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不同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固态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1 14:29
【摘要】: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富足,有效利用秸秆等生物质能源,通过固态厌氧发酵技术将其转化为沼气及有机副产物是秸秆能源化利用中的一项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对其进行沼液预处理、组合碱预处理和白腐菌预处理,控制各自的预处理时间和温度。测定玉米秸秆在预处理前后纤维组分含量,同时采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玉米秸秆纤维组分结构特性进行测定,通过与未经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相比较,明确不同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组分及特性的影响。然后将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作为发酵底物,分别在常温(恒定环境温度)、中温(37℃)和高温(53℃)发酵条件下进行固态厌氧发酵试验,测定发酵期间发酵基质的TS/VS降解率、日产气量、累积产气量、VS产气量、消化时间及发酵基质的pH值和发酵前后秸秆的纤维组分含量,同时测定发酵周期内料液中耗氢甲烷菌和耗乙酸甲烷菌的数量,对比各项试验指标,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案对玉米秸秆固态厌氧发酵的影响机制。所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玉米秸秆经不同方式预处理后,其纤维组分含量、VS含量呈现不同幅度的降低趋势。其中组合碱处理的秸秆中纤维组分含量改变程度最大,纤维素含量降低了8.08%,半纤维素含量降低了10.65%,木质素含量降低了16.79%,其次白腐菌预处理和沼液预处理;其中经白腐菌预处理后VS降解率最高,可达7.6%,其次是组合碱预处理和沼液预处理,VS降解率分别为6.2%和5.7%。(2)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沼液预处理只是对玉米秸秆纤维表面产生破坏,破坏程度较小,组合碱预处理对秸秆的内部结构可以产生较大的破坏;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显示,经过不同方式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1365 cm-1处来自于木质素中C—H弯曲振动信号峰在组合碱处理过程中消失,说明秸秆在组合碱液作用下,木质素结构遭到严重破坏;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经预处理的玉米秸秆中纤维素的无定型区比例升高,纤维素的部分结晶结构遭到破坏、结晶度下降,说明预处理有助于提高纤维素的水解效率,为更高效、合理调控秸秆沼气工程预处理阶段奠定基础。(3)经预处理的玉米秸秆TS与VS降解率均高于未经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常温发酵中,经沼液预处理的玉米秸秆TS与VS降解率最高,分别是45.36%与44.12%,中温和高温发酵中经组合碱预处理的玉米秸秆TS与VS降解率最高,分别是52.14%、49.15%和54.13%、52.01%。同时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经组合碱预处理的秸秆的纤维素降解率最高,分别是56.3%、58.8%和54.36%。说明组合碱预处理比其他两种预处理方案更显著地改变了秸秆中纤维素的含量,提高了纤维素的水解率,有助于提高玉米秸秆中有机物质的厌氧消化能力,从而提高沼气产量。同时在不同发酵温度条件下发酵料液的pH值变化趋势大体相同,经不同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进行固态厌氧发酵,其发酵基质中pH值的变化趋势也大体相同。(4)玉米秸秆经不同预处理后均能不同幅度的提高其自身厌氧发酵产气速率和总产气量,缩短秸秆的消化启动时间,提高秸秆厌氧发酵产沼气能力。常温发酵条件下,经沼液预处理的秸秆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最高,分别是8157mL和158.63mL/gVS;中温发酵条件下,经组合碱预处理的秸秆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最高,分别是24924mL和363.64mL/gVS;高温发酵条件下,经组合碱预处理的秸秆累积产气量和VS产气量最高,分别是23043mL和338.82mL/gVS。(5)在发酵启动时期,与未经过预处理的秸秆相比较,经过预处理的秸秆的发酵基质中产甲烷菌的数量存在明显优势,代谢、增殖活跃。发酵过程中耗氢甲烷菌整体的数量变化趋势呈现为发酵启动期(0-10d)先缓慢上升,在发酵盛产期的前期(10-20d)加快上升,并发酵生产期荧光面积达到最大值,而后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下降。(6)发酵过程中耗乙酸甲烷菌与耗氢甲烷菌适应发酵体系中氧化还原电位的能力不同,表现为在发酵启动期(0-10d)数量明显增高,且荧光面积均大于耗氢甲烷菌,高温条件下,经组合碱预处理的发酵基质中耗乙酸甲烷菌的数量由发酵第0d的0.96×104像素/mL快速上升到发酵第10d的5.36×104像素/mL,,然后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呈现降低趋势,并在发酵盛产期末期有小幅度回升而后下降直至发酵终止。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216.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卫佳;用厌氧发酵技术处理农村养殖场畜禽粪便[J];可再生能源;2004年01期

2 李文哲;公维佳;;固体有机废弃物厌氧发酵反应器微生物载体选择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S1期

3 夏吉庆;李文哲;李惠强;;牛粪厌氧发酵的载体筛选试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8年10期

4 宁桂兴;申欢;文一波;王凯;李天增;;农作物秸秆干式厌氧发酵实验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5 陈智远;蔡昌达;石东伟;;不同温度对畜禽粪便厌氧发酵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2期

6 王许涛;刘丽莎;张百良;;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应用于秸秆厌氧发酵的技术经济分析[J];可再生能源;2010年02期

7 周玮;董保成;齐岳;;不同处理秸秆中温厌氧发酵的产气效果[J];中国沼气;2010年03期

8 杨立;张婷;龚乃超;李红丽;;稀碱法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9 马文瑞;王惠生;张燕;王清;赵辉;;冲厕沼液曝氧法除臭对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10 吴丽丽;刘天舒;黄希国;李道义;卜明;马娇;;牛粪高浓度批次厌氧发酵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艳;陈广银;罗兴章;郑正;郑斌国;方彩霞;;篁竹草厌氧发酵产气特性及结构变化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2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科协第三届学术年会“能源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3 何光设;蒋恩臣;;厌氧发酵过程数学模型研究[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雷宇;马煜;刘士清;张无敌;尹芳;徐锐;李建昌;陈玉保;;宠物狗粪便厌氧发酵试验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常国璋;席新明;郭康权;杨秀生;;不同原料配比对餐饮废弃物高温厌氧发酵的影响[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唐蓉;;烟草废弃物高温干式厌氧发酵的中试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CSAE 2011)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钱午巧;包武;陈彪;林代炎;卢济事;;利用厌氧发酵技术综合治理畜牧业污染的探讨[A];福建省农业工程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纪念学会建会20周年论文汇编[C];2004年

8 刘丹;李文哲;;两相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庞小平;牛明芬;王赛月;王昊;;农作物秸秆厌氧发酵影响因素探讨[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A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王阳;林聪;韩艳霄;程东林;;早熟禾厌氧发酵产气研究[A];2011年中国沼气学会学术年会暨第八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卫东;南丰生猪污物“厌氧发酵”环保又经济[N];抚州日报;2008年

2 记者 胡左;我首条垃圾联合厌氧发酵生产线运行[N];科技日报;2009年

3 张继东;城市生物质垃圾联合厌氧发酵工艺在东胜区实现工厂化生产[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4 钱伯章;秸秆厌氧发酵制氢产气量提高[N];中国化工报;2009年

5 尚东 编译;厌氧发酵:城市垃圾处理新方法[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6 史晓龙;国家专款支持农业固体废弃物转化研究[N];中国税务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李晓岩;专家勾勒生物基化学品路线图[N];中国化工报;2006年

8 记者 陈红阳 特约通讯员 吴阁玮;我市可望实现沼气产业化[N];湛江日报;2009年

9 特约记者 魏建军;循环经济产业链让玉米增值6倍[N];中国化工报;2007年

10 杜杰;畜禽粪便能生产高效有机肥[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明;生物质组成成分对厌氧发酵产甲烷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2 董晓莹;蔬菜废弃物两相厌氧发酵工艺产沼气试验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6年

3 刘丹;餐厨废弃物厌氧发酵特性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存胜;厌氧发酵技术处理餐厨垃圾产沼气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5 杨天学;玉米秸秆干式厌氧发酵转化机理及微生物演替规律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6 楚莉莉;沼气高效厌氧发酵的条件及产气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7 刘爽;混合原料厌氧发酵产氢产甲烷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8 宋籽霖;秸秆沼气厌氧发酵的预处理工艺优化及经济实用性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9 叶小梅;水葫芦厌氧发酵特性及工艺技术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小举;钝齿棒杆菌厌氧发酵产琥珀酸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博;基于LS-SVM的厌氧发酵过程软测量建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何岩;不同厌氧发酵条件对漆酶预处理秸秆产沼气的影响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3 潘洪加;土霉素对厌氧发酵过程古菌群落及抗性基因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程俊伟;不同餐厨泔水生物质垃圾沉降性能及厌氧发酵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5 段彦芳;中温混合厌氧发酵产沼气影响条件分析及优化[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6 白晓磊;鲟鱼养殖尾水栽培微藻及其两相厌氧发酵产沼气工艺研究[D];大连海洋大学;2015年

7 毛春兰;不同底物浓度下初始pH值影响厌氧发酵效果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8 刘琳琳;两种矿物添加剂对不同底物厌氧发酵特性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9 马吉龙;基于CFD的厌氧发酵搅拌技术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5年

10 张文婷;废弃脐橙厌氧发酵产沼技术研究[D];南昌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105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105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a7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