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赤拟谷盗Ⅱ型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发现及其作为杀虫剂靶标的应用基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6 00:53
【摘要】:昆虫钠离子通道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以及新型高效杀虫剂茚虫威和氰氟虫腙的作用靶标。基因重复是真核生物新基因起源和基因功能分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多数昆虫基因组中只发现一个钠离子通道基因,但我们前期的研究发现赤拟谷盗基因组中钠离子通道发生基因重复,产生了 TcNavl和TcNav2两个基因。本论文在此基础上,克隆了 TcNav2的全长序列,比较了 TcNav1和TcNav2的序列同源性、系统发生、基因组结构以及选择性剪接位点,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NA干扰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TcNav1和TcNav2在赤拟谷盗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及其毒理学、生物学功能差异。研究结果在提高对昆虫钠离子通道功能与进化认识的同时,也为新型杀虫剂的创制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克隆了赤拟谷盗Ⅱ型钠离子通道基因TcNav2全长cDNA序列,并对TcNav1和TcNav2的序列和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通过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RT-PCR)克隆了赤拟谷盗Ⅱ型钠离子通道基因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TcNav2。TcNav2开放阅读框长6114bp,编码2037个氨基酸残基。TcNavl和TcNav2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为86%。TcNavl和TcNav2与para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76.1%和75.5%。系统发生分析也表明,TcNav1和TcNav2与其它昆虫钠离子通道基因聚为一支。TcNav1和TcNav2基因结构相似包括4个同源结构域(Ⅰ-Ⅳ),每个结构域含6个跨膜片段(S1-S6)。基序DEKA(功能是决定离子选择性,位于同源结构域 S5 和 S6 连接环)在 TcNav1(D387,E988,K1492,A1785)和 TcNav2(D376,E975,K1483,A1776)中高度保守。比较了赤拟谷盗钠离子通道重复基因TcNav1和TcNav2的基因组结构和选择性剪接位点。TcNav1和TcNav2基因组序列都含有26个外显子与25个内含子,对应于TcNav1基因,TcNav2基因的8号和9号外显子合并为一个外显子;对应于TcNav2基因,TcNav1基因的18号和19号外显子合并为一个外显子。TcNav1和TcNav2基因的外显子序列一致性为59.1~98.9%。TcNav1与TcNav2基因的26个外显子中,共有18个外显子长度一致,同时内含子平均长度几乎相同,分别为169bp和166bp。基因组中内含子大多符合GT-AG规则,但也有一些内含子为其他类型,例如GC-AG形式。在TcNav2基因中,对应着黑腹果蝇para的选择性剪接位点j和f,外显子1的3'端与外显子14的5'端发生外显子跳跃和选择性剪接;对应于para选择性剪接位点a和i存在于所有克隆中。内含子25发现于多个cDNA中,表明发生内含子保留。明确了赤拟谷盗钠离子重复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量差异。用RT-qPCR检测TcNav1和TcNav2基因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结果表明,TcNav1和TcNav2基因均在头部的表达水平最高,而卵巢、胸部、中肠、马氏管和脂肪体的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TcNav1和TcNav2基因在头部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但在其他组织中无显著性差异。发育表达模式显示,TcNav1在1日龄幼虫的mRN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龄期阶段。各阶段TcNav1的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TcNav2。构建了有效的赤拟谷盗钠离子重复基因RNA干扰体系。对20日龄幼虫或1日龄蛹注射了靶向 TcNav1或 TcNav2 的特异性 siRNA(siRNA-TcNav1 和 siRNA-TcNav2)。注射后24h、48h、72h、96h、120h用qPCR检测其干扰效果。结果表明,注射24小时后,TcNav1的转录水平被显著抑制74%,而注射72小时后,TcNav2的转录水平下降了 60%。注射siRNA-TcNav1 和 siRNA-TcNav2 后 48h 和 72h 分别抑制了 70%和 86%的 TcNav1 和 TcNav2转录。此外,TcNav1-RNAi和TcNav2-RNAi对敲除其靶基因都具有高度选择性,并且由于密切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没有受到影响,因此没有检测到交叉干扰效应。比较了赤拟谷盗钠离子通道重复基因干扰后试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和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分别给20天的幼虫注射siRNA-TcNav1或siRNA-Tcav2,注射后的第1天和第3天用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进行生物测定,结果表明,与缓冲液处理的幼虫相比,siRNA处理的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性显著下降。注射siRNA-TcNav1或siRNA-TcNav2的20日龄幼虫化蛹明显延迟,仅观察到42%和63%的化蛹率,单独注射缓冲液的幼虫(对照组)在注射后观察到74%的化蛹。对于成虫羽化,单用缓冲液注射1日蛹后,羽化率达到90%,而注射siRNA-TcNav1或siRNA-TcNav2后,羽化率仅为75%和84%。
【图文】:

基因,字母表示,标准误,发育阶段


逦^逦^逦^逡逑图4-1逦和及_2基因在不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的比较逡逑所有的数据都是平均值士标准误;不同的字母表示存在显著差异(P<邋0.05);邋**表示极显著差异(P<0.01)逡逑Fig.4-1邋The邋relative邋mRNA邋expression邋levels邋of邋TcNavl邋and邋TcNav2邋in邋6邋tissues邋of邋T.邋castaneum.AW邋data邋were逡逑expressed邋as邋the邋mean士standard邋deviation(SD).邋Different邋letters邋indicate邋significant邋differences邋among邋the逡逑treatment邋of邋the邋same邋time邋point邋based邋on邋the邋one-way邋ANOVA邋test邋(P邋<邋0.05).逡逑2.2邋rdVaW和rc〗Vav2在赤拟谷盗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比较逡逑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了邋TciVaW和rcM?v2基因在赤拟谷盗的不同发育阶段的表逡逑达情况。结果分析表明,rdVov/基因在1日幼虫的表达量最高,卵期和蛹期的表达量都逐逡逑渐上升,幼虫期和成虫期的表达量逐渐下降。1日幼虫与3日卵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余发逡逑育阶段无显著性差异。基因在5日蛹的表达量最高,,在发育阶段的表达量趋势与逡逑rdvi基因基本相同,各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和rcATflV2基因在逡逑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差异较大,在1日幼虫阶段,7yy0W基因的表达量是rc7Vav2逡逑基因的68倍,差异最少发育阶段是3日蛹期,相差十倍(详见图

重复基因,钠离子通道,赤拟谷盗,基因


A逦B逡逑图5-1.赤拟谷盗钠离子通道重复基因干扰后的相对表达量(L20)逡逑A邋7WVav/基因干扰后的相对表达量;B邋7yVov2基因干扰后的相对表达量逡逑所有数据均为平均值±标准误,*表示差异显著(*叩<0.01;邋**叩<0.005)逡逑Fig.5-1.邋Silencing邋of邋TcNav邋gene邋in邋20-day-old邋Larvae邋of邋T.邋castaneum.(A)T\\q邋relative邋TcNavl邋gene逡逑expression邋induced邋by邋RNAi邋through邋siRNA邋injection.(B)The邋relative邋TcNav2邋gene邋expression邋induced邋by逡逑RNAi邋through邋siRNA邋injection.*Significant邋difference邋by邋one-way邋ANOVAtest邋(**P<0.01,***P<0.005)逡逑2.1.2邋1日蛹(PD干扰效率测定逡逑选取1日蛹,进行siRNA干扰。每只蛹的注射量为400nL,浓度lng/叫。选取注射后逡逑1?3天的踊,通过RT-qPCR检测千扰效率。结果表明,注射siRNA-:TdW2d后,rciVav;逡逑的转录水平被显著抑制70%。注射siRNA-7fcMTv2后3d显著抑制了邋86%的7tA^v2转录。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37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高雅;;自然环境下恒温高温短期驯化对赤拟谷盗生态适应性的影响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7年08期

2 徐君;周继成;丁静;赵思明;;热处理对赤拟谷盗幼虫的影响[J];粮油仓储科技通讯;2009年05期

3 孙兆贵,王元秀;亚致死剂量的雷公藤抑制赤拟谷盗种群增殖和增加农药敏感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4 王雅春;;赤拟谷盗在畜禽育种研究中的模拟实验特征[J];草与畜杂志;1994年01期

5 梁永生;赤拟谷盗成虫和幼虫对其防御性分泌物主要成分的行为反应[J];中国粮油学报;1995年04期

6 沈兆鹏;;高温对赤拟谷盗的效应——在伊拉克,赤拟谷盗是面粉重要害虫[J];粮食储藏;1990年04期

7 张劳;;赤拟谷盗在数量遗传学和畜禽育种研究中的作用[J];国外畜牧科技;1990年03期

8 张国梁;熊居详;巫桂新;邱吉杰;陈林详;;多种昆虫保幼激素对玉米象与赤拟谷盗生物效应的初步筛选[J];粮食储藏;1987年02期

9 蒋心廉;YAG激光杀虫试验报告[J];中国激光;1988年01期

10 严以谨,姜永嘉,陈启宗;开发和利用我国中草药作为储粮保护剂的研究——2.苦楝(Melia azedarach L.)和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 L.)对绿豆象和赤拟谷盗的毒杀作用[J];郑州粮食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丽;杨长举;;茵陈蒿的三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赤拟谷盗作用方式和作用效果的研究[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上册)[C];2004年

2 王殿轩;王金水;;赤拟谷盗感染小麦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影响[A];中国粮油学会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下册)[C];2004年

3 段爱菊;刘顺通;张自启;刘长营;韩桂仲;;夹竹桃干粉对赤拟谷盗驱避作用的研究[A];昆虫学研究进展[C];2005年

4 杨文佳;曹宇;许抗抗;孟永禄;杨大星;李灿;;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转录组研究[A];2014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5 彭亚男;赵超;付荣;李宗伟;李卓玉;;Wingless/Wnt1基因在赤拟谷盗发育中的作用研究[A];第三届泛环渤海(七省二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12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安峰明;蒋红波;唐培安;徐永强;王进军;;模式昆虫赤拟谷盗的研究概况[A];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与发展——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海萍;杨凯;郑历史;才谦;尤春雪;王成芳;杜树山;;北苍术挥发油对两种中药材仓储害虫的触杀及驱避活性研究(英文)[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化学分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4年

8 李世广;林华峰;黄衍章;席银宝;李利华;胡娟;;阿维菌素和毒死蜱对两种重要储粮害虫的毒力测定[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吴彦;王成芳;韦建玉;杨凯;田兆福;耿珠峰;杜树山;刘志龙;邓志威;王永炎;;广西产花椒与青花椒果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对烟仓害虫杀虫活性研究[A];广西烟草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10 李文辉;郑妙;张小松;林亚珍;许艇;李季;江列克;廖江明;李林杰;王佳;向征;刘志平;;粮食控氧储藏新技术研究应用[A];广东省食品学会2013年年会暨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于千 吕学农 艾丽娅;“质量”“安全”手中握[N];中国国门时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晓雯;赤拟谷盗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及其形成机制和生物学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2 高姗姗;赤拟谷盗蛛毒素受体Latrophilin功能及信号传导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3 李承军;赤拟谷盗methuselah-like基因功能及信号传导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桑文;赤拟谷盗与四纹豆象对物理因子胁迫的响应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SULIMAN ABDALLA IBRAHIM ALI;[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欧阳建勋;辣椒素抗有害生物及在稻谷绿色储藏中的应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秋荣;基于差异蛋白质组学和酶学的两种甲虫生长发育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Elamin Mansour Eltayeb M.Salih;[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9 张涛;我国赤拟谷盗地理分布、扩散路径与捕食螨生物防治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年

10 牛永浩;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检测储粮及储粮害虫挥发性化合物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裴玉霞;赤拟谷盗Tachykinin信号系统的生理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杨意;赤拟谷盗Ⅱ型钠离子通道基因的发现及其作为杀虫剂靶标的应用基础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3 陈民轩;赤拟谷盗Ⅰ类组蛋白去乙酰化酶调控Hsp70基因表达及其抑制剂杀虫活性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4 石建敏;赤拟谷盗聚集信息素的全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塔里木大学;2019年

5 员晓培;赤拟谷盗生物钟基因timeless的克隆、表达及功能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胡星星;赤拟谷盗shsps的功能及hsp18.3差异转录组学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7 熊文峰;Latrophilin通过调控CSP7,OBPC01,CYP4BN1和CYP6BQ11参与赤拟谷盗的杀虫剂抵抗性[D];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

8 霍鸣飞;赤拟谷盗热适应性分子机制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9 曾姝静;小麦粉挥发物对赤拟谷盗趋向行为的作用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8年

10 刘淑丽;高温驯化对赤拟谷盗热胁迫生态适应性的影响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291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291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c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