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小型大蒜挖掘装置的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2 01:49
【摘要】:大蒜是我国重要的创外汇经济作物,但大蒜机械化收获技术水平却是制约大蒜种植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本课题以减轻蒜农劳动强度为目标,设计出了新的大蒜挖掘装置,并对样机进行了工作性能试验。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对收获期大蒜物理学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分布结果表明大蒜植株高度为332.0-375.0mm、蒜头直径为45.48-83.74mm、蒜头高度为37.0-53.0mm、蒜头入土深度为25.4-89.7mm、蒜根群长度为63.5-97.3mm;2、对大蒜挖掘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总体方案设计。依据农艺要求确定了铲头的主要参数:刃切口夹角2γ=120°、铲宽B=320mm、铲面与地面夹角α在0°-20°范围内可调节、铲纵向长度L=150mm;通过对几种配置方式的比较分析,确定选择后置式作为大蒜挖掘装置与动力机的配置方式;通过对几种铲头之间不同适应条件的分析与比较,最终选定翼型平面铲作为挖掘铲铲头;3、对大蒜挖掘装置主要工作部件进行了力学分析;利用Pro/E三维软件对装置的关键部件进行了三维实体建模,并利用ANSYS软件对挖掘铲进行了受力分析;4、对不同安装角度的两种类型的平面铲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翼型平面铲在安装角为12.5。时的工作阻力为806N;安装角度为12.5。时,挖掘铲的作业效果比安装角度为0。时好;在土壤特性、挖掘深度及工作速度相同的情况下,工作阻力随安装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安装角为0。的大蒜挖掘装置的工作阻力比安装角为12.5。的降低10.3~11.6%,安装角相同时,翼型平面铲受到的工作阻力比普通平面铲的降低5.1-64%。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25.79
【图文】:

收获方式,大蒜,蒜头


0巧30冥丐:葛冥r-邋一邋一-马巧逡逑?邋X口巧■■推nil逡逑图1-1逦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各月大蒜出口总额逡逑Figl-1邋F阳m邋May邋2013邋化邋April邋2015,化e邋total邋exports邋of邋garlic邋in邋each邋mon化逡逑大蒜收获是大蒜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作业时间短、作业条件差同时劳动强度较逡逑大的作业工序,是保证大蒜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当收获过早时,蒜头没有化长成熟,逡逑因而蒜头含有较多的水分,外面的皮也较厚,从而会造成因晒干后失水过多使产量降低逡逑的问题,而且早收蒜头不易化藏;如果收获较晚时,蒜头会因为蒜皮较薄而变得容易裂逡逑头散瓣,影响大蒜收获P1。目前,我国大蒜收获作业仍然停留在人工挖掘或者半机械化逡逑的水平。采用特制蒜护挖掘、人工拴拾的传统方式(如图1-2、1-3),不但效率低下,逡逑而且占用较多的劳动力。近几年

大蒜,工具,蒜头


0巧30冥丐:葛冥r-邋一邋一-马巧逡逑?邋X口巧■■推nil逡逑图1-1逦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各月大蒜出口总额逡逑Figl-1邋F阳m邋May邋2013邋化邋April邋2015,化e邋total邋exports邋of邋garlic邋in邋each邋mon化逡逑大蒜收获是大蒜生产的重要环节,是一项作业时间短、作业条件差同时劳动强度较逡逑大的作业工序,是保证大蒜增产增收的重要环节。当收获过早时,蒜头没有化长成熟,逡逑因而蒜头含有较多的水分,外面的皮也较厚,从而会造成因晒干后失水过多使产量降低逡逑的问题,而且早收蒜头不易化藏;如果收获较晚时,蒜头会因为蒜皮较薄而变得容易裂逡逑头散瓣,影响大蒜收获P1。目前,我国大蒜收获作业仍然停留在人工挖掘或者半机械化逡逑的水平。采用特制蒜护挖掘、人工拴拾的传统方式(如图1-2、1-3),不但效率低下,逡逑而且占用较多的劳动力。近几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善广,张华云,王超,李丽;大蒜品种资源及分类[J];保鲜与加工;2002年03期

2 赵国庆;崔文法;金保玲;吴绍娥;;漫话大蒜[J];种子世界;2002年01期

3 徐培丸;国外大蒜生产概况[J];当代蔬菜;2004年07期

4 王慕;浅谈大蒜施肥存在问题及建议[J];中国果菜;2004年05期

5 陈青奇;陈典;张海霞;;大蒜育种研究现状[J];北方园艺;2006年02期

6 张弘;;优良大蒜品种介绍[J];新农村;2007年01期

7 丁超;周宏奎;;超级大蒜的引种与开发[J];中国蔬菜;2007年08期

8 张百俊;杨和连;刘爱琴;;大蒜功能研究现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9 李本俊;;世界大蒜研究进展[J];江苏调味副食品;2008年03期

10 范仲先;;超高产大蒜品种——巨型大蒜[J];新农村;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培文;刘宪华;高主太;曲士松;杨崇良;尚佑芬;赵玖华;刘恒英;;中国大蒜种质资源研究——主要大蒜品种和品系的的病毒检测[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2 樊治成;陆帼一;杜慧芳;;大蒜品种资源分类体系的建立[A];中国园艺学会首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4年

3 徐培文;曲士松;刘冰江;;大蒜种质资源研究综述[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4 王海平;李锡香;沈镝;宋江萍;;大蒜种质资源研究进展[A];全国蔬菜和薯类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翟露秋;宋建农;;大蒜分级标准及重量分级准确度的研究[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6 陆帼一;樊治成;杜慧芳;;不同生态型大蒜品种生态特性研究——Ⅲ.温度和光周期对大蒜抽薹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成立70周年纪念优秀论文选编[C];1999年

7 刘云福;;川西几个主裁大蒜品种简介[A];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2年

8 詹园凤;王广东;程志英;;大蒜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A];第二届全国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生产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徐培文;刘冰江;曲士松;;大蒜种质创新和育种研究进展[A];中国园艺学会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杨文婕;;中国传统植物大蒜现代身价的探究[A];全国公共卫生与食物营养高层论坛暨中国营养学会与保健食品分会第四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荣立;大蒜与长寿[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2 记者 高传立邋通讯员 李全胜;大蒜产业成为惠民产业[N];徐州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刘永喜;杞县:着力打造“金杞牌”大蒜品牌[N];开封日报;2008年

4 记者 焦万立;河南杞县:着力打造大蒜品牌[N];新农村商报;2009年

5 李南 李涛;大蒜“热”后的冷思考[N];中国特产报;2001年

6 耿笃锚 陈银健;江苏口岸大蒜出口量增价跌[N];国际商报;2005年

7 宋洁云;智利人猛种中国大蒜[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8 本报记者 徐恒杰;大蒜“热”后的冷思考[N];农民日报;2000年

9 于得水;同样储大蒜 效益两重天[N];农民日报;2003年

10 本报记者 向婧 实习生 邵以南;种植成本高 重庆人多吃外地大蒜[N];重庆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贺;钙对大蒜生理特性、产量与品质及缓解镉胁迫的影响效应[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2 孔素萍;大蒜组培快繁与四倍体诱导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3 吴翠南;温度和光周期对大蒜蒜薹和鳞茎发育的影响及机理[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4 王梦怡;连续套作大蒜对大棚连作茄子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5 王海平;中国大蒜遗传多样性评价及大蒜辣素含量与蒜氨酸酶基因的关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6 关明;新疆大蒜种质资源鉴定及规范化种植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7 张林青;大蒜抗白腐病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筛选体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8 张恩让;大蒜(Allium sativum L.)体细胞无性系变异规律和筛选利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Muhammad Azam Khan;大棚辣椒/大蒜套作系统的生物效应和生态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10 周艳丽;大蒜(Allium sativum L.)根系分泌物的化感作用研究及化感物质鉴定[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刁娟娟;大蒜的生药学及大蒜多糖质量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2 刘正兴;不同氮肥处理对新疆白皮大蒜生长发育、品质及产量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3 刘天鸿;大蒜缺陷粒标准样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杨柯;大蒜切须技术研究及机构优化设计[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5 韩佳君;小蒜瓣栽培利用和独头蒜生产技术[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李洁光;河南省杞县大蒜产业发展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6年

7 孙亚丽;大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8 陈亚霏;小拱棚覆盖对不同品种春播大蒜独头蒜形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9 葛卫卫;小型大蒜挖掘装置的设计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10 赵飞;γ-谷氨酰转肽酶、蒜氨酸酶与大蒜绿变的关系[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724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24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1f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