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基于混沌理论的储粮害虫预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3 18:28
【摘要】:本文初次尝试将混沌分析方法系统地运用到储粮害虫预测研究领域,利用其特性对储粮害虫的影响因子展开分析。基于害虫发生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储粮害虫的混沌特性,深入探讨了混沌与BP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结合,建立了害虫预测模型。概括起来,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储粮害虫的主要影响因子分析。对包含温度、湿度、水分和气体四种较为关键的影响因子及其数学模型做了详细的分析,利用插值算法模拟了粮食温度和湿度云图,可以高效的监测粮食温湿度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判断虫情奠定基础;2、全面分析了储粮害虫玉米象发生过程的混沌特性。通过对玉米象发生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偏自相关函数、功率谱函数、最大Lyapunov指数、主分量和庞卡莱截面等特征的分析,结果特征均可判定玉米象发生过程的时间序列是混沌态的,即整个时间序列符合特定的规律,并不是完全随机的;3、研究了BP神经网络对混沌序列的预测模型和支持向量机对混沌序列虫害分类预测模型。在BP神经网络中,结合预测模型评价指标和储粮害虫虫粮情况评价指标,对混沌时间序列进行了模型分析、构建和预测的基础性研究,预测结果表明BP网络对储粮害虫(玉米象)发生过程的预测预报是具有较高可行性的。在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混沌序列害虫分类模型研究中,设计采集装置收集并分析了粮虫谷蠹和米象的声音信号。提出了基于混沌优化算法和支持向量机的仓储害虫检测与分类方法,经过一系列的模拟,验证了识别不同种类害虫声信号的可行性。总之,本文进行了储粮害虫预测新方法的研究,从储粮生态系统入手,探究害虫的诱捕序列、种群数量、发生系统的时间序的混沌特性。继而结合混沌理论运用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方法对害虫发生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和预测。这对于如何提高储粮害虫预测预报的精确率做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379.5;O41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粮食储运国家工程实验室;;粮食储藏“四合一”升级新技术概述[J];粮油食品科技;2014年06期

2 张会娜;吕建华;白旭光;张龙;马丹;;控温对储粮害虫防治作用的研究和应用进展[J];农业灾害研究;2014年11期

3 汪中明;齐艳梅;李燕羽;曹阳;;储粮害虫诱集技术研究进展[J];粮油食品科技;2014年05期

4 翦福记;Digvir S.Jayas;张强;Jitendra Paliwal;孙科;;储粮生态系统的跨学科和多学科研究——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在粮食储藏研究上的最新进展[J];粮食储藏;2014年03期

5 任晶;曾庆山;隗仁然;;基于相空间重构的神经网络太阳黑子预测模型[J];计算机仿真;2014年01期

6 王元聪;周庆元;;国家粮食安全的政治学分析[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彭玲玲;;建设现代化粮仓,守护粮食安全[J];中国科技奖励;2012年03期

8 廖志强;李太福;余德均;程杨;姚立忠;;基于相空间重构的神经网络短期风速预测[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9 赵小萌;张斌;程晓荣;;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网络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J];硅谷;2012年01期

10 陈绘画;赵锦年;徐志宏;;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种群数量的混沌特性[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军生;小波分析在害虫预测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张宇;输油管道泄漏检测新方法与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李灿;中药材储藏期主要害虫种群生态及气调毒理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单梁;混沌系统的若干同步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5 席剑辉;混沌时间序列的长期预测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6 邓永学;环境因子对四种储粮害虫影响的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7 马飞;褐飞虱发生系统的混沌特性及其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万银;基于小波神经网络的海防林虫害预测方法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3年

2 张萌;总体错误率与孪生极端学习机[D];河北大学;2013年

3 张明真;储粮害虫活动声信号识别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 黄胜潮;国际粮食价格波动及其对我国粮食供需平衡的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董志杰;基于声音信号的储粮害虫检测技术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6 牛波;粮仓中虫害分布预测模型的研究[D];河南工业大学;2013年

7 潘光秀;电力载波通信中微弱信号混沌检测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8 罗志鹏;靖西天然气管道负荷预测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2年

9 肖路;两类碰撞振动系统动力学研究与实验台设计[D];湖南大学;2012年

10 王虎;低阶大气环流模型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380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380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6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