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整杆式小型甘蔗收获机耙叶元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4 17:19
【摘要】:目前,我国的甘蔗收获机械化程度较低,这严重制约了制糖业的发展。和切断式收获机相比,整杆式甘蔗收获机械因存在可靠性差、效率低等问题而得不到市场的推广。在整杆式收获机中剥叶元件是核心元件。而剥叶元件由于寿命低等问题又成为长期制约整杆式甘蔗收获机发展的一个瓶颈,因此研制出剥叶效果好、耐磨、寿命长、质量轻的剥叶元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研制适用于广西丘陵区域特点的整杆式小型甘蔗收获机样机出发,以研究剥叶机关键部分耙叶元件为目标。从课题组前期对耙叶研究的理论出发,结合原有橡胶耙叶元件存在的问题,设计了扭簧钢丝耙叶元件,并对其影响耙叶效果的因素进行理论分析和动力学仿真分析及试验验证,最后得到较优参数组合,为第三代整杆式甘蔗收获机样机提供设计参考。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分析发现原有橡胶耙叶辊存在的功能不强、不耐磨、成本高等问题,从而提出扭簧钢丝耙叶元件的设计,分析发现其具有轻便、耐磨、寿命长等特点,通过对其进行校核,发现此耙叶元件能够满足使用要求。2、通过对甘蔗进行受力分析发现影响耙叶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耙叶元件的刚度、耙叶元件的转速、耙叶元件与甘蔗的交错作用深度。3、通过ADAMS动力学和运动学仿真分析软件,得出耙叶元件与甘蔗的接触力,通过改变耙叶辊的转速、耙叶元件的直径、耙叶辊与甘蔗的交错作用深度这三个因素进行仿真,对比发现仿真结果跟理论分析一致。4、自主研发试验平台,通过对比试验、双因素试验、正交试验、验证试验、多根试验、高速摄影试验得出了影响耙叶辊效果的最优参数组合,进一步验证了扭簧钢丝耙叶元件的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图文】:

结构布局,甘蔗收获机


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得不到市场的推广,近几年一些厂家开始研发切断式收获机。逡逑整杆式主要有广西柳州汉森4ZL-1邋(HS180)型(如图1-邋1所示)、浙江三佳SJ-1400逡逑型(如图1-邋2所示)、河南坤达4GZQ-75型、浙江温岭宏顺SG1300型、柳州翔越4ZL-1逡逑型等M。这些机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含杂率高、损失率大、可靠性差、效率低、堵塞逡逑严重。剥叶机是整杆式甘蔗收获机的关键部件,而剥叶元件大多存在不耐磨、寿命短逡逑的缺陷,也制约了整杆式甘蔗收获机械的推广[151。逡逑图1-邋1邋4ZL-1(HS180)型甘蔗收获机逦图卜2邋SJ-1400型甘蔗收获机逡逑Fig.l-邋1邋4ZL-1(HS180)邋sugar邋cane邋harvester逦Fig.l-邋2邋SJ-1400邋sugar邋cane邋harvester逡逑切断式主要有广西农机研究院4GZQ-260型(如图1-邋3所示)、广东科利亚公司与逡逑华南农大合作的4GZ-56型(如图1-4所示)等。前者主要是模仿国外大型机器,整逡逑机结构布局和工作方式与国外大型机器一模一样;而后者主要是模仿日本HC50-NN逡逑型,整机结构和工作方式与HC50-NN型大同小异,但是这些模仿的机型在收割的质逡逑3逡逑

模型图,叶齿,模型图,叶元


Fig.邋1-邋7邋Wear邋pin邋type邋rake-leaves邋teeth邋model逦Fig.邋1-邋8邋Wear邋pin邋type邋rake-leaves邋roller邋model逡逑此耙叶机构被应用于第一代样机上,,但由于耙叶元件用普通橡胶制成,前端的凸逡逑起的勾齿硬度不够,未能扒开甘蔗叶子,而且此耙叶结构较软,容易老化,不能满足逡逑使用要求。后来课题组在研发第二代整杆式甘蔗收获机械第二代样机时设计了另一种逡逑结构(如图1-邋9所示)。逡逑图1-9现有耙叶元件三维模型逡逑Fig.l-邋9邋3d邋model邋of邋existing邋harrow邋leaf邋element逡逑此耙叶元件用车胎胶制作,前端凸起部分加厚,小齿形也加厚,比第一代耙叶元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25.5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蒙艳玫,李尚平,刘正士,麻芳兰,林芬,陈伟叙;非直线排列排刷式剥叶元件的工作机理[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5期

2 蒙艳玫,李尚平,刘正士,林芬,王小纯;排刷式剥叶元件装夹前角的影响机理分析[J];农机化研究;2005年01期

3 吕宕;;给叶元同志的复信[J];清明;1981年01期

4 蒙艳玫,李尚平,刘正士,唐治宏,袁海英;非直线排列剥叶元件的疲劳寿命分析[J];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2005年02期

5 蒙艳玫,李尚平,刘正士,邓劲莲,王小纯,麻芳兰;排刷式剥叶元件有限元分析试验平台的研究[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6 王伟;林茂;;三种甘蔗剥叶元件的试验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09期

7 蒙艳玫,刘正士,李尚平,麻芳兰,林芬,陈伟叙;甘蔗收获机械排刷式剥叶元件虚拟试验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03年04期

8 李红延;;“小事”化了[J];父母必读;1999年09期

9 麻芳兰;李尚平;何玉林;蒙艳玫;梁式;;基于神经网络的甘蔗收获机剥叶元件性能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07期

10 蒙艳玫,李尚平,刘正士,麻芳兰,林芬;甘蔗收获机械剥叶元件优化设计方法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3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水产;叶元土:中小饲料企业要重视非常规原料使用[N];粮油市场报;2014年

2 梁均贵 陈熹;叶元英和水生蔬菜[N];湖北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王守国;有的培训让人躲 这里培训却很火[N];东方烟草报;2015年

4 本报记者 高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巡视员叶元龄:抓住机遇突破核心技术[N];通信产业报;2015年

5 本报记者 谭显彬;走或留?农村务工者生活风向[N];宜宾日报;2015年

6 记者 赖迎春;百年“川花”断臂求生[N];重庆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屈洪春;虚拟植物智能生理引擎及关键技术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莉莉;整杆式小型甘蔗收获机耙叶元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王永健;节能环保型旧胎面胶甘蔗剥叶元件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广西大学;2012年

3 王勇;甘蔗剥叶元件疲劳寿命理论与虚拟试验平台研究[D];广西大学;2001年

4 麻芳兰;甘蔗收获机械排刷式剥叶元件虚拟试验的分析与研究[D];广西大学;2002年

5 谢赛萍;元胡种苗质量标准研究及大叶元胡试管块茎体系建立[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6 蒋礼斌;小型甘蔗收获机剥叶元件螺旋装夹方式的仿真分析与实验研究[D];广西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487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487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a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