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河北省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9:39
【摘要】: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关系到民生问题。国家近些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和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规划工作,旨在提高灌区灌溉用水利用效率和效益。河北省的大型灌区是华北农田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灌区农业在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建立河北省典型高效示范农田,进一步改善河北省大型灌区的灌溉节水工程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本文在收集国内外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算方法和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河北省冶河灌区大同支渠为研究区域,对所选样点灌区及典型田块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同时结合其他大型灌区的资料,用水量加权平均法推算河北省大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涉及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测定和计算方法研究。本文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不同测定方法和计算方法,包括整个灌区的首尾流量测算法、渠系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不同测定方法及田间水有效利用系数的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整理分析。对于不同的灌区,由于灌区的渠系状况、管理制度和人力财力等方面的不同采取适合本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针对冶河灌区采用了首尾测算法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测算。(2)`样点灌区选取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算。河北省目前共有大型灌区15个,本次试验在每个大型灌区中选取样点灌区,即样点灌区的数量即为大型灌区的数量。而后依据选取原则在样点灌区中选取典型田块,用相应的测算方法测算分析典型田块年亩均净灌溉用水量,结合典型田块的其他资料分析计算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量,进而以样点灌区年净灌溉用水量、年毛灌溉用水量为基础,分析计算样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结合其他灌区资料采用水量加权估测区域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3)冶河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定结果。通过对田间灌水前后土壤含水率的测定及田间地块进水口水量的测定,观测冶河灌区大同渠全年作物在生育期内的净灌溉水量。结合冶河灌区的灌溉面积,分析计算出冶河灌区的年净灌溉水量。根据灌区资料得冶河灌区年毛灌溉水量,求出冶河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测定结果为0.439。(4)河北省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估测。结合河北省其他大型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资料,对河北省大型灌区的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估测结果为0.47。(5)提高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措施。通过对灌区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从灌溉工程措施,农田农艺措施、灌区管理水平、灌溉水的用水等方面入手,分析提高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措施。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水量,土壤入渗,土层,剖面


土壤入渗剖面湿润土层图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S27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左奇丽;李子燕;杨晓玲;刘开庆;杜亮;杜谨宏;邱莉;姜浩;;沉水植物对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J];化工进展;2012年01期

2 曹昀;王国祥;;玄武湖菹草种群的发生与水环境变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6年06期

3 齐孟文,刘凤娟;城市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危害及其防治措施[J];环境科学动态;2004年01期

4 王兴民;陈书琴;金相灿;胡社荣;王志荣;刘建玲;;贡湖、梅梁湾沿岸浅水区观测场水生植物周年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5 宋永会;郑丙辉;刘佑华;邱向阳;彭剑峰;;水生植物法再生景观回用水水质稳定技术研究[J];环境科学研究;2007年01期

6 徐洁;李小路;陈海东;鲜U_鸣;尹大强;邹惠仙;;金鱼藻中抑藻化感物质的研究[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年01期

7 王雪蕾;杨胜天;智泓;李茜;欧阳威;;官厅水库库滨带非点源污染控制效应的遥感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8 杨胜天;王雪蕾;刘昌明;盛浩然;李茜;;岸边带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9 郭俊秀;许秋瑾;金相灿;扈学文;李涵;;不同磷质量浓度对穗花狐尾藻和轮叶黑藻生长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郭允霞,吉刚,王立;浅议混凝土衬砌渠道的设计[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忠明;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退化与植被恢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2 刘国勇;新疆焉耆盆地农户灌溉行为选择与农民用水组织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3 姜翠玲;沟渠湿地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物的截留和去除效应[D];河海大学;2004年

4 郭善民;灌溉管理制度改革问题研究——以皂河灌区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5 庞清江;大汶河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及其调控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6 刘德启;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效果识别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马剑敏;受污染城市水体水生植被重建研究与工程实践[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年

8 潘军峰;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应用[D];西安理工大学;2005年

9 武华光;山东省灌溉水资源利用管理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10 赵强;受污染水体沉水植物轮叶黑藻恢复的若干生理生态学问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年



本文编号:2650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50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2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