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上海海域浮游生物多样性编目及长江口贝类放流区浮游植物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10 19:30
  本研究通过对上海海域相关文献、专著、调查报告等历史资料的归纳总结,以及对调查薄弱区、空白区的补充调查建立了完整的上海海域生物多样性编目,最后走访、致函相关领域的专家,搜集有关信息,对某些物种名称进行了纠错,确认了最终的上海海域浮游生物多样性编目名录,并得出了以下成果:1、共统计上海海域浮游动物8门、41目、122科、233属、731种(含各类幼体62种)。其中节肢动物门11目53科120属436种,种类最多;其次为刺胞动物门10目43科65属112种;再次为软体动物门3目9科21属94种,此外还包括少量环节动物门、栉板动物门、毛颚动物门、尾索动物门的种类以及甲藻门的夜光虫。浮游动物种类及类群较丰富,淡水种群、河口半咸水类群、广温广盐类群、高温高盐类群都有分布。2、共统计上海海域藻类51科,97属,297种。包括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蓝藻门、绿藻门、黄藻门、裸藻门、隐藻门、定鞭藻门生的种类。硅藻和甲藻在上海海域浮游植物中占据重要地位。硅藻门共9目19科50属200种,甲藻门7目13科19属51种,绿藻门2目8科10属30种,其余几门浮游植物种类相对较少。浮游植物类群多样,分为淡水类、河...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生物多样性及编目
        1.1.1 生物多样性
        1.1.2 生物多样性编目
        1.1.3 生物多样性编目的意义
    1.2 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编目的历史
        1.2.1 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史
        1.2.2 我国海洋生物研究史
    1.3 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1 研究背景
        1.3.2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研究区域和技术路线
    2.1 上海海域地理位置
    2.2 上海海域水文环境特征
    2.3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上海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
    3.1 上海海域浮游动物研究现状
    3.2 研究方法及分类方法
    3.3 上海海域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特征
第四章 上海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分析
    4.1 上海海域研究现状
    4.2 研究、调查方法及分类方法
    4.3 上海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特征
第五章 长江口北支贝类放流滩涂区潮下带水域浮游植物分析
    5.1 研究背景
    5.2 材料与方法
        5.2.1 采样点设置
        5.2.2 浮游植物采集及理化指标测定
        5.2.3 数据分析
    5.3 结果和分析
        5.3.1 环境因子
        5.3.2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5.3.3 浮游植物季节变化
        5.3.4 浮游植物环境因子CCA分析
第六章 结论
    6.1 上海海域浮游动物研究及多样性特征分析
    6.2 上海海域浮游植物研究及多样性特征分析
    6.3 长江口北支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特点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2004—2016年夏季长江口网采浮游植物及其影响因素[J]. 黄海燕,王秋璐,许艳,刘捷,曲艳敏.  海洋与湖沼. 2018(02)
[2]丰、枯水期长江口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环境影响初探[J]. 李照,宋书群,李才文,俞志明.  海洋学报. 2017(10)
[3]长江口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的年际变化[J]. 林梅,李扬.  海洋与湖沼. 2017(02)
[4]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J]. 唐子涵,钟俊生,胡敏,侯世挺,仇延舫.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16(06)
[5]春季我国不同纬度河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趋势[J]. 卢伍阳,马增岭,徐兆礼,高倩.  海洋学报. 2016(10)
[6]长江口南支、北支、北港及口外水域浮游动物群聚相似性[J]. 殷晓龙,徐兆礼.  生态学报. 2016(18)
[7]杭州湾内外海域秋季浮游动物群落的比较[J]. 张冬融,徐兆礼,徐佳奕,董开兴.  生物多样性. 2016(07)
[8]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J]. 邵倩文,刘镇盛,章菁,孙栋,林施泉.  生态学报. 2017(02)
[9]长江口枯季北港淡水向北支扩展的动力机制[J]. 李路,朱建荣.  水科学进展. 2016(01)
[10]长江口北支水域生态环境因子的周年变化[J]. 肖南燕,边佳胤,吴惠仙,薛俊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5(S1)

博士论文
[1]东非肯尼亚山维管束植物多样性调查和编目[D]. 周亚东.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2017
[2]长江口区藻类分布格局及其与环境因子相关性的研究[D]. 吴波.华东师范大学 2015
[3]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温度效应研究[D]. 杨庶.中国海洋大学 2013
[4]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生态学研究[D]. 寿鹿.南京师范大学 2013
[5]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D]. 刘镇盛.中国海洋大学 2012
[6]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生长的多环境效应因子影响解析研究[D]. 韩秀荣.中国海洋大学 2009
[7]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小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D]. 华尔.中国海洋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长江口浮游植物与轮虫群落生态研究[D]. 刘笑.上海海洋大学 2015
[2]松花江流域(哈尔滨江段)近岸微型生物群落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的研究[D]. 宫梓琳.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5
[3]杭州湾湾内不同海域浮游动物群落和分布特征及与湾外海域的比较[D]. 张冬融.上海海洋大学 2015
[4]长江口及邻近海域微小型浮游动物及其与桡足类的营养联系[D]. 汤宏俊.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14
[5]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和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D]. 刘淑民.中国海洋大学 2013
[6]长江口九段沙湿地附近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周年动态研究[D]. 蒋琰.上海海洋大学 2013
[7]长江口南部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的吸收特性及其参数化研究[D]. 张晋芳.华东师范大学 2013
[8]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的历史对比及其环境因子研究[D]. 章飞燕.华东师范大学 2009
[9]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鱼类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D]. 刘淑德.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2009
[10]杭州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 张海波.浙江工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7051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7051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ab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