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14:33
【摘要】:砒砂岩是形成于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时期的河流相沉积碎屑的俗称,其土质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较低、水稳定性较差、抗侵蚀能力极低,“无水坚如磐石,有水则松如烂泥,遇风则风化剥蚀”这是对砒砂岩最生动的描述。本研究以鄂尔多斯砒砂岩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四条沟壑(阿大线、活鸡兔、哈拉沟、石圪台)对其植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并通过形态学方法研究土壤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数量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解析砒砂岩对AM真菌多样性的影响机理,为砒砂岩区植被建设和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研究区共发现14科,24属,30种被子植物,其中菊科和禾本科的植物种类较多,占总物种数的43.75%。植物多样性指数结果显示:除HLG样区外,其他各样区均表现为坡顶沟底沟坡中,坡顶、沟坡中阴阳面差异不显著。2、为调查砒砂岩区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状况,对砒砂岩区土壤土壤理化性质指标进行测定得出:研究区土壤呈强碱性,养分各指标均处于全国第二次土壤养分普查分级的第三-六级标准,属于低养分土壤。对活性测定得出:土壤中酶活性较低,尤其是土壤中磷酸酶的活性较低。3、研究区土壤可培养微生物菌落数:细菌菌落数放线菌菌落数真菌菌落数。与植物多样性呈正相关,但不显著。细菌菌落数与所测土壤理化性质中各指标无显著相关性,放线菌菌落数与土壤pH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他因子无显著相关性。可培养细菌数量与中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4、在研究区共分离到土壤AM真菌6科9属36种AM真菌,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与球囊霉属(Glomus)种类最多,均为9种。孢子密度变化趋势为:ADX、HJT样区均表现出:坡顶沟坡中、沟底,差异不显著;HLG、SGT样区表现为:坡顶沟阳坡中沟底。孢子辛普森指数显示:ADX、HJT沟坡中坡顶沟底,其中坡顶阴阳面差异显著,HLG各样点间变化不显著;香浓威纳指数除石圪台阳坡顶外,其他各样区各样点差异不显著。5、研究区土壤AM真菌孢子密度与pH、全碳、全钙、放线菌数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AM真菌丰富度与有效磷、放线菌数量、pH、全碳呈显著负相关,与过氧化氢酶显著正相关。AM真菌孢子辛普森指数与有效磷、全碳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团聚体粒级0.106 mmD0.250 mm呈显著正相关;香农维纳指数与有效磷、速效钾、全氮、碱性磷酸酶、蔗糖酶、脲酶呈显著正相关,与土壤中细菌数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图文】:

分布情况,砒砂岩,鄂尔多斯


图 1.1 鄂尔多斯砒砂岩概貌Figure 1.1 An overview of Pisha sandstone in Ordos1.1.1.2 砒砂岩的分布情况砒砂岩主要集中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北部晋、陕、内蒙古接壤地区的鄂尔多斯高原,从大致范围来看,东至黄河西至杭锦旗的毛布拉孔兑,南至陕西神木,北至库不齐沙漠南缘,从西北向西南沿毛乌素沙地西北边缘分布[21],介于东经 108o45′~111o31′和北纬 38o10′~40o10之间,海拔高差达 500 米.有数据显示砒砂岩地区多年平均输沙量达 1.61×108 t,其中粒径大于 0.05 mm 的粗沙达 0.982×108 t,占到黄河中游输沙总量的 39%。该地区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占地约 1.67 万平方公里,其中裸露区的面积约 4543.87 km2,覆沙区的面积约 3709.17km2,覆土区的面积约 8432.42 km2[20],分别占砒砂岩区总面积的 27.2%、22.2%、50.6%。

样地,图片,拉沟,风积沙


图 2.1 部分样地图片Figuer. 2.1 a partial sample plot阿大线样区;3.哈拉沟样区 4.活鸡兔样区le area; 2. Ada highway area; 3. Halagou sample area; 4.Huo(ADX)、活鸡兔(HJT)、哈拉沟(HLG)、石圪台(SG象,其地表均覆盖较厚的风积沙层,各样区分为阴阳中(裸露砒砂岩型)以及沟底(风积沙型)5 个样点(、3:沟底、4:阴面沟坡中、5:阴面坡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48.1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学构;;工频湿法电力破碎大块砂岩机理的研究[J];武汉工业大学学报;1987年01期

2 姜锡江;;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砂岩体的反射特征及含油气条件[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7年01期

3 赵世华;;东濮凹陷沙一段薄层砂岩的地震资料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年03期

4 王达昌;;一个小型水下扇砂岩体的解释[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8年06期

5 李朝印,刘保华;河道砂岩体地震反射特征分析[J];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6 王子文 ,郝书翰 ,万龙贵;应用趋势分析探讨英台砂岩体沉积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7 王衡鉴,曹文富;松辽盆地白垩纪砂岩体与隐蔽油气藏[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4年01期

8 骆帅兵;张忠涛;郭伟;曾绍刚;张立夫;;白云凹陷西南区块中—深层优质砂岩体地震响应特征[J];地质学刊;2017年02期

9 杨礼显;兰州黄河北岸桔红色石英砂岩体成因及沉积环境[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2期

10 秦永庆;周青;程朝华;;浅析惠民凹陷西部基山砂岩体[J];今日科苑;2008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刘俊民;王志英;梁彤武;李鹏翔;赵敏;;基山砂岩体低孔低渗储层油水层的地化综合评价[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2 王兆阳;李奇;汪益敏;;高速公路粉砂岩高边坡施工监测分析[A];2017年全国锚固与注浆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3 窦辉;李广军;;利用岩芯直接判断古水流方向[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4 罗晓容;雷裕红;张立宽;陈瑞银;陈占坤;许建华;赵健;;油气运移输导层研究及量化表征方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油气资源研究室[C];2013年

5 鲍鲲;朱玉宝;张春堂;;基于叠后数据的一种高频补偿方法及应用[A];中国石油学会2017年物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子枢;享特公司开创找气新领域[N];中国石油报;2003年

2 田建平;矿山深处铁脊梁[N];山西日报;2007年

3 王敏 屈永志 范明祥;探秘公山庙[N];中国石油报;2003年

4 马正军;“市”在人为[N];中国石化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叶浩;黄河中游陕蒙接壤地区劈砂岩重力侵蚀机理及定量评价[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换迪;鄂尔多斯砒砂岩区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李乐锋;改性砒砂岩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与耐久性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9年

3 任彦锦;裂隙粗糙度及开度影响砂岩渗流特性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年

4 邬尚,

本文编号:2650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50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4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