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哈尼梯田典型流域的廊道结构与水源稳定性

发布时间:2020-06-18 16:13
【摘要】:保持梯田水源的稳定供给是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持续存在的关键。本文以全福庄河小流域内的廊道体系即河渠廊道和田埂廊道为研究对象,在快鸟影像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获取小流域河流-沟渠-田埂的空间分布和基础数据,选择坡度与离河渠距离远近这两个阻力因素,应用ArcGis中的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流域河渠连接性对梯田水源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以及应用SPSS中的相关分析定量分析了田埂和梯田结构特征对田埂湿度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 (1)流域廊道景观以河流、沟渠和田埂为主。其中河流贯穿整个流域,沟渠主要分布在梯田区,田埂伴随梯田而分布。 (2)结合田埂与梯田特征调查资料,以田埂湿度作为田埂对田水的滞留作用的评价标准,对田埂的功能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影响田埂湿度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1)流域居民每年都要对田埂进行三次维护,包括铲埂和修整;2)田埂具有保持水土、蓄水和为某些物种提供生境或栖息地的功能;3)影响田埂湿度的主要因子有水深、耕作层厚度和植被覆盖度。 (3)全福庄河小流域廊道体系的空间网络特征分析表明:1)河流的平均宽度和深度分别为0.6m、0.87m,沟渠的分别为为0.5m、0.35m,河流和沟渠的曲度均值分别为1.27、1.26,二者比较相近。田埂的平均宽度为0.4m,埂高均值为1.4m,这些廊道都具有自身的结构特点;2)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域部分沟渠和田埂已被不同程度的硬化;3)河-渠复合廊道的线点率、连接度、环度和密度分别为1.081、0.362、0.042、6.43km/km2,河流的分别为0.948、0.320、无、3.71km/km2,沟渠的分别为0.897、0.302、无、2.72km/km2,田埂的分别为1.464、0.488、0.232、45.03km/km2,河-渠廊道的各项网络特征值都高于河流与沟渠本身。 (4)运用最小费用距离模型对全福庄河小流域河渠连接性的梯田景观水源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1)在流域梯田区,分别以沟渠、河流、河渠为源对梯田进行灌溉的最小累积阻力的最大值分别为6368、4782、3178,分别随沟渠、河流、河渠线点率、连接度、环度和密度值的增加而减小,网络结构复杂程度的增加减小了梯田灌溉阻力,增加了梯田水源的稳定性;2)单独以河流和沟渠为源对梯田进行灌溉的阻力也较河流-沟渠廊道网络系统高。以河渠廊道网络系统为源时梯田总面积的66.36%都为稳定区,而以单独的河流和沟渠为源时梯田总面积的26.7%、55.7%为稳定区;3)在考虑自灌和多源灌溉梯田的情况下,大鱼塘样区的水源弱稳定区面积从以河渠为源的14.1降低到10.6%,小寨样区则从7.5%降低到7.1%,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梯田景观的水源稳定性。 本文的研究可为区域内河流、沟渠和田埂廊道的优化配置,并为未来梯田景观的持续稳定提供决策支持和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84
【图文】:

元阳县,新寨,红河州,大寨


第 二 章 研究区与研究方法1 研究区然概况理位置庄河小流域地处云南省的南部,地理位置为 103°43′20"~0"~23°07′20"N,位于红河州南西部元阳县的中部(见图 22,距元阳县城南沙 28km,县城南沙距昆明 334km。行政所管辖,其中,全福庄包括大寨、中寨、小寨和上寨 4 个管辖;大鱼塘、新寨属新街镇管辖。流域内有一条由建道干线,交通较为方便。

坡度图,庄河,流域,坡度


域坡度较小,在 10°-20°之间。(a) (b)图2.2 全福庄河流域的高程(a)、坡度(b)图Figure 2.2 Elevation Map (a), Slope Map (b) of Quanfuzhuang River basin表2.1 全福庄河小流域坡度统计表Tab.2.1 Slope statistics of QuanFu Zhuang River basin坡度分级/° 面积/km2所占比例/%0-5 1.53 10.905-8 0.52 3.738-15 2.82 20.2115-25 5.06 36.30>25 4.01 28.77合计 13.94 1001.1.3 地质构造全福庄河流域内有第四系残破积层和元古界哀牢山群阿龙组下段出露地层。其中第四系残破积层的岩性以褐色、灰褐色、棕褐色黏性土、粉土为主,夹少量碎石。大部分分布于梯田区,流域上游地势由陡坡变缓坡的地段也有发育,厚度在 2-5 米;阿龙组下段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石榴(硅线)黑云斜长片麻岩与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互层夹透辉斜长变粒岩、透辉岩与黄铁、黄铜矿化石墨黑云斜长变质岩、石墨片岩,厚度 2166m,零星分布在流域上游、冲沟中出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张桂红;;基于廊道的结构特征论河流生态廊道设计[J];生态经济;2011年08期

2 吴昌广;周志翔;王鹏程;肖文发;滕明君;;景观连接度的概念、度量及其应用[J];生态学报;2010年07期

3 徐福荣;汤翠凤;余腾琼;戴陆园;张红生;;中国云南元阳哈尼梯田种植的稻作品种多样性[J];生态学报;2010年12期

4 陈利顶;傅伯杰;;景观连接度的生态学意义及其应用[J];生态学杂志;1996年04期

5 杨林章,周小平,王建国,王德建,施卫明,史龙新;用于农田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生态拦截型沟渠系统及其效果[J];生态学杂志;2005年11期

6 李正玲;陈明勇;吴兆录;;生物保护廊道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9年03期

7 文波龙;任国;张乃明;;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土壤养分垂直变异特征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8 角媛梅,陈国栋,肖笃宁;亚热带山地梯田农业景观稳定性探析——以元阳哈尼梯田农业景观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9 闵庆文;张丹;何露;孙业红;;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实践的主要进展[J];资源科学;2011年06期



本文编号:27195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195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b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