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养殖密度和亚硝酸盐胁迫对团头鲂幼鱼生理机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25 10:02
【摘要】:鱼类的生长、繁殖、代谢等生命活动对水环境有着较高的要求,而水环境因其特殊性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现代水产养殖中,为了单纯地追求较高的产量,往往依赖于大量的配合饲料的投入和渔药的使用,以及过高的放养密度等。不合理的养殖管理模式引发的水环境问题往往对鱼类造成较强的刺激,导致鱼类的生理代谢紊乱,抗病能力下降,水产品质量的下降,甚至造成鱼类的死亡。在本研究中,探讨了养殖密度和亚硝酸盐暴露,对团头鲂幼鱼生长、代谢、肌肉品质和非特异性免疫等方面的影响,以期为团头鲂的健康养殖提供一定的参考。在养殖密度实验中,设计了25、50、75、100、150尾/缸(26g/m2、52g/m2、78g/m2、104g/m2、156g/m2)5个养殖密度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天分三个时间点饱食投喂90d。实验结束后,采取鱼类的血液、肝脏以及整个鱼体对其生长指标、生理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免疫指标以及鱼体营养成分进行测定;在急性亚硝酸盐暴露实验中,设置4个亚硝酸盐暴露组(1mg/L、5mg/L、10mg/L、20mg/L)和1个空白对照组,每个实验组设置3个重复,分别在毒性暴露12h、24h、48h、96h进行采样,对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肝脏代谢及抗氧化指标、肌肉代谢和肌肉营养指标进行了检测。实验的研究结果如下:1.养殖密度对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存在显著的影响。90d的饲养周期结束后,不同养殖密度组的团头鲂幼鱼的终末体质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发生了显著地降低。团头鲂幼鱼的增重率(WG)和特定生长率(SGR)也与养殖密度存在明显的负相关,但不同的养殖密度并未对团头鲂幼鱼的饵料系数(FCR)、蛋白质利用率(PRE)和脏体比(VSI)产生显著地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团头鲂幼鱼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和乳酸(LD)的含量均显著上升,而血糖(GLU)的含量下降,但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在较高密度显著地升高。血清中丙二醛(MDA)的含量与养殖密度的变化呈明显正相关。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先上升后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显著上升。在肝脏中,丙二醛(MDA)的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而显著上升,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一氧化氮(NO)的含量则下降。血清的免疫机能指标酸性磷酸酶(ACP)活性显著上升,而溶菌酶(LZM)的活性显著下降。同时高养殖密度导致团头鲂幼鱼体组成中水分含量显著增加,粗脂肪含量则显著减少。2.在亚硝酸盐急性暴露实验中,团头鲂幼鱼在亚硝酸盐中急性暴露12h,其血液中皮质醇的含量显著升高,并与暴露浓度正相关,随后下降至对照组水平。而在暴露24h时,10mg/L和20mg/L实验组团头鲂幼鱼的血糖水平显著上升,胆固醇的含量在12h时,在20mg/L暴露组下降,但在96h时显著上升。20mg/L实验组谷草转氨酶活性在12h和24h显著上升,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在48h时,5mg/L、10mg/L和20mg/L实验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谷丙转氨酶的活性在12h时,20mg/L暴露组显著上升。乳酸脱氢酶活性在亚硝酸盐暴露时显著上升,并与暴露浓度正相关。肝脏中糖原的含量随着亚硝酸盐浓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不同实验组的差异逐渐缩小。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则在较高浓度亚硝酸盐暴露组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亚硝酸盐暴露还刺激团头鲂幼鱼抗氧化系统活化,使得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在肌肉组织中,肌糖原含量也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发生降低。同时亚硝酸暴露导致肌肉物理特性和营养价值的改变,高浓度亚硝酸盐暴露使得团头鲂幼鱼肌肉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和回复性的升高,并且降低了肌肉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的含量,同时肌肉中脯氨酸含量也下降。结果表明,高养殖密度能够降低团头鲂幼鱼的生长性能,导致鱼体生化组成的改变,并且引发其鱼体能量的过度消耗和抗氧化系统的活化,对免疫系统产生了一定的抑制;而急性亚硝酸盐胁迫初期使团头鲂幼鱼能量消耗加剧,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团头鲂幼鱼的脂肪酸代谢和糖异生作用增强以抵抗应激,同时抗氧化系统活化,降低鱼体的氧化损伤程度,但代谢废物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发生积累,导致组织损伤,并降低肌肉的营养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65.1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夏华;李威名;陈阿琴;徐国成;戴习林;吕为群;;两种养殖密度下鲫鱼生长和免疫酶活性的比较[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12期

2 李志安;投喂浮性饲料 促进健康养鱼[J];渔业致富指南;2002年18期

3 王桂芹;牛小天;李子平;芦洪梅;朱兴华;李清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E对不同养殖密度鲤鱼生产性能的影响[J];中国饲料;2010年02期

4 张曦文;吴垠;贺茹靖;苏延明;刘琦;;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青石斑鱼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在不同的气候季节选择恰当的放养密度[J];渔业现代化;2013年02期

6 李玉全;李健;王清印;张海艳;;养殖密度对工厂化对虾养殖池氮磷收支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7年06期

7 郭建谊;骆明飞;罗俊标;李勇;李望东;盘润洪;;不同养殖密度对杂交尖塘鳢幼鱼培育的影响[J];科学养鱼;2014年03期

8 陈永胜,姚维志,谢大敬;不同养殖密度下鲟鱼生长规律的研究[J];水利渔业;2004年05期

9 廖锐;区又君;勾效伟;;养殖密度对鱼类福利影响的研究进展Ⅰ.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J];南方水产;2006年06期

10 萧云朴;陈舜;伍德瀛;李定海;;养殖密度对虾夷扇贝在浙江南麂海区生长的影响[J];南方水产;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白庆利;于洪贤;张玉勇;贾志英;尹家胜;包玉龙;李建兴;;养殖密度对哲罗鱼稚鱼生长和存活的影响[A];200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吴增明;;肉鸡至关重要的前十天[A];2008首届中国白羽肉鸡产业发展大会会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高燕;牲畜养殖密度不宜过大[N];新疆科技报(汉);2009年

2 车乌丘;养殖密度过高导致扇贝死亡[N];中国渔业报;2012年

3 ;如何让蚯蚓高产分期饲养[N];山西科技报;2003年

4 郑卫生;养龟要获益 四项需注意[N];河南科技报;2012年

5 蒋丽英;大虾为何越来越少[N];苏州日报;2006年

6 姜阳;如何让蚯蚓高产[N];农民日报;2002年

7 中养网;蚯蚓的高产措施[N];四川科技报;2006年

8 黎笠;养殖密度高罗非鱼易发肥胖病[N];中国渔业报;2013年

9 曹静;秋季养殖密度过高易引发泥鳅水肿与肝胆病[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2年

10 市水产处 管清雅;夏季鱼病如何预防[N];渭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贤;循环水系统中基于鱼类福利学特征性指示因子的基础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超准;养殖密度和原花青素对星洲红鱼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D];集美大学;2015年

2 宋志飞;养殖密度对流水养殖系统中俄罗斯鲟幼鱼生长、血液生理生化以及非特异性免疫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刘明源;养殖密度对俄罗斯鲟大规格幼鱼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程佳佳;养殖密度对杂交鲟幼鱼生长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韩岑;养殖密度对循环水系统中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生长及蛋白质代谢影响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6年

6 孙宇;中国大鲵养殖模式及性腺发育中性激素变化对繁殖影响的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7 亓成龙;养殖密度和亚硝酸盐胁迫对团头鲂幼鱼生理机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8 KOMMALY ONXAYVIENG;不同养殖密度对黄颡鱼组份和抗氧化系统产生的相关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9 董晓煜;溶解氧水平与养殖密度对褐牙鲆幼鱼生长及生理机能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丁厚猛;养殖密度对杂交幼鱼鲟摄食、生长及生理机能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401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401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5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