局设计;并对液体润滑减阻系统及作业参数测试系统的各零部件进行了选型、加工与组装。(4)大田作业阻力对比试验与分析在济宁市兖州区分别进行了0.4 m/s、0.8 m/s与1.4 m/s三种作业速度下润滑减阻深松铲与普通深松铲的作业阻力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润滑减阻深松铲在多种作业速度下均具有较好的减阻效果,其中在0.4 m/s作业速度下减阻效果达到13.18%,在0.8 m/s作业速度下减阻效果为10.29%、1.4m/s作业速度下减阻效果为6.50%;建立润滑介质流量在12 L/min工况下三种作业速度的平均阻力回归模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表明作业速度与润滑介质流量对耕作阻力均有显著影响。
【图文】:

虚实,土壤,结构示意图,深松


2011),同时深松作业是解决土壤压实问题的有效手段,有利于大田作和作物产量的提高(AhmetCelik,etal.,2012)。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深松整地作高我国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产量有重要意义,并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力保障。 深松农艺理论在深松相关农艺的研究中,研究表明深松作业后形成的“虚实并存”耕地状态标准状态,如图 1-1 所示,“虚实并存”的耕地状态可以充分协调大田中水热的关系,在土壤内形成优异的内环境,使腐殖化积累与矿质化消耗两大作用,,形成“用养结合”的耕作层,有效提高水的渗透性、利用率和大田有机质含松整地技术,2018),促进作物的增产,小麦产量较翻耕增产 5.9-29.6 %,根 15.2-33.7%,深松整地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迟仁立,1988a,19书,2005)。

振动深松,作业阻力


但深松作业阻力大、能耗高、机具易磨损的问题内外学者通过多种方式就如何减小深松作业阻力进行了阻、表明硬化、表面涂层减阻等技术,取得了较好的减外研究现状年,国外学者就对深松机具进行了研究,国外学者以降结构参数做出了大量创新性研究。1976 年,Hettiaratch的宽深比进行了研究,表明深松机具宽深比小于 0.5 时,并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得到最佳作业阻力状态(Het对振动频率在 1.9-8.8Hz 之间的振动深松铲进行了试验作业阻力从 25.8KN 降低到 9.3KN,他同时发现增大图 1-2 所示为其试验图(Shanhgoli et al.,201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2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侃;何进;李洪文;王庆杰;李问盈;;中国北方地区深松对小麦玉米产量影响的Meta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22期

2 宋占华;宋华鲁;耿爱军;李玉道;闫银发;李法德;;棉花秸秆双支撑切割性能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16期

3 张瑞富;杨恒山;高聚林;张玉芹;王志刚;范秀艳;毕文波;;深松对春玉米根系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4 张金波;王晨超;王洋;葛宜元;;农业耕作机械触土部件土壤磨料磨损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5年01期

5 苑进;刘勤华;刘雪美;张疼;张晓辉;;多肥料变比变量施肥过程模拟与排落肥结构优化[J];农业机械学报;2014年11期

6 庄凯;郭志军;;振动减阻技术应用于土壤耕作机具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4年05期

7 李慧;佟秋成;陈魁;何玉忠;张国荣;;分层侧深施肥播种机的研发[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年05期

8 空少;;技术与质量并存——大华牌新型高强深松铲[J];农业机械;2012年11期

9 李霞;付俊峰;张东兴;崔涛;张瑞;;基于振动减阻原理的深松机牵引阻力试验[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1期

10 X邦生;;机械深松技术探讨[J];中国农机化;2011年03期



本文编号:2639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39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b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