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宁乡县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0-04-27 14:21
【摘要】:土壤侵蚀面积广、流量大,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这就加剧了土壤侵蚀,土壤侵蚀的加剧又导致恶化了土壤侵蚀,这样的恶性循环限制了我国的各个方面发展。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利用GIS、RS技术为技术支持,采用USLE模型,研究计算出降雨侵蚀力因子(R)、土壤可蚀性因子(K)、植被覆盖度因子(C)、坡度坡长因子(LS)及水土保持措施因子(P)等,得出宁乡县土壤侵蚀强度等级分布图,进一步结合宁乡县的不同高程、坡度、植被覆盖度及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对宁乡县的土壤侵蚀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宁乡县2015年土壤侵蚀现状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宁乡县2015年土壤侵蚀模数平均为2821.27 t/km~2a,属于中度侵蚀等级状况,最大的土壤侵蚀模数为90127t/km~2a,最小的侵蚀模数为0,年侵蚀总量达到81.15万吨。宁乡县土壤侵蚀主要为微度侵蚀、剧烈侵蚀、轻度侵蚀,土壤侵蚀模数较高的地区都集中在西北部、西南部地区和中部山地地区。这三个区域的地貌主要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高度落差较大,易发生土壤侵蚀现象。2.分析了宁乡县土壤侵蚀与USLE模型的相关影响因子的关系。(1)在不同的坡度带上,宁乡县内高程越高,土壤侵蚀强度越大,土壤侵蚀面积越少,高程与土壤侵蚀强度成正相关关系,与侵蚀面积成负相关关系。200m高程带地区内微度侵蚀面积范围最大,剧烈侵蚀在各个高程均有分布,大部分集中在山地、地势较高的区域,需加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2)在不同的坡度带上,宁乡县土壤侵蚀面积最大是在5°的坡度带上,25°以下的坡度,土壤侵蚀面积总体随着坡度的减小而减少。中度及以下强度等级的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5°的坡度带上,强度和极强度土壤侵蚀的主要发生在[8°,15°)坡度带,在缓坡地区,应当注意坡度25°的地区,在山地陡坡地区,应重点监控坡度[8°,15°)和[15°,25°)区域,防止土壤侵蚀的加重。(3)在不同的植被覆盖度上,宁乡县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在植被覆盖度为[45%,60%)、[60%,75%)、75%的地区,随着植被覆盖度的提高,土壤侵蚀面积逐渐增加。在微度侵蚀中,75%植被覆盖度范围占的比例最大,轻度及以上等级土壤侵蚀中,植被覆盖度都为75%范围占据最多,由于宁乡县林地面积大,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侵蚀面积增大。(4)在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中,土壤侵蚀由面积由大到小是林地水田城乡居民点及交通旱地草地水域裸地,且以微度侵蚀为主。3.根据宁乡县土壤侵蚀现状,提出完善、贯彻实施水土保持法,建立水土保持监督执法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采用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合理利用资源、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等土壤侵蚀防治措施。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影像,宁乡县,遥感影像图


图 3-1 宁乡县遥感影像图Fig.3-1 Remote sensing image of Ningxiang County3.2.2 遥感影像解译为快速准确地确定宁乡县土地利用情况,方便水土保持措施因子值的赋值计算,本研究采用遥感解译方法获取宁乡县土地利用类型图。遥感解译的方法采用人机交互式遥感解译,充分发挥了人类和计算机的各自优势,能够快速、准确、及时地获取遥感影像图上的各类信息。将预处理过后的宁乡县遥感影像图,通过 ENVI5.2 软件的感兴趣区功能,将更高精度的 Google Earth 遥感影像图作为对照样本,在影像上选取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典型样本,进行监督分类操作,在进行监督分类操作时采用最大似然分类器对影像图进行监督分类,生成初级宁乡县土地利用类型图,进一步对解译后的土地利用类型与高精度的 Google Earth 遥感影像图进行对照修改,过后,统计各个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并查找国土部门官网公布的宁乡县土地利用面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15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海东;李占斌;李鹏;贾莲莲;徐国策;任宗萍;庞国伟;赵宾华;;基于土壤侵蚀控制度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潜力研究[J];地理学报;2015年09期

2 罗兴录;樊吴静;杨鑫;曾文丹;;不同植被下水土流失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29期

3 岑奕;丁文峰;张平仓;;华中地区土壤可蚀性因子研究[J];长江科学院院报;2011年10期

4 田卫堂;胡维银;李军;高照良;;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和防治对策分析[J];水土保持研究;2008年04期

5 朱立安;李定强;魏秀国;张会化;;广东省土壤可蚀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亚热带水土保持;2007年04期

6 宋晓强;张长印;刘洁;;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成因和特点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07年05期

7 许月卿;蔡运龙;;贵州省猫跳河流域土壤侵蚀量计算及其背景空间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05期

8 崔琰;李锐;杨勤科;;基于GIS的区域水土流失模型初步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江洪;王钦敏;汪小钦;;福建省长汀县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6年01期

10 江忠善 ,郑粉莉 ,武敏;中国坡面水蚀预报模型研究[J];泥沙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黎明;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K值及相关因子研究[D];华南热带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42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42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76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