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残膜量对滴灌水分入渗与再分布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6 20:19
【摘要】:近些年来滴灌技术与覆膜相结合的种植方式在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呈现出飞跃式发展,然而农膜残留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随着残膜逐年积累,不仅会影响土壤物理特性、土壤透气性,而且会对土壤水分入渗过程及分布产生影响,最终影响作物生长,研究残膜污染区土壤水分入渗与再分布情况对指导滴灌技术要素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室内土箱模拟的方法,研究残膜对滴灌条件下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分析了土壤中不同残膜量、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和滴头流量对土壤湿润过程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残膜量对土壤入渗横纵比、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湿润体形状和大小及含水率分布的影响,并在残膜量为360 kg/hm~2条件下分析了土壤水分再分布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相同的入渗时间内,湿润锋水平和垂直运移距离随土壤初始含水率和滴头流量增大而增加;土壤容重越大,水平湿润锋运移距离增大,垂直湿润锋运移距离减小;残膜对湿润锋水平运移有一定促进作用,对垂直运移有阻碍作用,残膜量与水平运移距离呈正相关,与垂直运移距离呈负相关。(2)湿润锋运移距离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水平和垂直入渗系数与土壤初始含水率、土壤容重、滴头流量和残膜量呈线性关系,幂指系数分别为0.28和0.45,各函数拟合结果均在0.86以上;四种因素组合下湿润锋距离综合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决定系数在0.90以上。(3)土壤入渗横纵比初期较大,不同残膜处理横纵比在60-300 min内发生大幅度下降,含残膜处理横纵比均大于无残膜处理,其值与残膜量呈正相关;残膜量大于180kg/hm~2时,入渗结束后横纵比大于1.0,此时土壤适宜种植浅根系作物,横纵比与入渗时间呈幂函数关系。(4)残膜对入渗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入渗初期,对中后期水分入渗影响效果不大,入渗结束时各处理入渗率均达到稳定入渗率,且残膜的存在提高了土壤水分稳定入渗率;对比Kostiakov模型、Philip模型和Green-Ampt模型对水分入渗过程拟合结果,Kostiakov模型适用性较强。(5)湿润体形状呈1/4的半椭球体,无残膜处理湿润体形状较平滑,含残膜处理湿润体形状随残膜量增加呈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性,湿润体大小与残膜量呈正相关;湿润体含水率分布以滴头为中心向湿润锋边缘逐渐减小,等值线在土壤中层分布密集,残膜量越多,湿润体平均含水率越低,作物最适宜生长深度随残膜量增加而上升,不适宜种植深根系作物。(6)蒸发初期土壤含水率降低较快,之后缓慢且表层含水率降低较快,中下层降低缓慢,随着蒸发时间延长,湿润体内较高含水率位置由滴头附近逐渐向滴头正下方移动;残膜的存在增加了土壤含水率再分布过程的不确定性,含水率等值线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规则甚至闭合情况,含水率可能局部增大或减小,湿润体左半部分不确定性尤为显著。
【图文】:

示意图,试验装置,示意图,理化性质


2.2 试验材料与装置试验供试土壤取自试验站大田表层土壤,取土深度为 20 cm,经激光分析粒度后,质地为壤质粘土,基本理化性质见表 2-1。土壤先人工去除大粒径杂质后,然风干、晒干、碾压后过 2 mm 筛,制备成试验土样。表 2-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Tab.2-1 Basic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质地颗粒组成(%) 有机质 pH 田间持水粘粒(<0.002mm)粉粒(0.02~0.002mm)砂粒(2~0.02mm)(g·kg-1) (%)质粘土 30.63 37.64 31.73 12.35 8.53 23.30供试地膜为陕西杨凌瑞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为无色透明的全生物降解度为 0.008 mm,断裂标称应变≥300 N,直角撕裂负荷≥1.4 N,总灰分≤0.5%负荷≤2.7 N,拉伸负荷较低,易于模拟田间易碎农膜。

示意图,测量位置,土壤含水率,残膜


720 0.50 1.35 灌条件下残膜对湿润体形状及含水率和蒸发下再分布研究滴灌入渗结束后残膜对土壤特性的影响,设计残40 和 720 kg/hm2,残膜大小为 2 cm×1 cm,土箱装土深计时,按照上述时间间隔在放置滴头的垂直土箱侧壁同时记录不同时刻马氏瓶读数。滴头恒定流量供水,停止供水。试验结束后,立即用直径 2 cm 的土钻取土水下渗完后再取土,称量湿土重量,放入烘箱中用烘发条件下,选取残膜量为 360 kg/hm2的 N2 处理测定灌,,时间间隔为 1 d、3 d、5 d、7 d、9 d 及 15 d。测定方法为沿土箱垂直两侧和 45 度中间位置的三个方平距离均为 5 cm,从土壤表层至湿润锋边缘为止,具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27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车建海;;隆德县农用残膜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宁夏农林科技;2019年04期

2 李维军;张兴瑶;杨香林;王乔;王辉;;农田残膜的危害及处理方式[J];农业工程技术;2019年14期

3 王波;杨华;潘强;赵成龙;孙姣;;我国秋后残膜捡拾机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青海农技推广;2018年04期

4 杨莹;白圣贺;马少腾;;残膜回收机捡拾装置研究[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8年11期

5 王彦发;马琼;;新疆棉农残膜回收行为影响因素及实证研究——基于棉农的调研数据[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年01期

6 张明辉;;酒泉市农田残膜机械化捡拾回收情况的思考[J];农业机械;2019年04期

7 张军;;定西市残膜机械化捡拾示范推广的实践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年03期

8 李佳伶;张传辉;;新疆第一师棉农处理农业残膜的行为方式分析[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9年01期

9 何检荣;;铅山县农田残膜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J];江西农业;2019年10期

10 白雪;周怀平;解文艳;;山西省典型地区农用地膜利用现状及残膜污染调查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3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志青;;治理“白色污染”大力推广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2 鲍柏洋;孙孝贵;刘文江;甘润伟;;新疆棉区残膜危害及其治理对策[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3 张学军;吴成武;马少辉;王旭峰;;我国农田残膜污染治理装备的研究进展[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分册[C];2005年

4 毛树春;韩迎春;王国平;范正义;李小新;李亚兵;王香河;朱巧玲;;棉花工厂化育苗和机械化移栽2007年示范新进展——初见现代农业端倪,超高产新途径,治理残膜新曙光[A];中国棉花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梁玉玺;赵春祥;曹国军;于志承;陈树礼;;残膜回收机的研发 有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6 郝西;张俊;刘娟;臧秀旺;李玉荣;李向东;于洪波;高华援;董文召;张新友;汤丰收;;我国北方花生田地膜使用及残膜污染现状分析[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7 霍丽丽;罗娟;侯书林;张东兴;;农田循环生产中玉米苗期残膜回收机的设计[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8 王序俭;曹肆林;王敏;营雨琨;;农田地膜残留现状、危害及防治措施研究[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卷)[C];2013年

9 王序俭;曹肆林;;残膜污染的治理技术与装备[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新疆现代农业论坛”论文专集[C];2005年

10 李梁;于洋;宫秀杰;姜宇博;郝玉波;葛选良;钱春荣;;不同覆膜年限土壤地膜残留与微生物分布特征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玉米栽培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刘鸿燕;日本如何做到无残膜污染?[N];农民日报;2019年

2 记者 刘红文 通讯员 彭冉虹;地区全面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工作[N];阿克苏日报(汉);2019年

3 本报记者 张婷 通讯员 吕阳;兵团探索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新模式[N];新疆日报(汉);2018年

4 通讯员 曾满英;我区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田残膜地膜回收工作[N];喀什日报(汉);2019年

5 通讯员 陈意 刘丹 吴勇全 周芳平;各团场组织清理残膜给农田“排毒养颜”[N];兵团日报(汉);2019年

6 记者 刘红文;实施农田残膜治理减少耕地污染[N];阿克苏日报(汉);2019年

7 本报记者 刘昊;新疆布尔津县全力推进残膜清理[N];农民日报;2019年

8 时报记者 周晓华;残膜回收还农田一片绿色[N];海东时报;2019年

9 实习记者 奥吾东 通讯员 王娟;精河县持续抓好残膜回收[N];博尔塔拉报(汉);2018年

10 王瑟 周世祥;机械开过 残膜消失[N];中国农机化导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学军;残膜分离与输送装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2 谢建华;垄作残膜捡拾及脱卸装置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包丽华;控释肥高分子残膜的降解动态及对土壤生物学效应的影响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4 宋超;聚乙烯地膜残留对作物产量、土壤质量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5 王志超;农膜残留对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及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6 张佳喜;玉米地膜回收关键技术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利;不同残膜量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土壤环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房云杰;残膜量对滴灌水分入渗与再分布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3 孙莉雯;残膜卷拾机设计与试验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4 梁长江;基于无人机的田间残膜污染评估方法与技术[D];贵州大学;2019年

5 甄健民;梳齿式耕层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年

6 张亚萍;多功能铲筛式自平衡挖掘收获机设计与优化[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7 荆双伟;田间膜杂分离系统关键部件设计及性能试验[D];贵州大学;2018年

8 裴小乐;河南省农膜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思考[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9 张攀峰;旋耕钉齿式耕层残膜回收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8年

10 李俊虹;机收残膜混合物水洗分离装置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51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51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3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