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配套种植模式与播种技术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7:45
【摘要】:在河南小麦玉米的机械化生产中,存在着种植规格多,作业质量要求不规范,小麦玉米种植不配套等问题,直接影响着后茬玉米免耕播种质量以及小麦后期田间管理机械化作业。本文对河南省代表性地区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以小麦玉米的配套种植模式为重点,提出了一种适合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配套种植模式。在河南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技术工艺基础上,制定了小麦玉米播种作业质量规范。该模式即小麦(120×3+240)mm宽窄行种植模式,每个小麦苗带有4行小麦,3个窄行间隔,每两个苗带间有一个240mm的宽行间隔,用于后茬等行距600mm配套种植玉米。为配合这一种植模式的田间试验,研制了与模式配套的小麦播种机,该机主要有机架、圆盘播种开沟器、刮板式合墒器、镇压总成等组成,作业幅宽2400mm。在此基础上,为提高小麦播种质量,应用激光平地技术、自动导航技术等农业机械化新技术开展了模式试验。试验表明,小麦种行匀直,播深一致,地表无断条、晾籽现象,该模式的宽窄行布置,充分利用了边行优势,利于小麦的生长,符合小麦播种农艺要求,为后茬玉米配套播种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结合小麦玉米机械化生产配套种植模式,为解决一年两熟地区玉米免耕播种中秸秆拥堵的问题,研制了一种旋刀式玉米免耕施肥播种机,该机结构上采用驱动地轮前置,作业中一次性完成对地表秸秆、杂草的切碎、对行开沟、种肥异位同播、覆土、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其主动式防堵装置主要有刀盘、刀轴及安装在刀盘上的一组旋刀组成,具有较好的灭茬、开沟作用。对土壤作业部件旋刀进行了相关运动学及力学作用的理论分析,描述了旋刀的余摆线运动轨迹及切土、断草特性。运动分析表明,旋刀的旋耕速度比λ值为6.65,满足旋刀向后切削土壤的条件。采用ADAMS仿真软件对旋刀进行了相关的运动仿真分析,描述了旋刀在仿真环境下的作业曲线,单个运动周期内旋刀沿机具前进方向的位移量为240mm,验证了理论运动分析与实际作业情况相符合的特性。对土壤作业部件旋刀进行力学和功耗的理论分析得,作用于单个旋刀的力为928.7N,刀辊的功耗为9.6k W。玉米田间播种试验表明,机具的田间通过性良好,旋刀的切土、碎草效果明显,沟宽160mm,沟深80~120mm。种、肥深度变异系数分别为10.5%和5.9%,地轮滑移率为6.2%,土壤挠动量约26.6%,田间平均出苗率高达97.6%,苗行整齐均匀,苗情长势良好,满足了玉米免耕播种的农艺要求。
【图文】:

美国,开沟器,免耕播种,气力式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图 1- 4 为 SDX40 型免耕播种机,为美国 Case 公司生产。该机的整体重量(t)11.9,配套动力(kW)330.7,具有较高的播种作业效率。该机可适用于多种作物免耕播种,采用开放式的结构设计,采用的单圆盘开沟器可以根据实际作业情况进行前后调整,尤其在秸秆残茬和高茬覆盖的田间作业时机具的通过性非常好。该机排种方式也为气力式,带有压缩空气系统。每一个开沟器都是通过气力加压,在播种作业时,播种深度可通过调节气压来满足不同的要求。

开沟器,单片,免耕播种,气力式


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图 1- 4 为 SDX40 型免耕播种机,为美国 Case 公司生产。该机的整体重量(t)11.9,配套动力(kW)330.7,具有较高的播种作业效率。该机可适用于多种作物免耕播种,,采用开放式的结构设计,采用的单圆盘开沟器可以根据实际作业情况进行前后调整,尤其在秸秆残茬和高茬覆盖的田间作业时机具的通过性非常好。该机排种方式也为气力式,带有压缩空气系统。每一个开沟器都是通过气力加压,在播种作业时,播种深度可通过调节气压来满足不同的要求。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33.72;S233.7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娜;张晋国;刘其潼;王浩;赵晓坤;赵晓顺;;玉米深松全层施肥种行旋耕播种机关键部件的设计[J];农机化研究;2015年09期

2 苑同宝;;农机巨头决战黄淮海 久保田是否未来王者[J];农机市场;2015年07期

3 陈红;;河南夏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参谋(种业大观);2014年10期

4 苏兴俊;刘永波;;浅谈农机GPS卫星定位和自动导航驾驶系统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年06期

5 王成超;;优质抗旱小麦新品种阳光10的选育[J];中国种业;2014年05期

6 蒙建国;赵满全;黄炎;张宁;黄鹏飞;;9YG-130型双圆盘割草机刀片的运动仿真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年10期

7 赵学观;徐丽明;崔涛;张东兴;王应彪;;夏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机械化收获影响的试验研究——基于黄淮海地区[J];农机化研究;2013年09期

8 陈淑萍;卜俊周;岳海旺;彭海成;茜晓哲;李洁;崔银辉;谢俊良;;黄淮海地区玉米高产高效发展趋势分析[J];河北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9 赵久然;王荣焕;;中国玉米生产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年03期

10 万其号;布库;李岩;焦巍;;波纹圆盘犁刀的运动及静力学分析[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夏连明;玉米精量播种机关键部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2 蒋金琳;玉米免耕播种机切茬挖茬装置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赵金;玉米免耕深松全层施肥精量播种机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朱留宪;基于SPH算法的微耕机旋耕刀有限元仿真与优化[D];西南大学;2012年

3 姚宗路;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的改进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832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832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a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