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黑土农田土壤纤维素分解菌的特性及其在秸秆堆肥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0-04-15 00:31
【摘要】:在中国作物秸秆是占有最大比例的生物质能源,秸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直接浪费。因此,秸秆能源的合理利用一直是我们关注的焦点。有效的通过生物处理技术进行秸秆资源转化,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秸秆堆肥还田可补充土壤有机质,维持土地利用的物质平衡,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研究背景,本实验利用CMC为唯一碳源,从玉米农田土壤中筛选得到了23株菌株,经16SrDNA测序比对分析,去除相似和相同菌株,获得了11株纤维素降解菌,用于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选用一株高效的纤维素降解菌进行了秸秆堆肥促进实验。研究结果如下:1.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核酸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分离菌株中包括8株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1株小单胞菌属(Micromonospora),1株珊瑚状放线菌属(Actinocorallia),1株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并对筛选得到的11株菌株编号为C-1至C-11。该结果显示该农田土壤中,可培养条件下能够降解纤维素的优势菌群为链霉菌属菌株。2.对所有分离菌株进行了产酶能力测定。结果显示,11株菌株均产生胞外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其中,CMC酶活以链霉菌株C-5测定值最高,为16.75×10~(-2)IU/mL;木聚糖酶活以链霉菌株C-4测定值最高,为6.22 IU/mL。将11株菌株接种到Ashby无氮固体培养基上,有7株菌株能够在Ashby无氮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对在Ashby无氮固体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菌株通过乙炔还原法进行固氮酶活的测定,其固氮酶活力从7.83~11.75 nmol C_2H_4h~(-1)mL~(-1)。其中链霉菌C-1固氮酶活相对其它菌株较高,达11.75 nmol C_2H_4h~(-1)mL~(-1)。3.对筛选菌株的促生能力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菌株有8株具有不同程度的产IAA的能力,其中,菌株C-6产IAA能力最强,达到35.19 mg/L;菌株C-5产IAA能力次之,达到14.98 mg/L;有3株菌株有明显产铁载体的能力,分别是C-2、C-6和C-8;仅有假单胞菌C-6具体ACC脱氨酶活力:抑菌实验中,多株菌株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明显抑菌作用;挑选链霉菌株C-5,研究其对玉米种子萌发的影响,SPSS软件数据方差分析显示,在胚根的长度上CK1、CK2和C-5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胚轴的长度上经菌悬液处理的C-5与CK1、CK2之间差异显著。4.选取链霉菌株C-5作为堆肥实验菌株,采用温度、pH、E4/E6、微生物数量、C/N比、纤维素和半纤维含量、种子发芽指数及纤维素酶活等代表性指标来综合判断堆肥的腐熟度。研究结果显示,接种微生物菌剂能够促进堆肥的腐熟,该堆肥可广泛地应用于育苗及秸秆还田等农业生产过程。
【图文】:

形态图,形态,手册,系统鉴定


'⿰Γ驽义稀>:,^怤逡逑图2-2刚果红染色后产生的透明圈逡逑Fig.2-2邋Clear邋zones邋of邋isolates邋on邋Congo邋Red邋S化ining邋cellulose邋plates逡逑2.3.2苗株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持性逡逑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参考《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及《常见细菌逡逑系统鉴定手册》中的方法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IM’Ml。鉴定结果见表逡逑2-1。逡逑15逡逑

透明圈,生理生化,手册,系统鉴定


n:逦JaKKKKIma^SKmmM逡逑图2-1邋CMC平板菌落形态逡逑Fig.2-I邋The邋colony邋morphology邋of邋isolates邋on邋CMC邋plates逡逑?邋'⿰Γ驽义稀>:,,^怤逡逑图2-2刚果红染色后产生的透明圈逡逑Fig.2-2邋Clear邋zones邋of邋isolates邋on邋Congo邋Red邋S化ining邋cellulose邋plates逡逑2.3.2苗株形态学及生理生化持性逡逑对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形态学观察,并参考《伯杰细菌鉴定手册》及《常见细菌逡逑系统鉴定手册》中的方法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生理生化反应鉴定IM’Ml。鉴定结果见表逡逑2-1。逡逑15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4.3;S1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戴芳;曾光明;牛承岗;胡天觉;吴小红;;堆肥化过程中生物酶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S1期

2 黄光群;韩鲁佳;杨增玲;;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快速测定畜禽粪便堆肥多组分含量[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7年11期

3 陈芙蓉;曾光明;郁红艳;习兴梅;;堆肥化中木质素的生物降解[J];微生物学杂志;2008年01期

4 马瑛,张甲耀,侯祖军,夏盛林,李静;堆肥化生物修复技术处理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的模拟研究[J];环境科学;1997年04期

5 朱能武;;堆肥微生物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前景[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年04期

6 郁红艳;曾光明;习兴梅;黄红丽;黄国和;黄丹莲;陈芙蓉;;蔬菜-秸秆废物堆肥化中细菌群落变化研究[J];微生物学报;2007年01期

7 黄丹莲,曾光明,黄国和,胡天觉,陈耀宁,时进钢;白腐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堆肥中的应用展望[J];微生物学通报;2004年02期

8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光群;韩鲁佳;樊霞;;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堆肥研究中的应用[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五分册[C];2005年

2 李国学;林小凤;张福锁;;堆肥化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廖林仙;邵孝侯;;添加剂在畜禽废弃物堆肥中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展望[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4 庄作权;;有机质肥料之肥效与应用[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5 蔡永f

本文编号:2627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27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