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储存的储能材料快速光充热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8 04:27
【摘要】:能量储存是能源科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在能量转化及其利用过程中,常常存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不匹配,这就催生了储能技术的发展。在这其中,热量储存在工业以及民用中用途广泛,因此受到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太阳能光热储存作为其中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储热方式,更是得到了研究人员的集中研究。但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储能材料热导率的改善上,因为储能材料的热导率一般比较低,导致其充放热速度缓慢,无法真正投入使用。所以人们选择将一些高热导材料加入储能材料,借以提高材料整体的热导率,但是人们同时发现,过量的参杂一方面导致材料储能性质的下降,另一方面其颗粒分散性变差,无法重复使用。在本项工作中,我们摒弃了传统的提高材料热导率的方法,转而利用光子在储能材料中的快速传输来实现对材料的快速均匀充热。入射光子会激发纳米颗粒表面电子产生共振,从而产生强烈的热效应。我们还进一步实现了非透明相变储能材料的快速光充热,并进而建立了一种“分步相变法”模型来解释实验现象。同时,我们还在该理论指导下,提出了磁场调控加快固液相变储热过程的方法,并利用此方法实现了对太阳能的快速热储存。
【图文】:

光热,全球,总量,市场


[2]Fig.1-1 The global installed photothermal capacity据最新统计数据,2014年全球光热装机总量已达400GW。从图1-1可看出,最近十年是太阳能光热利用飞速发展的时期。已经从 2005 年的 100GW 发展到2014 年的 400GW。而其逐渐加快发展的的背后则是光热利用技术的逐渐成熟。中国是全球光热利用的重中之重,从图 1-2 可看出,中国的光热市场正处在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其最新光热装机总量全球占比达到 70%,远远超过其他所有国家。所以对中国来说,开发最新的光热利用技术亟不可待。也基于此研究背景,我们确定了对太阳能光热研究的大方向。

光热,装机容量,全球,市场


图 1-2 各国在全球光热市场装机容量中所占的百分比[2]Fig.1-2 The percentage of each country in global photothermal operation capa1.1.2 热储存技术太阳能固然前景远大,,但其利用也存在一些致命的弱点。在太阳能程中,其供求常常出现时间与空间上的不匹配。如太阳能最为丰富,利效的时候常常出现在夏季。而在其他季节,太阳光的强度大大减弱。或天中,太阳光最强的时候出现在中午。所以,人们设想,是否能够把太的时候的能量储存起来,等光强减弱的时候放出来继续使用。正是这种了热储存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常见的热储能方式包括显热储存和潜热储存[3]。显热储存[4],通过储存热量,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材料温度的升高来达到对能量储存的目热储存[5],又被称为相变储热,即当材料发生两相变化时,对热量热吸这部分能量又被称为潜热或热焓。由于热能储存在工业和民用中用途广在储能技术领域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512;TB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石;钱斌;王志成;吴大军;张磊;侯海虹;;应用型本科院校“储能材料及其制备技术”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15期

2 李泓;;储能材料[J];科学观察;2018年04期

3 ;深圳先进院在介电储能材料研究中取得进展[J];仪器仪表用户;2017年02期

4 赵广震;姜天尧;时君友;;多酸功能化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7年03期

5 杜海英;陈显飞;罗大伟;张文涛;李峻峰;;储能材料与技术教学实践与思考[J];广州化工;2016年18期

6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5年01期

7 李月明;刘涛;王竹梅;沈宗洋;谢志翔;欧尚瑶;;无机盐/石英基复合储能材料的回收利用[J];陶瓷学报;2015年01期

8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5年02期

9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5年05期

10 ;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华;;新型储能材料的构筑及应用[A];第七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5年

2 王蕾;田春贵;付宏刚;;介孔碳/石墨烯复合体用于高储能材料[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吴强;赖红伟;赵进;吕之阳;王喜章;杨立军;胡征;;介观结构储能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四十二分会:能源纳米材料物理化学[C];2016年

4 ;会议概括[A];2017储能材料与能量转换技术专题会议摘要集[C];2017年

5 李敬锋;赵磊;张树君;;铌酸盐基无铅反铁电储能陶瓷[A];2017储能材料与能量转换技术专题会议摘要集[C];2017年

6 童叶翔;;纳米储能材料的制备与柔性混合型超电容器件研究[A];第六届中国储能与动力电池及其关键材料学术研讨与技术交流会摘要集[C];2014年

7 高秋明;徐建东;张云露;孟宪斌;;无机多孔储能材料与器件研究[A];第十二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8 蒋利军;;第3章 储能材料[A];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报告(2009)[C];2010年

9 温福山;朱九芳;高静洁;;光储能材料MgAl_2O_4:Eu,Dy的水热前驱体法合成[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7年

10 庞欢;赵俊红;魏成振;陈静;张江山;;面向清洁能源环境的纳米材料[A];第十三届固态化学与无机合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姜天海 罗遂斌;电介质储能材料领域获得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朱怡;新型储能材料成供暖“黑科技”[N];中国电力报;2019年

3 记者 刘肖勇 通讯员 丁宁宁 罗遂斌;电介质储能材料研究获新进展[N];广东科技报;2019年

4 全媒体记者 黄汝兮;研究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发展和全市数据资源管理工作[N];长沙晚报;2019年

5 记者 曹娴 通讯员 张泽鹏;先进储能材料产业大有可为[N];湖南日报;2018年

6 本报记者 于学华;湖北省储能材料产业快速发展[N];中国电力报;2017年

7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欧阳国桢 许颖;我省建先进储能材料重点实验室[N];广东科技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陆宏;G厦钨进军汽车储能材料[N];上海证券报;2006年

9 本报记者 贺浪莎 刘麟 通讯员 易亮明;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赢得发展先机[N];经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吴琳;高性能储能材料研究取得新进展[N];光明日报;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杨钰桦;单细胞生物吸收复合金属盐的储能材料及其机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2 范立双;基于π共轭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3 刘飞;储能材料的化学制备与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思涵;高压下光伏及多铁储能材料的第一性原理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5 曾令兴;新型介孔复合纳米结构储能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福州大学;2014年

6 袁旭东;新型节能冰箱运行特性及参数优化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7 包婷婷;聚酰亚胺及氟化物正极储能材料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勇;应用于太阳能光热储存的储能材料快速光充热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张鑫林;海泡石基储能材料的制备及热湿性能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9年

3 叶剑飞;高性能电容器介质的设计制备及性能分析[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4 朱虹玲;用于空气能热水器有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9年

5 刘杰;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的新颖二维储能材料设计与模拟[D];南京师范大学;2019年

6 邵娜;基于Mn_2O_3/Mn_3O_4体系的太阳能储能材料物理化学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7 韩梅;电化学储能材料的微波合成与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18年

8 邓星文;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专利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9 马晓亮;航天器碳基定形复合储能材料的制备与结构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5年

10 魏晓丽;有序多孔Sr_2MgSi_2O_7:Eu~(2+),Dy~(3+)储能材料的制备[D];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541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541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9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