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生物学论文 >

西藏勒布沟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组成及垂直分布格局

发布时间:2023-08-02 20:05
  东喜马拉雅勒布沟地区,位于被称为青藏高原第三极的喜马拉雅东麓,有着丰富典型的生物类群和山地沟谷生态系统,在全球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具有着重要的地位。非飞行小型兽类动物的物种多样性组成和垂直分布格局,是勒布沟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垂直分布格局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受到广泛关注,总结过往关于物种多样性组成及空间垂直分布格局的结论,大致可以分为4种,即:丰富度随海拔升高而单调递减的模式;单调递减格局(Monotonic decreasing richness patterns);低海拔水平然后单调递减模式;低海拔高平型格局(Low plateau patterns);低海拔先递增然后单调递减模式,即低海拔高峰型格局(Low altitude peak pattern);中海拔最高的单峰模式,中峰格局(Mid-elevation peaks)。其中峰格局是各动物类群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四类格局中最为常见普遍的格局,占比达到45%。喜马拉雅山脉其南翼沟谷属于典型的山地生态系统,海拔高差高达6 000 m以上,植被类型丰富,孕育着特有的生物类群,是山地沟谷物种...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非飞行小型兽类相关研究背景
    2.1 非飞行小型兽类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2.2 动物区系
    2.3 垂直分布格局研究
    2.4 相关假说与理论
        2.4.1 气候假说
        2.4.2 空间假说
        2.4.3 生物学假说
        2.4.4 历史成因假说
    2.5 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的不同模式
3 研究目的及意义
4 研究区域概况
    4.1 地理位置
    4.2 地理概况
    4.3 气候特征
    4.4 水文水系
    4.5 自然灾害
5 研究方法
    5.1 调查时间
    5.2 调查方法
    5.3 标本处理
    5.4 数据处理
        5.4.1 物种分组
        5.4.2 取样充分性验证
        5.4.3 多项式回归分析
        5.4.4 指数分析
        5.4.5 聚类分析
6 结果
    6.1 物种多样性组成
    6.2 暖湿季与冷湿季对比
    6.3 物种累积曲线
    6.4 垂直分布格局
    6.5 聚类分析
7 讨论
    7.1 调查方法的比较选择
    7.2 物种多样性组成
    7.3 区系特点
    7.4 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
    7.5 生态保护建设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本文编号:38384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swxlw/38384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9f2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