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长葛打绳赵墓地出土战国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06 19:49
【摘要】:以往古代先民食谱的研究主要来源于文献资料,以及诸如植物遗存和动物骨骼遗存等不同形式的直观考古材料,而以动物、植物等直观考古遗存为基础的科技考古手段能够提取更深层次的信息,为研究古代食谱提供新的视角。目前古代食谱研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稳定同位素的分析方法,通过对人骨中的骨胶原蛋白(常用的就是稳定碳、氮同位素)的分析,探讨一个个体最后几十年的饮食情况。本文对河南省许昌市打绳赵墓地战国时期人骨骨骼骨胶原蛋白中的δ~(13)C值和δ~(15)N值进行测试分析,一方面可以判断战国时期打绳赵先民的食谱结构和肉食水平,另一方面为探讨粟和小麦在东周时期我国北方主粮中的具体地位提供新的信息,同时为研究中原地区的农业史和东周先民食谱的区域特征提供新的材料。打绳赵墓地战国时期先民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表明,总体上战国时期先民的食物结构呈现C3类植物(小麦)和C4类植物(粟)混合的特征;整体的食肉水平有限,并且内部食肉水平有一定差异。打绳赵墓地战国时期墓葬表现出各种差异(填土、二层台、头向、随葬品等)表明内部的丧葬习俗或者文化传统,甚至经济地位存在差异,但是这些差异并没有影响到先民的食谱结构,即这些先民的食谱特征并没有受到这些差异的影响。其中没有葬具的个体明显食用较多小麦,进一步证实此时小麦主要被经济地位较低的群体食用。另外排除M54,其余的屈肢葬个体的δ~(13)C值明显偏低,说明其余的屈肢葬个体以C3类植物(小麦)为主,推测这里屈肢葬可能比直肢葬的经济实力低或者生活状况差。打绳赵墓地战国时期横向、纵向的对比,表明中原地区东周时期小麦开始大范围被北方居民所食用,成为当时的主粮之一。打绳赵墓地汉代及汉之后先民的稳定碳、氮同位素分析表明,汉代及汉之后先民食用C3类植物增大,也就是小麦的食用量加大,肉食资源和战国时期的相差不大。据此推测打绳赵墓地汉代及汉代之后小麦在当时人们的主粮中的比重逐渐增大,其地位逐步上升。
【图文】:

长葛市,工业园,黄河,密电


13图 3-1 打绳赵墓地位置示意图为配合京港澳高速路建设,许昌市文物工作队曾对打绳赵墓地进行考古和发掘。拟建的长葛市黄河工业园项目占压打绳赵墓地部分区域,,因此经文物局批准,2014 年 4 月至 2014 年 12 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许文物工作队以及长葛市文物管理所,对黄河工业园项目东西向主干道东段密电子车间二期、三期两座厂房工程占压范围内古代遗存进行了抢救性考

散点图,先民,骨胶原,散点图


长葛打绳赵墓地出土战国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 打绳赵墓地战国先民的食谱特征分析第六章 打绳赵墓地战国先民的食谱特征分析6.1 打绳赵墓地战国先民食谱的整体特征在第二章中提到,打绳赵墓地战国先民的主食的两种可能性是粟(属 C4 类植物)以及小麦(属 C3 类植物)和大豆(属 C3 类植物)。在第四章第一节中还提到过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以 C3 类植物为食,那么可得出其骨胶原中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平均值应约为㧟21.5‰;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以 C4 类植物为食,那么可得出其骨胶原中的稳定碳同位素比值平均值应约为㧟7.5‰。可以得出若先民的稳定碳同位素的值越接近㧟21.5‰,说明先民的食物结构以 C3 类植物(小麦、大豆)为主;若先民的稳定碳同位素的值越接近㧟7.5‰,说明先民的食物结构以 C4 类植物(粟)为主。由附表 A3 中的稳定同位素数据,做出打绳赵墓地战国先民人骨样品δ13C 和δ15N 散点图,如图 6-1。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人骨教堂[J];意林文汇;2016年15期

2 张馨月;赵永生;;广饶县十村遗址出土人骨鉴定报告[J];海岱考古;2016年00期

3 索明杰;;俄罗斯布里亚特共和国德日进地区恩赫尔墓地匈奴人骨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6年02期

4 贾力;;葡萄牙人骨教堂 人性与生死的感悟[J];旅游纵览;2017年02期

5 贾宇;;修身已具圣人骨 著论堪为百世师[J];法制资讯;2011年06期

6 邱明才;孙贵连;王觉英;李松岭;;正常人骨动力学的初步研究[J];天津医药;1987年05期

7 童心淳,朱世盛,王智兴,张沪生,叶衍庆;感耦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测定人骨中十种元素的含量[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2期

8 朱泓;王培新;;吉林农安县邢家店北山墓地的古代人骨[J];考古;1989年04期

9 李成法;齐明三;孔庆喜;;国人骨性眼眶13项数值的测量[J];眼科新进展;1989年03期

10 孙杰;;揭开“人骨湖”之谜[J];科学大观园;2006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春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方法测定商代人骨中的元素含量[A];第十届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年会暨第十届全国原子光谱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许妍;;成人骨性Ⅲ类伴下颌偏斜患者髁突运动特点的初步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蒋玲;王桂兰;王永刚;董建军;王德全;陈丽;王秀问;;山东地区正常人骨矿物含量调查[A];骨质疏松研究与防治文集[C];1994年

4 郑翼;;成人骨性Ⅲ类非手术治疗的另一种正畸思路[A];中国民营口腔首届正畸病例大赛优秀病例集[C];2014年

5 李厚民;吴啸波;高宛英;刘远;藏海斌;刘子洪;王国胜;杨全明;;老年人骨与关节衰老所致退行性综合症临床治疗文摘[A];全国老年骨质疏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赵杰修;张林;田野;曹建民;;太极拳与中老年人骨健康[A];2002年第9届全国运动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7 张苗苗;;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成人骨性Ⅲ类患者的颈椎姿势差异的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杨林;陶天遵;吴莹;李晓蕊;刘枫晨;刘伟;张淑云;闻颖;陶树清;吴丽萍;;地塞米松对成人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的实验研究(摘要)[A];第五次全国创伤康复暨第七次全国运动疗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胡奇;;《中国人骨发育标准(CHN)法》技术培训班(兰州)[A];《体育科研》1993年第2期(总第50期)[C];1993年

10 李洪发;武杰;门海燕;;成人骨性Ⅲ类错合咽气道容积大小和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口腔正畸学术会议(2014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不正视历史,就无法取信邻国”[N];人民日报;2019年

2 记者 张潇 实习生 陈立颖;探秘西大古代人骨标本库[N];西安日报;2018年

3 ;哈市医用“人骨仓库”发挥作用[N];民族医药报;2000年

4 齐健 王丽;人骨同位素鉴定将揭开羌族历史之谜[N];中国民族报;2009年

5 杨步月;哈尔滨:建成医用“人骨仓库”[N];中国医药报;2000年

6 张建松;上海将建古代人骨基因库[N];中国文化报;2000年

7 卢允;老人骨不松练皮筋操[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8 建松;古代人骨也有基因奥秘[N];医药经济报;2000年

9 朱泓;古人骨DNA分析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N];中国文物报;2010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 王明辉 王蕾;古代人骨研究中慎用“复原”二字[N];中国文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叶;半坡类型墓葬人骨位置结构异常现象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8年

2 冷军;正畸正颌治疗成人骨性反(牙合)软硬组织的变化[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赵东月;汉民族的起源与形成—体质人类学的新视角[D];吉林大学;2016年

4 孙蕾;郑州汉唐宋墓葬出土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张林虎;新疆伊犁吉林台库区墓葬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肖晓鸣;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原海兵;殷墟中小墓人骨的综合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凌雪;秦人食谱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亚威;北京延庆西屯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杨谦;仪式与晚商社会[D];山东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娜娜;长葛打绳赵墓地出土战国人骨的稳定同位素分析[D];郑州大学;2019年

2 赵惠杰;山西绛县雎村墓地人骨研究[D];吉林大学;2018年

3 景雅琴;榆次猫儿岭秦至汉初墓葬出土人骨的体质类型分析[D];西北大学;2018年

4 李鹏程;山西省大同市水泊寺廉租房墓地人骨研究[D];辽宁大学;2018年

5 李娟;成人骨性Ⅲ类患者颅颌面特征及手术指征的判别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6 陈松涛;国内人骨碳氮稳定同位素考古学研究述评[D];山东大学;2014年

7 邓普迎;陕西临潼新丰镇秦文化墓葬人骨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黄懂声;PAR指数评价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矫治后的咬合变化[D];广西医科大学;2016年

9 郝彦;成人骨性Ⅱ类错(牙合)畸形不同垂直骨面型的磨牙倾斜度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10 叶艳艳;成人骨性Ⅱ类患者颅颌面特征及手术指征的判别分析[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17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517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e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