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降解亚硝酸盐的嗜盐古菌菌株筛选与酶功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0 07:40
【摘要】:高盐腌制食品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具有潜在的致毒、致癌和致畸性。降解亚硝酸盐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是生物法。为了消除腌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本研究选择分布于天然高盐环境的嗜盐古菌为研究对象,筛选降解亚硝酸盐的菌株,进而开展嗜盐古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异源表达与功能研究,希望为嗜盐古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在腌制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对我国不同地区的32个高盐环境样品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旨在阐明我国主要盐环境嗜盐古菌的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沿海与内陆、东北与西北盐环境的古菌群落构成差异较大。绝大部分沿海地区的样品是以嗜盐古菌为优势类群,且丰度高、嗜盐古菌群落组成差异大。选择嗜盐古菌为优势类群的新疆六团盐碱地(LT)、山西运城盐池(YCN)、海南莺歌海盐场(YGH)、福建漳浦盐田(ZP)、连云港台南盐田(TNN)等环境样品进行可培养研究,获得的88株嗜盐古菌中Halomicrobium与Haloarcula属的菌株降解亚硝酸盐的能力最强。选择降解率为100%的菌株YCN54和ZP60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别注释出编码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基因nirK_(Hrs)与nirK_(Hmc)。nirK_(Hrs)编码区全长1071 bp,编码356个氨基酸残基;nirK_(Hmc)全长1095 bp,编码364个氨基酸残基。经结构域、信号肽及高级结构预测,表明NirK_(Hrs)与NirK_(Hmc)是含有Cu-nitrite-reductase超家族结构域与信号肽的铜型亚硝酸盐还原酶,且是同三聚体蛋白。通过嗜盐古菌异源表达体系分别表达了NirK_(Hrs)与NirK_(Hmc),经Ni~(2+)柱亲和层析获得了有活性的重组亚硝酸盐还原酶,选择活性更高的重组亚硝酸盐还原酶NirK_(Hrs)进行酶学性质表征。再经过Superdex 200凝胶过滤层析,NirK_(Hrs)的SDS-PAGE结果表明蛋白的表观分子量约为42与48 kDa,且质谱鉴定结果表明所得蛋白即目的蛋白。经全波长扫描可知,NirK_(Hrs)是蓝色的铜型亚硝酸盐还原酶。该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5?C,最适pH为7.0,最适NaCl浓度为4.5 M,且在30、50、70?C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甘油、DMSO、DMF、异丙醇、吐温20、吐温80、10%SDS等有机试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食品添加剂——连二亚硫酸钠(Na_2S_2O_4)可以作为有效的电子供体用于亚硝酸盐还原酶的应用中。本研究获得的重组亚硝酸盐还原酶NirK_(Hrs)与已报道嗜盐古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在性质上具有较大差异,且其最显著的耐盐特性为在高盐腌制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图文】:

地理分布图,地理分布,采样点,情况


17图 2.1 采样点的地理分布情况Fig. 2.1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sampling points2.3.2 高通量测序文库评价(1)稀释性曲线根据古菌高通量测序文库的稀释性曲线(图2.2),当随机抽取的序列达到3500条时,虽然仍有新的OTU被发现,但是曲线整体趋于平缓,说明更深的测序几乎不会产生更多的OTU,因此该文库的测序结果能够基本代表样品古菌群落的组成,可以用于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曲线,古菌,文库,高通量


2.3.2 高通量测序文库评价(1)稀释性曲线根据古菌高通量测序文库的稀释性曲线(图2.2),当随机抽取的序列达到3500条时,虽然仍有新的OTU被发现,但是曲线整体趋于平缓,说明更深的测序几乎不会产生更多的OTU,,因此该文库的测序结果能够基本代表样品古菌群落的组成,可以用于后续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S20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仝莹莹;王璐;李栓栓;路书彦;王婷;魏法山;;亚硝酸盐在肉制品加工中的作用及其替代物的研究[J];河南科技;2015年21期

2 孙瑞玲;阮心玲;汪俊峰;马建华;陈云增;孙金华;俞海棠;王丽;;开封市春季市售蔬菜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评价[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年03期

3 应碧;昌晓宇;刘志文;周通;陈瑶;钟平安;徐波;;亚硝酸盐胁迫下植物乳杆菌WU14亚硝酸盐还原酶的食品级高效诱导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7期

4 刘俐君;王萍;李丹;;蔬菜腌制品及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年03期

5 王雅楠;吴燕燕;任中阳;李来好;杨贤庆;周婉君;;亚硝酸盐还原酶对咸鱼中亚硝酸盐的降解条件与效果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15年08期

6 陈习习;;两种亚硝酸盐国标测定方法对肉制品的检测对比研究[J];河南科技;2013年24期

7 陈长宏;张科;;食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及预防[J];现代农业科技;2013年07期

8 任敏;歹明辉;夏占峰;;极端嗜盐古菌TRM 51~T的多相分类研究[J];塔里木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9 朱德锐;刘建;韩睿;沈国平;杨芳;龙启福;刘德立;;青海湖嗜盐微生物系统发育与种群多样性[J];生物多样性;2012年04期

10 李文婷;车振明;雷激;黄清霞;;乳酸菌制剂发酵泡菜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研究[J];食品科技;201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薇薇;美味牛肝菌亚硝酸盐还原酶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2 张为艳;新疆阿克苏盐矿嗜盐微生物多相分类和基因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利媛;发酵肉制品中替代亚硝酸盐护色乳酸菌的筛选及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17年

2 夏s

本文编号:26343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343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