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山地作物低空喷洒系统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4:01
【摘要】:对山地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是我国农业一直面临的非常严峻的问题,对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山地作物低空喷洒系统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选择六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拟定设计准则和要求,采用solidworks建模,确定机体中央仓、机臂折叠件和起落架的结构。为增强无人机抗风能力,特别设计机臂整体上翘3。;起落架与机体采用药箱挂架安装,方便添加药液。探讨simulation有限元分析在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对六旋翼农药喷洒无人机的关键部件(承重部件、药箱挂架和折叠件等)进行静应力分析,以及对中央仓进行静态特性分析,在有限元分析满足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试制样机并调试飞行。为分析喷洒无人机作业参数对雾滴沉积效果的影响,在田间通过改变作业高度对玉米进行喷洒试验。沿玉米高度分3层,用雾滴测试卡采集正反面叶片雾滴,获得在玉米植株不同部位的雾滴分布。结果表明:(1)作业高度为2m时,雾滴沉积最多。当作业高度降低时,由于无人机旋翼较强的向下气流使部分雾滴穿透作物而直接沉积到地面,浪费农药;但随着作业高度加大,雾滴在降落过程中又会发生蒸发和漂移。(2)无人机喷雾时,雾滴在植株上的沉积基本是中部上部下部。说明对中部叶片的防治效果较好,且叶片正面的雾滴密度比反面多,说明叶片正面的防治效果优于叶片反面。(3)雾滴的分布均匀性随着作业高度的上升而变差,说明作业高度越低,雾滴的分布均匀性越好。(4)为提高喷雾时雾滴的穿透性和沉积密度,在环境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65%、风速小于1ms时,选取无人机对玉米进行喷雾的最佳作业高度为2m。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为多旋翼农药喷洒无人机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并为六旋翼无人机田间施药提供技术依据,对合理喷施农药、提高喷洒效率、防治大面积病虫害具有重要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5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朱建新;张秋阳;谢习华;;某型无人机地面站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2 崔新宇;刘艳萍;;关于无人机在森林防火监测方面的探究[J];科技与创新;2014年07期

3 王春振;王兆印;李艳富;王旭昭;;黄河源区生态景观的无人机观测与无人机技术升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8期

4 胡承健;;加速宁夏农用无人机开发应用 促进精准农业发展[J];宁夏农林科技;2014年05期

5 李雅荣;;无人机:现代农业的“新宠”[J];江西农业;2014年01期

6 ;消防新技术新产品介绍——无人机森林(草原)防火预警信息化系统[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4年04期

7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林;张庆杰;朱华勇;沈林成;;远程异地多无人机系统控制权切换技术研究[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2 谭健美;张琚;闫娟;;信息无人机系统——无人机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A];第二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6年

3 黄爱凤;邓克绪;;民用无人机发展现状及关键技术[A];第九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航空航天科技创新与长三角经济转型发展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刘长亮;;无人机发动机气道开度自适应机构的设计与实现[A];200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第三分册)[C];2009年

5 丁霖;;无人机系统人机交互界面浅析[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6 刘泽坤;吕继淮;;舰载无人机系统的环境适应性[A];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五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叶烽;宋祖勋;;无人机系统电磁兼容性测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8 易当祥;吕国志;沈玲玲;;多级路况下车载无人机疲劳载荷仿真[A];第十二届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钱正祥;金继才;杨鹭怡;;未来局部战争中反无人机作战对策研究[A];探索创新交流--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04年

10 高鹏骐;晏磊;赵红颖;何定洲;;无人机遥感控制平台的设计与实现[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洪山;法国、德国和西班牙签约共同研发三国无人机系统[N];中国航空报;2007年

2 崔玺康;对抗无人机所面临的新挑战[N];中国航空报;2007年

3 林英;无人机将进入现代化农业领域[N];光明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永杰 马佳;中国无人机亮相:战争“零伤亡”将实现[N];北京科技报;2008年

5 祖茜枫;“综合者”:携带小导弹的小无人机[N];中国国防报;2008年

6 王磊;印度期望打造强大无人机部队[N];学习时报;2009年

7 李荔;无人机“俯瞰”黄河灾情[N];北京科技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宋斌斌;我国无人机应用高端化趋势明显[N];中国工业报;2011年

9 吴飞;反恐十年无人机扶摇直上[N];中国航空报;2011年

10 司古;美无人机遭神秘病毒入侵[N];国防时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洋;动态环境中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5年

2 高九州;无人机自主着陆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6年

3 杨永明;无人机遥感系统数据获取与处理关键技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孙小雷;基于多阶段航迹预测的无人机任务规划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陈岩;蚁群优化理论在无人机战术控制中的应用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6 林林;基于协同机制的多无人机任务规划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7 刘春阳;无人机隐身技术若干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小刚;非线性滤波方法在无人机相对导航上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9 黄国勇;变推力轴线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10 郑维刚;基于无人机红外影像技术的配电网巡检系统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敏;分布式多类型无人机协同任务分配研究及仿真[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2 刘志花;无人机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技术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年

3 刘爱兵;可变形无人机设计[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4 易姝姝;无人机飞行场景及数据的可视化仿真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佳璐;无人机项目综合评价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6 赵志鸿;某型无人机双发火箭助推发射动力学建模与仿真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7 李建华;某无人机发射系统技术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8 戴世通;无人机飞行可视化仿真系统设计[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9 曹攀峰;敌对与非敌对环境下无人机群的协同搜索路径与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张锡宪;无人机测控中数据传输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382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7382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3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