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气吸式田间小麦育种小区点播机改进设计与试验

发布时间:2020-06-01 15:56
【摘要】:田间小麦育种小区由于地块小、育种试验换种频繁、种子等距离点播、不能混种和伤种等特点,目前还没有较适合的育种小区播种机。2012年,山东农业大学研制了气吸式小麦育种小区点播机,并进行了点播机的性能测试,,包括PLC控制程序调试试验、各气流支路流量均等性测试、吸种的充分性测试、不同直径外槽口对吸种性能影响测试、播种过程中播种的均匀性及重播与漏播试验等。在试验过程中,发现第一代样机在结构和性能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为此对其进行改进,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第一代样机吸种管的吸附作用面为平面,种子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吸附种子不均匀,在吸种管10个孔全部吸种的正常压力下,种子重吸现象比较严重,不能满足精确点播要求。通过试验,对吸种管结构及型孔尺寸进行优化,将吸种管吸附表面由平面改为型孔周围局部凸起,以减小种子接触面积,降低了重吸率。 2.为了提高吸种管与气缸的联结强度,将气缸由吸种管的一端固定改为两端固定,消除吸种管对气缸产生的力矩,避免发生弯曲变形。同时,通过优化吸种管运行路线,使原来的“上升—平移—下降”运动改为吸种管的垂直运动加种盒的水平运动,从而缩短了行程,节省了运行时间。针对新的运行方案,将气缸重新配置,吸种管气缸由原来的一对一改为二对三,3个吸种管为一组,固定在一个连接架上;6个种盒固定在一个横梁上,由两个气缸驱动。这样既少配置了2个气缸,又提高了可靠性。 3.第一代样机的开沟器直接固定在机架上,点播机地头转弯时没有提升装置,导致转弯半径大、行驶不方便。为此,设计了开沟器旋转机构和机架提升气缸以及转向活动脚轮,转弯时可以转动开沟器连接轴,使开沟器离开地面,气缸将机架和地轮顶起,活动脚轮着地,从而减小了转弯半径,提高了机组的机动性。 4.为了确保不重播、不漏播,吸种管投种时间必须与地轮行驶距离相匹配。为此,设计了光电传感器及吸种管控制系统,当地轮行驶距离等于吸种管长度时,光电传感器发出信号,控制吸种管进行投种,解决了点播机行驶速度与投种节奏的协调问题,保证播种的连续性。 5.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动力,减轻整机的重量,对气力元器件参数进行校核与优化;针对改进后点播机的工作流程,重新编写PLC控制程序,并进行调试试验,确定最佳控制程序,编写指令语句及梯形图,确保气动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通过改进设计,整机结构更加合理,操作更加方便,灵活性和稳定性更高。样机完成试制后,进行了试验。初步试验表明,样机播种的行距、粒距均匀一致,不伤种、混种,有利于提高出苗质量,提高播量质量、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节省人力,能够更好地满足小麦育种的需要。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2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红华;真空吸盘吸持物体的动力学分析[J];包装工程;2004年02期

2 刘俊峰,崔和瑞,贲育,李建华,王廷双;小麦精量播种机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卢秉福;胡志超;张祖立;;作物育种试验区机械化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机化;2006年06期

4 张群生;;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J];装备制造技术;2007年06期

5 杨存智;;PLC在自动化生产机械手中的应用[J];机床电器;2006年01期

6 盛江源;试验区用播种机排种器的研究[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6年04期

7 孙军;真空发生器在工业自动化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1998年01期

8 李新 ,张文涛;可编程序控制器在机械手设计中的应用[J];山东煤炭科技;2002年05期

9 郭春华;;播种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年03期

10 裴攸,曹圉,于长付,侯长旺;小区播种机排种器的试验研究[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1981年04期



本文编号:26917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917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9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