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水产渔业论文 >

沼泽红假单胞菌胞外多糖的制备、结构表征及生物活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4 19:57
  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是光合细菌的代表菌株之一,被应用于农业、渔业、环保、医药等领域。沼泽红假单胞菌菌体富含各种生物活性蛋白、糖类、泛酸、类胡萝卜素和B族等多种维生素,因此被广泛用作水产养殖中的益生菌,一方面作为饲料添加剂提高饲料效率,另一方面它能抑制有害菌,保持正常菌群,并提高局部免疫和抗病能力。本文以沼泽红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对其胞外多糖的提取纯化、理化性质、糖链结构以及体外免疫调节活性进行了研究,为沼泽红假单胞菌的综合利用及其益生菌特性的分子基础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对沼泽红假单胞菌进行液体发酵,通过分级醇沉分离纯化得到均一多糖组分RPS-30,经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测定,分子量为46.82kDa。(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单糖组成分析,得到RPS-30是由甘露糖组成的一种同多糖,其总碳水化合物含量为94.13%,蛋白质含量1.32%,内毒素试验结果显示,该组分中没有可检测到的内毒素水平(<0.1EU/mL)。(3)红外图谱(FT-IR)分析表明,RPS-30在3300 cm-1,2935 cm<...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及其研究进展
        1.1.1 沼泽红假单胞菌概述
        1.1.2 沼泽红假单胞菌研究进展
    1.2 胞外多糖研究进展
        1.2.1 胞外多糖概述
        1.2.2 胞外多糖的生物合成和提取分离方法
        1.2.3 胞外多糖的理化特性
        1.2.4 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
    1.3 本课题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及理化特性研究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沼泽红假单胞菌的液体发酵
        2.2.2 胞外多糖的分离、纯化
        2.2.3 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及内毒素含量测定
        2.2.4 均一性及分子量测定
        2.2.5 单糖组成分析
        2.2.6 紫外-可见扫描曲线测定
        2.2.7扫描电子显微镜实验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2.3.1 胞外多糖的提取、分离及纯化
        2.3.2 总糖含量、蛋白质含量及内毒素含量分析
        2.3.3 均一性及分子量分析
        2.3.4 单糖组成分析
        2.3.5 紫外-可见扫描曲线测定
        2.3.6 扫描电镜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胞外多糖的结构表征
    3.1 材料、试剂及仪器
        3.1.1 材料与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2 实验方法
        3.2.1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
        3.2.2 甲基化分析
        3.2.3 核磁共振光谱(NMR)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
        3.3.2 甲基化分析
        3.3.3 核磁共振光谱(NMR)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
    4.1 材料、试剂及仪器
        4.1.1 实验材料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仪器
    4.2 实验方法
        4.2.1 巨噬细胞细胞毒性试验
        4.2.2 巨噬细胞吞噬活性试验
        4.2.3 巨噬细胞一氧化氮(NO)释放及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水平检测
        4.2.4 胞外多糖对巨噬细胞炎性因子m 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4.2.5 胞外多糖对肠道益生菌的影响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细胞毒性分析
        4.3.2 吞噬活性分析
        4.3.3 NO释放及一氧化氮合酶(i NOS)m RNA表达水平分析
        4.3.4 炎性因子m RNA表达水平分析
        4.3.5 胞外多糖对肠道益生菌的影响
    4.4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38843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scyylw/38843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0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