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茶叶与小绿叶蝉种群生态学建模分析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4 04:46
【摘要】:众所周知,如何更好地运用微分方程来进行数学建模以解决实际问题是应用数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本文选择茶叶和茶小绿叶蝉两个种群的动态关系为研究主题,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与改进,率先用微分方程组对茶叶和茶叶害虫进行了建模,并对模型进行了动力学行为分析.本文中所建立的茶虫模型有着重要的原创性和实际意义,在茶叶生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的工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本文通过对龙井茶和茶小绿叶蝉的三种形态(卵、若虫和成虫)进行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茶叶生长率、死亡率和采摘率,茶小绿叶蝉卵、若虫及成虫数量、转化率等因素,将生物问题数学化,首次建立了龙井茶与茶小绿叶蝉的四维阶段结构模型.第二,利用动力系统知识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动力学行为分析,研究了其解的正不变性及有界性,同时研究了其边界平衡点和正平衡点的局部稳定性和全局渐进稳定性,并且通过数值模拟对定理结果进行了验证.第三,为使模型更加符合农业实际应用,本文对基础模型进行了优化.由于茶小绿叶蝉三种形态对茶叶的不同部位伤害率不同,且主要伤害茶叶较嫩部分,尤其成虫对老叶也有伤害,故将茶叶分为嫩梢和老叶两个阶段,其中老叶全部由嫩梢转化而来.茶小绿叶蝉依旧分为卵、若虫和成虫三种形态,不同形态对嫩梢和老叶的伤害率均不相同,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及更多实际因素,本文初步建立了关于茶叶和茶小绿叶蝉的五维复杂动力系统模型.
【图文】:

龙井茶


渴、助消化、利尿和解毒的作用.茶水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健康饮料,喝茶已成逡逑为很多人不可或缺的嗜好,世界上茶的消费量也在不断增长.茶叶的发展如此之逡逑快,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种植.茶叶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见图2.1,种植面积逡逑广,是茶区人们消费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农产品[3].茶叶在我国具有资源优势,在逡逑大多数茶区的农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另外,中国的茶文化和酒文化一直为世逡逑界各国人民所喜爱[4].也正因为如此,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种植的茶叶在国际逡逑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逡逑歉逡逑图2.1:龙井茶园.逡逑茶树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热带和温带地区.但是,由于这些地区气候温暖,逡逑空气湿润,生态条件优越,也为茶树害虫提供了有利的繁殖条件.因此,茶园中的逡逑茶树害虫种类繁多.据统计7茶树约有1400多种害虫,我国茶园中的茶树害虫约逡逑有840多种.这些害虫可以危害茶树的各个部位,?

病虫害,茶叶


理论基础逡逑_邋_逡逑图2.3:病虫害影响下干枯的茶叶.逡逑图2.2:病虫害影响下卷曲的荼叶.逡逑园中危害最大的害虫,可使茶叶减产15-20%.当虫害发生严重时,茶叶的损失量逡逑很大,遭受虫害后的茶叶品质会降低甚至不可饮用.茶叶病虫害是制约茶叶品质逡逑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部分茶园经常发生茶叶病虫害,这导致茶农不逡逑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见图2.2,图2.3.这导致了许多问题,尤其逡逑是农药残留问题.不科学地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茶树害虫,不仅导致茶园生态环境逡逑日益恶化,破坏了茶园的生态平衡,而且农药喷洒不当使得害虫对正常农药产生逡逑了抗药性[5-7].逡逑茶树害虫是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最大技术障碍之一,科学管理茶树害虫是逡逑提高茶叶产量的关键.然而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141;O17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美珍;张衍炽;谢宝林;李旭云;;智能虫害防治系统对茶小绿叶蝉防效试验报告[J];福建茶叶;2019年07期

2 苏耿杰;李次平;叶宇平;;12%甲维·唑虫胺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试验[J];农业与技术;2019年02期

3 肖强;;“张冠李戴”话茶小绿叶蝉[J];中国茶叶;2019年05期

4 饶辉福;饶漾萍;马坤伟;丁坤明;洪海林;;鄂南茶区茶小绿叶蝉绿色防控技术[J];植物医生;2016年10期

5 章祥富;方林官;;几种农药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田间小区试验报告[J];农村科学实验;2018年12期

6 施龙清;林美珍;陈李林;林美强;VASSEUR Liette;尤民生;;福建主要茶区茶小绿叶蝉种名的存疑与鉴别[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5期

7 薛德乾;;茶小绿叶蝉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措施[J];基层农技推广;2014年10期

8 吴树生;;茶小绿叶蝉的防控措施[J];福建农业;2012年10期

9 汪再蓉;黎祖新;;几种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J];四川农业科技;2011年01期

10 代云昌;龙振熙;杜向波;;气候监测在茶小绿叶蝉防治中的作用[J];湖南农机;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松;;生物制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A];第二届全国绿色环保农药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明炎;王友平;龚自明;毛迎新;谭荣荣;;茶小绿叶蝉防治标准的初步研究[A];湖北茶产业发展纵论[C];2008年

3 胡立冬;杨国希;陈爱南;丁朝辉;陈卫国;;“百虫僵”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A];第二十一届全国农药械“双交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银方;何讯民;叶火香;宋昌琪;卢良根;纪国胜;;茶园保蛛治虫新农药效试初报[A];全国生物防治暨第八届杀虫微生物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5 王晓庆;郭萧;彭萍;盛忠雷;林强;胡翔;;性诱复合板对茶园小绿叶蝉的控制作用研究[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明;王希;何玲;罗勤川;范劲松;史建苗;钟玲;袁会珠;;植保无人机低空低容量喷雾在茶园的雾滴沉积分布探讨及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效研究[A];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与植物保护——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7 朱琳;薛少平;陈军;杨忠浩;阎勤劳;;高压静电农作物灭虫器的设计与试验[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源;刘贵芳;;几种生物杀虫剂防治茶树害虫药效研究[A];华中昆虫研究(第七卷)[C];2011年

9 韩仁甲;程孝明;汪升毅;杨山青;汪义国;;浅谈石台县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的应用[A];安徽省茶叶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暨“茶产业升级与科技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高旭晖;;茶树病虫害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及其安全控制措施[A];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安徽食品安全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本报记者 于钊;“五新”护茶 效果更佳[N];湖南科技报;2019年

2 张为农;农药市场迎来小阳春[N];农资导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乔利;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对短期高低温的响应及分子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施龙清;福建茶小绿叶蝉种类鉴定及其对光的行为响应[D];福建农林大学;2016年

3 蔡晓明;茶小绿叶蝉与植物间化学通讯物质的鉴定与田间功能验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胡潇;茶叶与小绿叶蝉种群生态学建模分析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

2 陈名;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爪哇棒束孢可湿性粉剂的研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3 展茂魁;一种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虫生真菌制剂的研制[D];安徽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海芳;防治假眼小绿叶蝉无公害药剂筛选[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王晓蕾;球孢白僵菌悬乳剂的研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6 张瑞杰;异色瓢虫对茶园吸汁类害虫防控能力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385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385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4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