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克氏原鳌虾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11:07
【摘要】:近些年,伴随着抗生素的大量生产和使用,细菌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现已发现在多种环境介质如土壤、水体、水生生物中存在耐药细菌。克氏原鳌虾生活在淡水水体如湖泊、河流等环境内,这些环境中细菌种类丰富,细菌的耐药基因呈多样性,不同种属的细菌之间可以通过质粒、转座子等移动原件进行耐药基因交换,并将耐药基因扩散、传播给其他物种。现阶段,我国对水产细菌耐药性研究及监测远没有对人和畜禽细菌耐药性研究的深入和系统。为研究我国克氏原鳌虾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获得耐药本底数据,阐明耐药基因扩散和水平传播机制,本研究采集来自山东、湖北、浙江、江苏、辽宁五省共198份克氏原鳌虾活体样品,通过头孢噻肟抗性(8μg/m L)选择性培养基培养、PCR方法和BD PhoenixTM-100 system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分离、鉴定产ESBLs大肠杆菌;然后通过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系统、双纸片协同作用对其药物敏感性进行检测;根据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使用多重PCR等方法筛选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质粒介导喹诺酮耐药基因(PMQR)和16s r RNA甲基化转移酶等耐药基因;通过接合转移实验来确定耐药基因扩散、传播水平及机制。结果显示:从来自山东、湖北、浙江、江苏、辽宁五个省份共计198份克氏原鳌虾活体样品中分离鉴定出107株产ESBLs大肠杆菌,ESBLs阳性分离率为54.0%;所有样品分离株对青霉素类、一代头孢菌素和部分三代头孢菌素均耐药;对四环素类、喹诺酮类、氯霉素类和磺胺类药物耐药率均在60%以上(65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较低;多重耐药菌株(R≥3类药物)占比例为86.7%(96/107),且以5类(30%,31/107)和6类(28%,30/107)耐药为主。对107株虾源产ESBLs大肠杆菌样品进行耐药基因鉴定,结果表明它们均携带bla CTX-M基因,其中以bla CTX-M-1群基因(74%,78/107)最普遍,其次是bla CTX-M-9群基因(20%,21/107)、bla CTX-M-2群基因(7.48%,8/107),只有一株分离菌株同时携带bla CTX-M-1群基因和bla CTX-M-9群基因;而bla Amp C类基因阳性菌株共9株(8.4%),其中以bla CMY-2亚型为优势型(87.5%,7/8),其次为bla CMY-42型,这是首次在我国动物源食品ESBLs大肠杆菌中检测到bla CMY-42型基因,另外一株为bla DHA-1阳性(0.9%),其他基因如bla MOX、bla ACC、bla EBC、bla FOX和bla SHV均未检出。此外,在样品分离株中检测到54株携带bla TEM基因(50.5%),且均为非ESBLs型的bla TEM-1亚型。总体来说,五省均保持一致性,以bla CTX-M-1群基因为主。在检测107株产ESBLs样品大肠杆菌携带可移动、非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时发现,携带qnr S基因的菌株有38株,检出率为35.5%(38/107),以qnr S1型和qnr S2型为主,其次是携带oqx A基因(33.6%,36/107),携带oqx B基因(32.7%,35/107)和携带aac(6’)-Ⅰb-cr基因(18.7%,20/107),qep A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仅为1.87%(2/107);在PMQR组合中,oqx A+oqx B基因组合最常见(31.8%,34/107),同时携带2种以上喹诺酮基因的菌株有37株,是主要的耐喹诺酮类药物的机制。对16s r RNA甲基化转移酶基因进行检测后,发现部分arm A基因(0.93%,1/107)和rmt B基因(11.2%,12/107)阳性菌株,其中rmt B基因阳性株主要分布在山东省和江苏省,在辽宁省有一株同时携带arm A基因和rmt B基因的样品株。对107株虾源产ESBLs大肠杆菌的可移动原件进行检测,共检测到11种质粒型,以Inc FIIA质粒(52.3%,56/107)为主要类型,而且以同时携带两种质粒型为主(31.8%,34/107);同时,有77株携带Ⅰ型整合酶基因(72.0%,77/107),仅1株携带Ⅱ型整合酶基因(0.9%)。Ⅰ型整合酶阳性样品分离菌株中有34株可变区域内没有携带外源基因,43株(55.8%,43/77)可变区内携带耐药基因,以dfr A17-aad A5基因盒为主(32.6%,14/43),Ⅱ型整合酶阳性分离菌株携带drf A12-sat2-aad A1的基因盒。随机挑选57株携带bla CTX-M基因的分离菌株作为供体菌,以E.coli J53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实验,结果发现有43株接合转移成功,接合转移发生率为75.4%(43/57),且接合子均携带bla CTX-M基因。而且大部分PMQR基因也都同时转移到了接合子中;另外,在部分接合子中还检测到16s r RNA甲基化转移酶、整合酶基因,说明这些基因可能都位于接合性质粒上,并且随着质粒与其他耐药基因共同转移、传播和扩散。本研究对采自山东、江苏、浙江、湖北和辽宁五个省份的克氏原鳌虾肠道内ESBLs大肠杆菌进行了分离鉴定、耐药基因筛选、可移动原件筛选及和接合转移等实验,获得了五个省份耐药大肠杆菌的流行病学本底,为克氏原螯虾细菌耐药性防控和水产品公共卫生监测奠定基础,也为水产食品安全检测提供理论依据。
【图文】:

鉴定结果,特异性PCR,大肠杆菌,阳性对照


图 3.1 大肠杆菌 16s rDNA 特异性 PCR 鉴定结果Fig. 3.1 The results of 16s rDNA 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o E.coli和 2:样品分离株;3:阳性对照;4:阴性对照;M:Marker DL2and 2, Isolates; 3, Positive control; 4, Negative control; M, Marker DL2

表型,药敏,肠杆菌,耐药


图 3.2 ESBLs 表型确认实验阳性Positive result of phenotypic confirmatory test for ESBLs 肠杆菌的药敏鉴定考 CLSI 耐药标准对 107 株虾源产 ESBLs 大肠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94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长清;冯凌志;;恶苗病菌对多菌灵耐药性研究(摘要)[J];盐碱地利用;1991年03期

2 戴梦红;王玉莲;袁宗辉;;抗菌促生长剂的耐药性与人类健康[J];中国兽医学报;2009年03期

3 赵世美;熊代荣;;浅析细菌耐药性与生产用药相关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2年02期

4 A.T.Feβler;S.Wendlandt;A.Ruppelt;K.Kadlec;M.Hassel;S.Cortez de J釨ckel;T.Hauschild;S.Monecke;P.Slickers;R.Ehricht;S.Schwarz;翁善钢;;家禽及其制品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的分子生物学和耐药性研究[J];中国家禽;2013年05期

5 金升藻;金巍;叶微;;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年06期

6 冯元璋;鸡源大肠埃希氏杆菌的耐药性研究[J];中国兽医科技;1987年12期

7 吕耀龙;李少英;马春艳;宋晓敏;郝苗苗;;内蒙古达茂旗牧区牛乳中乳酸菌对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4期

8 虞红,李英伦;中药逆转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J];中国畜牧兽医;2005年04期

9 蹇慧;刘芳;覃永长;;广西猪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10 教郁;高维凡;胡彩光;;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J];现代畜牧兽医;2013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祝建军;蒋琰瑛;吴展;刘霞;李英龙;叶金艳;杜玉海;;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及其治疗[A];2007年浙江省医学检验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2 孙明姣;;中国儿童院内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药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儿科呼吸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3 王中新;黄颖;徐元宏;冯婷;;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性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蒋琰瑛;祝建军;吴展;刘霞;李英龙;叶金艳;杜玉海;;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病原真菌学与耐药性研究及其治疗[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球华人妇产科学术大会暨第三次全国妇产科中青年医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5 邢玉斌;索继江;陈世平;贾宁;;细菌的耐药性[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孙明姣;沈叙庄;;中国儿童院内相关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药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7 何玉明;;中药对细菌耐药性干预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李卫光;王一兵;王炜;朱其凤;常艳群;;老年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陈彦香;都会芳;孙霆芳;谢振华;赵舒斌;杜龙敏;;住院患儿抗生素使用现状和耐药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沈叙庄;孙明娇;王丽娟;;中国儿童院内相关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子特征及耐药性研究[A];2012全国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免疫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熊心权;《肺结核患者耐药性研究》填补国内空白[N];自贡日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玉庆;表征抗菌药物杀菌动力学的新方法以及细菌抗药性与耐药性区分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程巧梅;绿脓杆菌外膜蛋白与耐药性关系及其基因的克隆与应用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3 张春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SBLs的基因检测与耐药性控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涛;山东部分地区禽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耐药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2 吴菡;建筑供水系统抗生素耐药性细菌的分布与灭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曾平;(AABB)型多肽端基保护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及耐药性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袁国航;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D];遵义医学院;2016年

5 贾敏;克氏原鳌虾产ESBLs大肠杆菌耐药性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6 郁雪梅;细菌对中药中有效成分耐药性的热动力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D];中南大学;2009年

8 王荣华;分析我院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呼吸道感染该菌的临床特点[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9 赵林;贵州省遵义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及耐药性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2年

10 董雪;不同小麦品种对除草剂啶磺草胺耐药性差异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545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26545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a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