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基于土壤—车辆系统的振动频率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30 19:19
【摘要】:为对农用车辆的振动检测,振动仿真以及减振设计等提供参考,揭示土壤-车辆系统振动中各子系统中的因素对系统的影响规律。通过单自由度模态理论方法对土壤的含水率,紧实度,轮胎的胎压,载荷进行单因素试验,绘制对应的关系曲线的拟合方程,由此获得各因素对土壤、轮胎振动的影响规律;研究在含水率为5%的土壤软路面上,不同载荷,胎压,对行驶车辆振动的影响规律,并绘制对应的关系曲线;通过正交试验分析,明确各因素的影响主次。1.通过单因素试验发现,土壤固有频率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水率小于17.7%时,频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当含水率大于17.7%小于19.8%时,频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极速增加;当含水率大于19.8%小于25.5%时,频率随含水率的增加而缓慢增加。土壤紧实度随土壤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认为土壤含水率在影响土壤固有频率中占主导。测试轮胎胎压在200kPa,型号为4.00-12轮胎固有频率为2192Hz,阻尼比为0.1。2.设计制作试验小车一辆。整车试验数据在含水率为5%的土壤软路面上测得。无论车辆是静止还是运动,车辆的固有频率都随胎压的增大而增大。但是静止时,车辆频率随胎压的增大相对于运动时较为平缓,而运动时车辆的频率对胎压的变化较为敏感,当胎压大于250kPa时,运动时车辆频率要大于静止时的频率。3.无论车辆是静止,向前还是向后运动,车辆频率都随着载荷的增大而减小。随着载荷的增大,车辆前进后退时的频率均减小,但后退的频率多数大于前进的频率,这是因为前进时,车辆通过的是松软的土壤,而后退时车辆通过的是被压实的土壤。4.对车辆胎压、载荷进行两因素四水平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当工作参数为A_4B_1,即胎压为250kPa,载荷为188N时,车辆振动较大。当工作参数为A_2B_4,即胎压为150kPa,载荷为470N时车辆振动较小。胎压和载荷对车辆振动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可见在不同含水率和紧实度土壤上作业的农用车辆,其合理的充气胎压和载荷是至关重要的。
【学位授予单位】:塔里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220
【图文】:

基于土壤—车辆系统的振动频率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技术路线

基于土壤—车辆系统的振动频率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单自由度振动系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翰川;庞丽丽;史云;;频域反射分析法测定土壤含水率标定试验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9年03期

2 窦金熙;郭玉明;王盛;刘蒋龙;;土壤含水率测定方法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17年03期

3 张炜;黄晓鹏;吴劲锋;饶新龙;郭衍峰;;土壤含水率对45号钢磨损性能的影响[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7年03期

4 刁万英;刘刚;;基于数字图像估算不同密度表层土壤含水率[J];灌溉排水学报;2017年04期

5 徐爽;;土壤含水率测量技术和介电常数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年27期

6 罗红品;李光林;;土壤含水率的检测研究进展[J];农机化研究;2014年05期

7 徐庆华;刘勇;马履一;徐程杨;魏红旭;;土壤含水率对长白落叶松幼苗生长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8 彭遗柱,林三益;一种考虑土壤含水率分布的降雨径流概念模型[J];四川水力发电;1990年01期

9 ;农业文摘[J];山西农业科学;1987年10期

10 金初豁;柑桔需水指标研究初报[J];四川农业学报;198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洪昌红;黄本胜;邱静;王珍;杨静学;徐敬华;;幼生桉表层土壤含水率变化研究[A];中国水利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S1水资源与水生态[C];2013年

2 简季;杨武年;;土壤水遥感定量反演及其主要影响因子分析[A];河流开发、保护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第六届中国水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盛伟;钟方平;申茂泉;杨文静;;γ射线透射法测量土壤含水率的蒙特卡罗模拟[A];中国核科学技术进展报告(第四卷)——中国核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9册(核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分卷、核电子学与核探测技术分卷、核测试与分析分卷)[C];2015年

4 王杰;刘珂;任红玲;唐晓玲;李健;;吉林省春季农田土壤水分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5 梁砚清;许国臣;;保水剂在沙化地区不同植物上的应用效果[A];中国首届沙产业高峰论坛文集[C];2008年

6 格日乐;刘艳琦;左志严;阿如旱;娜日苏;;土壤水分对植物根-土界面相互作用特性的影响[A];《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大会“防沙治沙与精准扶贫”边会论文集[C];2017年

7 廖绵清;余喜初;叶川;熊国根;诸葛渊;;百喜草治理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8 张力文;尚中博;赵帅;郭凯璇;李德亮;;巯基修饰纳米二氧化硅修复土壤中镍铜锌机理探究[A];河南省化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8年

9 单梦颖;杨永刚;高登成;丁洪波;项希希;吴兆录;;云南省中部三种森林土壤含水率、容重和细根重及其垂直分布[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10 廖绵清;余喜初;叶川;熊国根;诸葛渊;;百喜草治理水土流失及改善生态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海燕;秸秆地膜: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N];农业科技报;2018年

2 本报记者 郑海燕;秸秆地膜: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N];农民日报;2018年

3 郝劲飞;融资 打井 精耕[N];农民日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吕宁丰;土壤含水率过高“搓衣板路”被责令返工[N];南京日报;2012年

5 ;水稻春育苗 秋季早准备[N];吉林农村报;2008年

6 记者 张红艳;我市喜降及时雨[N];菏泽日报;2008年

7 袁超群 实习生 樊蓓蓓;我市全力以赴抗旱保秋[N];西安日报;2004年

8 YMG记者 姜晓 通讯员 王廷利 孟令远;今年土地“口干”人不渴[N];烟台日报;2012年

9 记者 王小丽;全力做好抗旱冬灌工作[N];渭南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裴兴斌;快快行动抗旱保苗[N];宝鸡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梓茜;汉江流域河—库岸带湿地植被和土壤反硝化特征[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2018年

2 戚春华;干旱半干旱地区牧草喷灌均匀特性与管网系统优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3 丁启朔;耕作力学研究的土壤结构及其评价方法[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4 王敬贤;土壤中部分酚类污染物的光化学行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5 王剑;滴灌均匀度合理取值及系统优化设计[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聂俊丽;基于地质雷达技术的采煤对浅部地层含水量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7 雷少刚;荒漠矿区关键环境要素的监测与采动影响规律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

8 朱红艳;干旱地域地下水浅埋区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9 杨林林;麦田土壤水分运移与有效性评价[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年

10 路超;苹果水肥耦合效应及树体生理响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晓飞;基于土壤—车辆系统的振动频率影响因素试验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年

2 杨闻达;含主直根系边坡土体的渗透性及根土间作用力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3 冀文文;巯基修饰纳米SiO_2及硫酸亚铁铵钝化土壤中铜、铬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4 廖翔;三峡水库水位变动对边滩土壤气体释放的影响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8年

5 魏佳;离子电动加固对花岗岩崩岗土体抗剪特性的影响[D];福建农林大学;2018年

6 刘彬彬;基于微遗传算法的土壤水力特征参数反演及水分运动模拟[D];浙江大学;2018年

7 殷超;喀斯特地区土壤CO_2迁移变化过程及其环境响应分析[D];贵州师范大学;2018年

8 李静;埋藏土壤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分析研究[D];长安大学;2018年

9 汪鑫;毒死蜱降解菌株Cupriavidus nantongensis X1的luxAB基因标记及其在土壤中的定殖、迁移动态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年

10 井立杰;间伐强度对温带兴安落叶松林土壤温室气体通量日变化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35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35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9a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