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生物炭精控制备方法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2 19:49
   生物质是分布广泛、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同时又是环保的低碳能源。我国的生物质原料十分丰富,主要有各种田间作物秸秆、森林废弃物、有机的生活垃圾和工业废弃物等。采用现代生物炭制备技术将这些生物质原料经过热化学转化,不仅可以获得用途广泛的生物炭,还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副产品,生物炭的制备也是将生物质能源化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当前,实验室生产生物炭普遍应用传统的马费炉经过高温热解的方式,传统的马弗炉虽然可以为制备过程提供必要的条件,但是由于生物炭制备过程的复杂性,对生物炭制备的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制备过程受许多因素的制约。马弗炉对于生物炭制备的研究具有很大的限制,不能实现制备过程的精控与实时监测。本文在生物炭制备机理的研究基础上,以东北地区常见的两种生物质资源玉米秸秆和稻壳为例,设计高效能,多功能生物炭制备装置并进行实验,分析生物质炭化实验过程和结果,为增强生物炭生产的综合效益,促进生物质能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提供指导。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设计并搭建生物炭精控制备实验系统,在此系统的基础上进行不同生产工艺条件下的生物炭制备,探讨生产工艺条件对生物炭制备结果的影响,寻找最优制备工艺,以最大化的产出优质的生物炭。(2)研究了玉米秸秆和稻壳在不同炭化条件下制备生物炭时三态产物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两者的炭化产物分布规律大体一致,即:随着炭化温度的不断上升,固体炭的产量先减少之后趋于平稳;液体产量先升高后减少;气体的产率不断的增高。(3)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玉米秸秆和稻壳制备生物炭的气体产物成分及热值,结果表明:炭化温度对混合气体中氢气含量影响十分明显,且随着炭化温度的提高,氢气比例增大;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炭化混合气中的含量随着炭化温度的升高一直呈下降趋势;不饱和的轻烃类和甲烷在炭化气体产物中的含量一直很小,且受温度的影响不大。燃气的热值较高,大致为1.3-1.7MJ/m3,随炭化温度升高先升高而后趋于平缓,并且在450一500℃时达到最大值。(4)对生物炭制备过程的能量进行估算,估算结果表明:制备过程产生的可回收能量远大于制备所需要的能量,因此,热解过程无需提供外加能源,并且可进行余能的有效回收利用。
【学位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S216
【部分图文】:

过程图,过程,焦油,次生物


混合气和液态巧化油。二次炭化反应主要是挥发分在颗粒内部和气相进行的进一巧反逡逑应,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相停留时间的延长而越来越剧烈。二次炭化最终可形成二逡逑次生物油和燃气。整个炭化反应的过程见图3-2。逡逑气巧逡逑...逦颗粒巧巧层逡逑I;逦二巧焦油逡逑热源.逦n逦;逦/逡逑n邋:生物炭:二巧气巧逡逑逦’:逡逑^一巧气巧逦二lz焦油逡逑—lz炭化逦二巧炭化/逡逑生物质——…?邋一次焦油逦逦逦<"逡逑\料佭逦、燃逡逑图3-3生物质炭化过程逡逑Fig.3-3邋Biomass邋carbonization邋process逡逑21逡逑

结构图,炭化室,密封盖,炭化炉


3.邋3.1炭化巧体逡逑炭化炉体的构造是一个四层复合结构,长:50cm,宽:30cm,局:40cm。主要由炭逡逑化室、储炭室、热源、保温层、外壳等组成。图3-4为炭化炉体的结构图,图3-5为其逡逑实物图。其中炭化室的制备原料采用310S不绣钢,外形设计为一个圆柱体,其高度为逡逑30R%1,半径日C化并且一端密闭另一端开口。开日端配置有密封盖,密封盖上设有出气通逡逑道与传感器插入口。炭化室的作用是存放炭化原料并在其内部完成生物炭的制备。逡逑本装置共配置炭化室两个,当一组炭化完成后,将炭化室取出炉体进行冷却降温,逡逑这样可W用另一个炭化室继续炭化,因而可提高实验的效率。逡逑1\邋苗逦I邋、4逡逑13逡逑1.传感器接线柱2.导线接线柱3.左接线盒4.右接线盒5.银络合金化阻丝6.}度传感器7.外壳8.能源架9.阿逡逑定棒10.邋Lli气通道11.节能层12.巧定螺丝13.支架14.1刊定开关15.炭化室空16.密封盖逡逑图3-4炭化巧体结构图逡逑23逡逑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施建军;鲍巍涛;;生物质连续裂解能源转化工艺与装置实验研究[J];安徽化工;2008年05期

2 薛大明,全燮,赵雅芝,司秀华,杨凤林;废弃聚乙烯塑料热解过程能量收支理论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3 张军,范志林,林晓芬,徐益谦;生物质快速热解过程中产物的在线测定[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陈温福;张伟明;孟军;徐正进;;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11年02期

5 查湘义;;生物质水热炭化技术的现状及进展[J];北京农业;2013年30期

6 胡锦晖,胡大斌;PID参数模糊自整定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研究[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7 马承荣,肖波,杨家宽,李建芬,郭勇,周新平;生物质热解影响因素研究[J];环境技术;2005年05期

8 刘汉桥,蔡九菊,包向军,王博;废弃生物质热解的两种反应模型对比研究[J];材料与冶金学报;2003年02期

9 孙泽文;;基于LabVIEW软件的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设计[J];电工电气;2010年01期

10 熊素敏,左秀凤,朱永义;稻壳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测定[J];粮食与饲料工业;2005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贤情;商晋;宋慧芳;郭康权;;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几种测定方法对比[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希强;农作物秸秆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伟明;生物炭的理化性质及其在作物生产上的应用[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陈森;生物质热解特性及热解动力学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林木森;生物质热解机制和反应动力学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3 王明峰;板栗壳和锯末干馏热解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刘辉;生物质热解实验及动力学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5 王凤e

本文编号:28178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8178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e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