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2 03:53
【摘要】: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Herbst),是一种重要的次生性储粮害虫。目前赤拟谷盗的主要防治方法是磷化氢熏蒸。由于长期过度、单一地使用PH3防治赤拟谷盗,其己对磷化氢产生抗性。将昆虫信息素与诱捕设备相结合的生物防治技术已成为国际上储粮科技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文研究了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在信息素分泌和剂量反应上的差异。以3个不同磷化氢抗性种群赤拟谷盗为研究对象,通过FAO推荐测定方法测定其中两个种群的抗性;对其用顶空连续气流收集法和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的信息素淋洗液或浸提液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对比其信息素种类和相对含量;通过交叉诱捕试验找出不同种群赤拟谷盗的最佳诱捕剂量。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集于海南和广东两个地区的赤拟谷盗种群经磷化氢抗性毒力测定,结果显示两个种群均属于磷化氢敏感种群,其LC50分别为0.0265 mg/L和0.0086 mg/L,由河南工业大学鲁玉杰老师提供的赤拟谷盗经其实验室测定,磷化氢抗性倍数为55.5倍,属于中高抗性。(2)采用顶空连续气流收集的信息素淋洗液、二氯甲烷和正己烷两种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的浸提液经过GC-MS分析,均可检测到目前已被证实为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4,8-二甲基癸醛和1-十五烯,有机溶剂浸提液中两种聚集信息素的相对含量高于信息素淋洗液,同时都检测出其他未知功能的化学物质。顶空连续气流收集法容易混入污染物,需虫量大,二氯甲烷易挥发,使提取物的浓度不稳定,因此,本文选用正己烷浸提法进行赤拟谷盗不同种群信息素提取。(3)正己烷浸提法提取的三个种群信息素浸提液GC-MS检测结果显示,均存在4,8-二甲基癸醛和1-十五烯两种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但两个敏感种群的相对含量均高于抗性种群,敏感种群1和敏感种群2分别是抗性种群的3倍和2.25倍。与两个敏感种群相比,抗性种群的信息素浸提液中出现了 1,3-二异丙基萘和2,4-二异丙基萘两种未知功能的化合物。(4)交叉诱捕试验结果显示两个敏感种群之间的校正诱捕率无显著性差异,最佳诱捕剂量均是45 μL。敏感种群1和敏感种群2的浸提液对抗性种群的校正诱捕率远低于对敏感种群的校正诱捕率,结合抗性种群正己烷浸提液中4,8-二甲基癸醛相对含量变低,进一步说明,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种群在聚集信息素的分泌和剂量效应方面发生了变化,在粮仓中用聚集信息素进行赤拟谷盗发生数量监测时,应该调查该库中的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水平,从而对聚集信息素的使用剂量作出正确选择,保证得到可信的监测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赤拟谷盗磷化氢抗性种群信息素分泌和剂量反应的变化,后续将研究:(1)4,8-二甲基癸醛对抗性种群的诱捕是完全失效,还是反应剂量降低;(2)对抗性种群中出现的新化合物1,3-二异丙基萘和2,4-二异丙基萘纯化后进行生物测定,判断他们是否是抗性种群中新的信息素化合物。
【图文】:

淋洗液,收集装置,气流,赤拟谷盗


逡逑连接连续气流收集装置,如图3.1所示,空气经过装有活性炭(净化)的孟氏洗逡逑瓶后进入装有蒸馏水的孟氏洗瓶(加湿),再通过装有80-100目的Tenax多孔聚合逡逑吸附剂的巴斯德管(净化),此时相对干净的气体通入装有赤拟谷盗的容器中,容器逡逑中分别装有6000头羽化后7-15邋d龄的两个敏感种群赤拟谷盗成虫和500邋g小麦,再逡逑接上装有同等质量的吸附剂柱收集信息素,最后接上大气采样仪。收集结束后,用正逡逑己烷将信息素洗脱,收集1?1.5邋mL信息素淋洗液,-20邋°C保存备用。逡逑a逦b逦d逦f逡逑r邋K逦^邋\邋c.邋■邋-逦p邋/逦1?逡逑

淋洗液,信息素,柠檬烯,淋洗液


(2)顶空连续气流收集6000头敏感种群2信息素淋洗液检测结果逡逑对顶空连续气流收集6000头敏感种群2信息素淋洗液GC-MS检测结果进行分逡逑析,结果如图3.3所示,共检测出对二甲苯、邻二甲苯、甲基-1,4-苯醌、D-柠檬烯、逡逑反式十氢化萘、正十二烷、4,8-二甲基癸醛、1-十五烯、2,6-叔丁基4-甲基苯酚、正十逡逑六烷、1,13-十四烷二烯和8-十七烷这12种化合物。对二甲苯和邻二甲苯是同分异构逡逑体,被判断是麦子挥发性成分,D-柠檬烯和2,6-叔丁基-4-甲基苯酚可能是实验污染物逡逑带入;张爽采用GC-MS分析了异迟眼蕈蚊雌虫浸提液中有正十二烷,并进行Y型逡逑嗅觉仪实验显示雄虫对正十二烷有很强的趋性,因此判断其为异迟眼蕈蚊雌虫的性信逡逑息素,此淋洗液中的正十二烷可能为赤拟谷盗信息素成分。逡逑19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轻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37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高雅;;自然环境下恒温高温短期驯化对赤拟谷盗生态适应性的影响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年08期

2 徐君;周继成;丁静;赵思明;;热处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影响[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9年05期

3 孙兆贵,王元秀;亚致死剂量的雷公藤抑制赤拟谷盗种群增殖和增加农药敏感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雅春;;赤拟谷盗在畜禽育种研究中的模拟实验特征[J];草与畜杂志;1994年01期

5 梁永生;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对其防御性分泌物主要成分的行为反应[J];中国粮油学报;1995年04期

6 沈兆鹏;;高温对赤拟谷盗的效应——在伊拉克,赤拟谷盗是面粉重要害虫[J];粮食储藏;1990年04期

7 张劳;;赤拟谷盗在数量遗传学和畜禽育种研究中的作用[J];国外畜牧科技;1990年03期

8 张国梁;熊居详;巫桂新;邱吉杰;陈林详;;多种昆虫保幼激素对玉米象与赤拟谷盗生物效应的初步筛选[J];粮食储藏;1987年02期

9 蒋心廉;YAG激光杀虫试验报告[J];中国激光;1988年01期

10 严以谨,姜永嘉,陈启宗;开发和利用我国中草药作为储粮保护剂的研究——2.苦楝(Melia azedarach L.)和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对绿豆象和赤拟谷盗的毒杀作用[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姗姗;魏璐婷;熊文峰;刘娟娟;毕京秀;李斌;;赤拟谷盗蛛毒素受体Latrohpilin功能及信号传导通路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技术创新与遗传学发展”论文摘要集[C];2017年

2 谢佳;胡星星;熊文峰;李斌;;赤拟谷盗shsps的功能及hsp18.3差异转录组学分析[A];江苏省遗传学会2017年学术研讨会——“技术创新与遗传学发展”论文摘要集[C];2017年

3 张丽丽;杨长举;;茵陈蒿的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赤拟谷盗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的研究[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4年

4 王殿轩;王金水;;赤拟谷盗感染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5 段爱菊;刘顺通;张自启;刘长营;韩桂仲;;夹竹桃干粉对赤拟谷盗驱避作用的研究[A];昆虫学研究进展[C];2005年

6 杨文佳;曹宇;许抗抗;孟永禄;杨大星;李灿;;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转录组研究[A];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7 彭亚男;赵超;付荣;李宗伟;李卓玉;;Wingless/Wnt1基因在赤拟谷盗发育中的作用研究[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安峰明;蒋红波;唐培安;徐永强;王进军;;模式昆虫赤拟谷盗的研究概况[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海萍;杨凯;郑历史;才谦;尤春雪;王成芳;杜树山;;北苍术挥发油对两种中药材仓储害虫的触杀及驱避活性研究(英文)[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4年

10 李世广;林华峰;黄衍章;席银宝;李利华;胡娟;;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两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毒力测定[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千 吕学农 艾丽娅;“质量”“安全”手中握[N];中国国门时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雯;赤拟谷盗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及其形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高姗姗;赤拟谷盗蛛毒素受体Latrophilin功能及信号传导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承军;赤拟谷盗methuselah-like基因功能及信号传导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桑文;赤拟谷盗与四纹豆象对物理因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SULIMAN ABDALLA IBRAHIM ALI;[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欧阳建勋;辣椒素抗有害生物及在稻谷绿色储藏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秋荣;基于差异蛋白质组学和酶学的两种甲虫生长发育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Elamin Mansour Eltayeb M.Salih;[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涛;我国赤拟谷盗地理分布、扩散路径与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0 牛永浩;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检测储粮及储粮害虫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爱文;不同磷化氢抗性水平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比较研究[D];武汉轻工大学;2019年

2 高一程;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气调对赤拟谷盗的熏蒸处理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9年

3 裴玉霞;赤拟谷盗Tachykinin信号系统的生理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4 陈民轩;赤拟谷盗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控Hsp70基因表达及其抑制剂杀虫活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5 魏璐婷;赤拟谷盗四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基因TccatB25、TccatL11、TccatL13和TcPigk的表达特性与RNAi效应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6 冒锦娟;Tca-miR-375-3P及其靶标Ptdlns-P2-Ptase调控赤拟谷盗羽化和生殖的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7 杨意;赤拟谷盗Ⅱ型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发现及其作为杀虫剂靶标的应用基础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8 张育濮;储粮环境中气体成分CO_2变化与米象和赤拟谷盗发生的关系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9 王洋;肠道微生物对赤拟谷盗化学通讯的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9年

10 石建敏;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全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242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242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