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业工程论文 >

不同微润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及蔬菜生长状况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21:27
   如今我国水资源短缺和农业生产灌溉的矛盾日益突出,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微润灌溉技术和交替灌溉技术是两种新兴的节水灌溉技术,现将两种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组成一种新的灌溉模式——交替微润灌溉模式。通过室内土箱模拟试验和露天蔬菜种植试验,探究不同微润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及蔬菜生长状况。室内试验中,设置两种微润灌溉模式:交替微润灌溉模式和持续微润灌溉模式,各灌溉模式中压力水头分别为100cm和150cm,入渗时间分别为8d和16d,两种微润灌溉模式微润管间距均为30cm,微润管埋深均为15cm,探究不同微润灌溉模式条件下相同水头,相同入渗时间的累计入渗量、土壤含水率、湿润体形状和大小、湿润锋运移距离以及速度等指标随入渗时间的变化情况;蔬菜种植试验:种植辣椒和大叶茼蒿,在这两个试验中,均设置交替微润灌溉模式和持续微润灌溉模式,其中交替微润灌溉交替周期为16d,持续微润灌溉不设周期,两种微润灌溉模式中压力水头均为100cm,微润管间距均为25cm,埋深均为20cm,并与普通灌溉做对照,探究不同微润灌溉模式对土壤含水率、蔬菜的生长状况、产量和灌溉水分生产率的影响。室内土箱模拟试验中,研究发现:在相同的压力水头和入渗时间条件下,持续微润灌溉的累计入渗量和土壤含水率均高于交替微润灌溉;湿润锋由于重力的影响,垂直向下的运移距离大于水平方向和垂直向上的运移距离,湿润锋运移距离随入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运移速率逐渐减缓,拟合结果得出,湿润锋运移距离与时间近似呈幂函数关系,且两者之间相关性显著;湿润锋形状受微润灌溉模式、压力水头和入渗时间三种因素的影响。蔬菜种植试验中,研究发现:不同灌溉模式对辣椒和大叶茼蒿的生长状况和产量有明显影响,两种微润灌溉模式辣椒和大叶茼蒿的各项生理指标、产量以及灌溉水分生产率均优于普通灌溉,其中交替微润灌溉模式辣椒产量较大,辣椒和大叶茼蒿灌溉水分生产率均较高,持续微润灌溉模式大叶茼蒿产量较大。不同微润灌溉模式土壤中的水分运移情况不同,与普通灌溉相比,微润灌溉能够保持土壤中水分,提高蔬菜产量,其中交替微润灌溉模式节水效果更好。
【学位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274;S63
【部分图文】:

试验装置图,试验装置,马氏,阀门


.02<d≤2 41.0602<d≤0.02 35.78 ≤0.002 23.16入渗的试验在实验室内进行,试验装置包括:支架、马氏璃箱、阀门等,如图 2-1 所示。马氏瓶带有刻度,内径为心位置有可拆卸橡皮塞,橡皮塞中间插有玻璃管,马氏瓶装气气压,保证供水过程中玻璃管内液面高度不变,使压力水 100 cm×40cm×40cm,侧面(40cm×40cm)为活动板,活动称打孔,孔距为 30cm,用来安装微润管。PE 管将马氏瓶有阀门,中间阀门用来交替开启微润管,末端阀门用来排

两管,渗出水,势差,太原理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润体互相重合,①管和②管的膜内外水势差均减小,虽然两管的渗出水量都有但对两管的影响效果相同,所以两管的累计入渗量相差不大。

入渗,拟合公式,灌溉模式,时间相关性


K7 K8图 3-1(b)累计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Figure 3-1 Variation of cumulative infiltration with time8 个处理中①管和②管的累计入渗量全部随着时间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将中累计入渗量与入渗时间的关系用 Excel 线性拟合,发现 K1 和 K3 处理,拟合公y=kx+b;K2,K4,K5,K6,K7,K8 处理,拟合公式符合 y=-ax2+bx+c。式中:y 为累计入渗量;x 为时间;a,b 为系数;c 为常数。两组微润灌溉模式下 8 个处理的累计入渗量与入渗时间之间的拟合公式见表其中 R2的值都在[0.99,1]的范围内,说明微润管累计入渗量与入渗时间相关性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长举;付杰;李长江;邓文强;;不同灌溉模式对水稻田间水利用系数的影响[J];节水灌溉;2014年07期

2 庄德续;司振江;李芳花;;不同灌溉模式水稻需水规律研究[J];节水灌溉;2014年08期

3 余叶;;保护性耕作农业灌溉模式[J];农机科技推广;2007年09期

4 陈卫宾,邱林,胡清玲,曹玉升;灰色关联决策在灌溉模式优选中的应用[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4年06期

5 朱庭芸,赵正宜;水稻的优化灌溉模式[J];水利学报;1988年06期

6 鲁永岩;;农业水利灌溉模式与节水技术措施[J];江西农业;2016年03期

7 张海军,张娟,赵育民,刘康,张彦刚 ,艾尔肯 ,沙依班;滴灌灌溉模式与苗木成活的关系[J];新疆林业;2003年05期

8 郑应明;水稻高产灌溉模式的研究与应用[J];广东水电科技;1996年02期

9 彭世彰;乔振芳;徐俊增;;控制灌溉模式对稻田土壤-植物系统镉和铬累积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2年06期

10 庾莉萍;;陂塘:我国古代重要的灌溉模式[J];水利天地;2006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朱士江;寒地稻作不同灌溉模式的节水及温室气体排放效应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2 孙爱华;三江平原稻作灌溉模式及水肥效应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3 聂晓;三江平原寒地稻田水热过程及节水增温灌溉模式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4 申孝军;棉花滴灌节水机理与优质高效灌溉模式[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5 秦永林;不同灌溉模式下马铃薯的水肥效率及膜下滴灌的氮肥推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6 王孟雪;东北寒地稻作水氮互作的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贾殿勇;不同灌溉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8 王立业;盘锦双台子河口湿地芦苇主产区适宜灌溉模式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广帅;灌溉模式对华北平原冬小麦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晓然;日光温室番茄基质含水量及辐射累积量控制灌溉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梁鹏;不同微润灌溉模式下土壤水分运移特征及蔬菜生长状况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3 许烘爽;水芹潮汐式灌溉技术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

4 郑文静;不同灌溉模式下广西崇左蔗田土壤动物群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7年

5 马文超;基于地下水数值模拟的石津灌区灌溉模式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6 张秋平;北京地区气候背景下旱稻灌溉模式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7 郭海刚;华北地区冬小麦牛场废水灌溉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宋俊;凉山烟区灌溉体系建立与节水模式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 赵连东;咸淡水组合灌溉模式下盐碱土水盐分布及改良效果的试验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17年

10 徐飘;农业灌溉水价确定及其对农户用水行为的影响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67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867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