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艺学论文 >

尕海泥炭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渗透特征与矿质氮时空动态变化

发布时间:2020-05-24 17:26
【摘要】:尕海泥炭地在全球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土壤渗透性是评价泥炭地水源涵养作用的重要指标之一,矿质氮是主要的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态氮,其含量与动态变化显著影响着泥炭地土壤氮的迁移与转化过程。研究泥炭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渗透性与矿质氮的变化特征,不仅有助于了解泥炭地退化的原因,同时也为退化泥炭地的生态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尕海湿地的泥炭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泥炭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渗透特征、矿质氮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探讨泥炭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渗透能力与氮营养库的变化特征,以进一步掌握泥炭地退化过程中土壤所发生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在泥炭地土壤各分层中,不同退化程度下泥炭地土壤渗透速率曲线各有差异。表层土壤的土壤入渗速率曲线变化特征较为规律,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入渗曲线随之变化。其中,深层土壤的渗透曲线变化最为稳定,而中层土壤的渗透曲线最为复杂。(2)经方差分析,在尕海泥炭地退化过程中,未退化与退化土壤的渗透特征在垂直空间上差异性显著(p0.05)。其中10~20cm层,土壤渗透特征随着退化程度呈“∽”形态波动;在20~40cm层,随退化程度呈现出逐级递减的规律,且各退化程度下的土壤渗透特征之间的差异性显著。总体表现为,表层土壤渗透特征在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的变化最剧烈。(3)尕海泥炭地在退化过程中浅层土壤铵态氮含量受退化程度的影响较大而深层土壤相对较小;7月份时泥炭地铵态氮含量利用率相对较低,而8、9月份则相对较高。同时,不同退化程度的泥炭地,矿质化培养的原状土铵态氮含量低于自然状态下的泥炭地土壤。相较于退化泥炭地,未退化泥炭地的土壤铵态氮在矿质化培养的过程中,铵态氮含量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最小。(4)泥炭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硝态氮含量在垂直空间上不尽相同。泥炭地的退化对浅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影响较大,深层土壤硝态氮含量相对稳定。尕海泥炭地硝态氮在7月份时的植被利用率较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此外,尕海泥炭地退化过程中矿质化培养的原装土硝态氮含量受外界条件的影响较大。(5)尕海泥炭地在0~60d时段内,未退化泥炭地中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矿质氮主要是硝态氮,土壤中矿质氮的淋失量较少,在整个矿化过程中积累量大于消耗量,氮营养库出现正积累。但随着泥炭地的逐渐退化,泥炭地土壤氮营养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不仅仅是硝态氮,铵态氮也被吸收利用,但被利用的矿质氮总量相对较少;土壤中的淋失量逐渐增大,整个矿化过程中积累量逐渐小于消耗量,出现了负积累。(6)尕海泥炭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结构发生变化,土壤渗透性能逐渐降低,土壤矿质氮含量逐渐降低,土壤矿质氮的淋失量加重。
【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72;S153.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梅;黄运湘;孙楠;徐明岗;王伯仁;张旭博;;农田土壤孔隙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土壤通报;2015年01期

2 黄蓉;王辉;马维伟;李德钰;石小伟;;尕海洪泛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J];水土保持学报;2014年05期

3 马维伟;王辉;王跃思;黄蓉;石小伟;;甘南尕海泥炭沼泽地退化过程土壤特征和水源涵养功能的变化[J];自然资源学报;2014年09期

4 徐翠;张林波;杜加强;郭杨;吴志丰;徐延达;李芬;王风玉;;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3年08期

5 王笛;马风云;姚秀粉;辛贺;宋雪;张钟心;;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土壤养分、微生物与土壤酶特性及其关系分析[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2年05期

6 单贵莲;初晓辉;田青松;马玉宝;李临杭;陈功;;典型草原恢复演替过程中土壤性状动态变化研究[J];草业学报;2012年04期

7 马维伟;王辉;王修华;王元峰;赵赫然;;甘南尕海不同湿地类型土壤物理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水土保持学报;2012年04期

8 潘春翔;李裕元;彭亿;高茹;吴金水;;湖南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典型生态系统的土壤持水性能[J];生态学报;2012年02期

9 刘艇;王继红;;不同植被覆盖土壤水库容特征及渗透速率[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10 魏强;王芳;陈文业;朱丽;李广宇;戚登臣;;黄河上游玛曲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地土壤物理特性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0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昆;云南纳帕海高原湿地土壤退化过程及驱动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04年



本文编号:2678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xlw/2678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1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