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钩臀蚁蛉生物生态学及其与金龟子绿僵菌联合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10:52
【摘要】:钩臀蚁蛉Myrmeleon bore Tjeder属昆虫纲Insecta有翅亚纲Pterygota脉翅目Neuroptera蚁蛉科Myrmeleontidae。幼虫通过筑穴捕食多种节肢动物,是一种重要的天敌昆虫,在医学上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本论文研究了钩臀蚁蛉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钩臀蚁蛉协同金龟子绿僵菌对蛴螬类害虫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的致病力,为钩臀蚁蛉的人工繁育及其与金龟子绿僵菌联合防控蛴螬类害虫白星花金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钩臀蚁蛉为完全变态昆虫。成虫棕褐色,复眼呈金属黄色,触角末端膨大呈棒状,翅膜质透明,脉序网状;卵散产,近圆形;幼虫3个龄期,体形呈纺锤状,头部前端有一对钳状颚管,中后胸体侧毛瘤突出,腹部末端特化为泌丝器;蛹为离蛹,近似球形,表面粘满沙粒。2.钩臀蚁蛉在泰安地区1年1代,以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活动。5月下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6月中下旬成虫出现,交配产卵。10月下旬幼虫进入越冬状态。3.钩臀蚁蛉的发育历期受食物量影响较大,人工饲养从幼虫到成虫最短67d。在不同的饲食频率下,钩臀蚁蛉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与存活率差异显著。随着饲食间隔的增大,钩臀蚁蛉幼虫的发育历期增长,存活率降低。钩臀蚁蛉幼虫耐饥饿能力极强,人工饲养以一日一饲和三日一饲为宜。室内观察发现,钩臀蚁蛉幼虫通过筑穴等待或主动捕食,具假死性,当饲养密度过大或食物缺乏时会互相残杀。老熟幼虫在沙粒中结茧化蛹。成虫羽化后会排出宿便,产卵具有选择性。4.野外调查钩臀蚁蛉密集发生地的穴口直径大小,1、2、3龄幼虫分别为11.14±0.38mm、37.17±0.84mm、44.95±0.95mm,1龄幼虫的穴口直径大小相对集中,2、3龄幼虫不同个体穴口直径差距较大;生境含水量影响钩臀蚁蛉幼虫的筑穴行为,在含水量≤2%时具有较高的筑穴率,且无明显差异,含水量过大会阻碍钩臀蚁蛉幼虫筑穴捕食;选取细沙、细土、发酵料(白星花金龟饲料)3种不同的生活环境饲养钩臀蚁蛉,结果发现钩臀蚁蛉在3种生境下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和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由此可见,钩臀蚁蛉可以在土中以及有机质丰富的环境下生活。5.研究钩臀蚁蛉幼虫与金龟子绿僵菌联合作用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致病力发现:钩臀蚁蛉幼虫主动捕食1、2龄的白星花金龟幼虫,且对1龄幼虫捕食效果显著;金龟子绿僵菌对钩臀蚁蛉幼虫安全,钩臀蚁蛉幼虫咬伤白星花金龟幼虫,加快金龟子绿僵菌侵染白星花金龟幼虫,两者联合对2龄白星花金龟幼虫的效果最好,在10~6孢子/mL浓度下,联合作用的LT_(50)为18d少于直接侵染的43d,差异性显著。
【图文】:

幼虫


呈乳白色,微黄。卵为散产,表面分别为 1~5mm、6~10mm、8~16mm 左右。钩全身大部分着生刚毛。头扁平,近卵圆形,头有 1 对形如钳状的颚管,,头部与颚管交界处长颚和下颚组成的双刺吸式口器,颚管内源两侧的大小随据头部距离越远越长。颚管两侧密布状。眼柄呈黑褐色,长有 7 个侧单眼组成的集胸背板较小,背面长有“八”字形深褐色斑纹成 1 对宽纵带。中后胸体侧的毛瘤十分突出。主要负责运动,后足胫附合节,负责支撑身体(图 1)。

钩臀蚁蛉生物生态学及其与金龟子绿僵菌联合作用研究


成虫Fig.3Theadul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Q968;S47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学友;蔡守平;詹祖仁;曾丽琼;韩国勇;林延生;;绿僵菌对油茶象幼虫林间控制效果[J];福建林业科技;2015年04期

2 侯颖;夏彦飞;徐建强;刘芳芳;林晓民;都胜芳;;一株绿僵菌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对东亚飞蝗的致病力[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年03期

3 陈自宏;徐玲;杨晓娜;杨凤连;;金龟子绿僵菌对果蝇的生防效果[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4期

4 秦兴虎;吴惠惠;王广君;左亚运;李元盛;赵慧龙;刘玉升;张泽华;;以绿步甲为载体携播绿僵菌对东亚飞蝗的协同控制作用研究[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5年02期

5 李国英;;金龟子绿僵菌可湿性粉剂防治苹果桃小食心虫药效试验[J];安徽农学通报;2015年02期

6 赵秀梅;张树权;李青超;刘洋;王连霞;武琳琳;郑旭;;黑龙江省玉米穗期主要害虫发生概况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4年11期

7 蒋雯;段晓东;马德英;阿迪莱;羌松;;新疆白星花金龟绿僵菌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年03期

8 童应华;李万里;马淑娟;;金龟子绿僵菌及其粗毒素对樟巢螟幼虫的致病性[J];昆虫学报;2014年04期

9 华高琴;杨媚;;白星花金龟发生危害与防治方法[J];农村科技;2013年08期

10 王萍莉;;虫生真菌对白星花金龟幼虫的致病力测定[J];北方园艺;2012年24期



本文编号:2660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2660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c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