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基于树干振动机理的林果采摘机的设计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6-10 03:18
【摘要】:近几年随着林果产业的不断发展,尤其在新疆林果业发展非常迅猛,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目前林果业已进入盛果期,由于采摘过程效率低、成本高,采摘过程劳动强度大,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大量成熟的果实不能及时的进行采摘,收获效率一直偏低。针对目前林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了提高采摘效率、增加农民收入,降低采摘成本,设计一种适合新疆种植模式的林果采摘机械。 首先建立了包含有阻尼系数、弹性系数的采摘机—果树振动模型,得到了果树动力学方程,通过简化模型得出了果实振动微分方程。理论分析了单组偏心块激振果树树干时,果树树干振动轨迹是圆形,两组转向相反的偏心块激振果树树干时,果树振动轨迹是直线,通过公式推导分别得到了果柄与果实连接处、果柄与树枝连接处振动时的受力方程。其次设计了采摘机的机械结构,以及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与分析,所设计的偏心块偏心矩为1kg·m,最大激振力为24.6kN,夹持机构的夹持树干直径范围在80~200mm,适用于行距为3m以上的果园,配套拖拉机动力范围为25~40马力。 再次对采摘机的自动控制进行了基于Arduino的设计,通过即时的测量及控制,使果树在振动时保持振幅在9~10mm。然后对采摘机的液压系统进行了设计及验算,并且对液压元件进行选型,通过AMESim仿真软件对液压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了液压缸工作时的速度曲线图、行程曲线图、流量曲线图,液压马达工作时的流量曲线图,转速曲线图,以及液压马达采用节流调速时的转速和流量变化曲线图,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液压系统是可行的。利用ADAMS软件对果树振动系统进行了仿真,得到不同激振情况下果树的振动轨迹、振动箱体质心的加速度变化规律图、树干质心的速度变化规律图,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合理性,并且通过对比分析,得出转速相同时的激振效果要优于转速不同时的激振效果。最后通过偏心块激振果树树干的试验得出,偏心块激振效果好,影响振幅的主要因素是激振频率和夹持高度。
【图文】:

树枝


,由于机器人采摘效率低,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要大量应用到生产过程还需要漫过程[5]。2.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采摘机械起步较早,技术发展快,目前技术都较为成熟,在林果采摘过本上都是依靠机械采摘。机械振动采收机械的结构主要包括激振机构、夹持机构、传动系统、接载装置等[4]。2.1.1 树枝振动采摘机手持式树枝振动采摘机主要是利用拖拉机、柴油机及电机等作为动力源,驱动曲杆机构作往复运动,达到振动树枝的目的。针对不同直径的树枝,夹持机构可进行调节。这种采摘机结构紧凑,操作灵活方便,但效率较低。采摘结构如图 1-1 所示

树冠,树枝


,由于机器人采摘效率低,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要大量应用到生产过程还需要漫过程[5]。2.1 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采摘机械起步较早,技术发展快,目前技术都较为成熟,在林果采摘过本上都是依靠机械采摘。机械振动采收机械的结构主要包括激振机构、夹持机构、传动系统、接载装置等[4]。2.1.1 树枝振动采摘机手持式树枝振动采摘机主要是利用拖拉机、柴油机及电机等作为动力源,驱动曲杆机构作往复运动,达到振动树枝的目的。针对不同直径的树枝,夹持机构可进行调节。这种采摘机结构紧凑,,操作灵活方便,但效率较低。采摘结构如图 1-1 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25.9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芦汉生,古寺博,角正雄;基于频率分析的激光多普勒微小振动测量[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秦家升 ,游善兰;AMESim软件的特征及其应用[J];工程机械;2004年12期

3 蔡睿妍;;Arduino的原理及应用[J];电子设计工程;2012年16期

4 张子强;常焱;;振动偏心轮结构设计及其有限元分析[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5 李瑞涛,方湄,张文明,彭龙洲;虚拟样机技术的概念及应用[J];金属矿山;2000年07期

6 沈瑞珍,张晓文;银杏侧枝振动落果的试验研究[J];林业科学;1997年02期

7 宗荣珍;;振动电机偏心块动态特性研究[J];煤矿机械;2010年07期

8 李国英;振动采种机振动参数的选择与计算[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9 汤智辉;孟祥金;沈从举;贾首星;周艳;郑炫;秦朝民;;机械振动式林果采收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0年08期

10 孟祥金;沈从举;汤智辉;贾首星;郑炫;周艳;刘威;;果园作业机械的现状与发展[J];农机化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兰凤;可持续视角下的新疆特色林果业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56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056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f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