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立轴风力机空气动力学与结构分析

发布时间:2020-05-10 15:03
【摘要】: 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出现和化石燃料有限储量减少的双重危机的日益加深,人类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无比迫切。现有风能利用技术的快速发展已使风能成为目前最重要的一种可再生资源。现有的风能转化系统大部分将风能通过风力机装置转化为机械能,然后通过电机转化为电能,通常风力机按风轮旋转轴在空间的方向,分为水平轴风力机(Horizontal Axis Wind Turbine简称为HAWT)和立轴风力机(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简称为VAWT)两大类,今天的VAWTs以Darrieus形式得到闻名。 考虑VAWT旋转对雷诺数的影响,局部紊流情况下叶片的动态失速效应,引入风剪效应对气动效率的影响,结合基于动量原理的双多流管气动模型,建立起获取VAWT风轮的风能利用系数、功率和气动载荷的理论方法。 对于VAWTs,获取准确的Campbell图对于结构设计起主导作用。结合有限元程序ABAQUS 6.5.1,考虑叶片梁单元陀螺效应(科氏力)和气动弹性效应,采用大型特征值求解方法获取VAWT的特征频率和振型。对于拉索系统,其对于风轮顶端的约束刚度和自身的振动特性受拉索的截面积、质量、垂度、预紧张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拉索截面尺寸和预紧张力的确定不能从其中的某个单一因素确定拉索参数,它是一个循环确定过程。本文初步确定出拉索的截面尺寸和预紧张力,然后对风轮顶端的偏移量和拉索自身的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在满足结构设计之前对拉索的截面尺寸、预紧张力和垂度进行不断调整,使拉索满足各个影响因素综合要求。本文将提出一种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来确定拉索截面积和预紧张力。根据1MW VAWT结构初步设计,选取初步的几何参数,考虑风剪效应,采用本文中的气动理论对1MW VAWT进行了气动评价,确定1MW VAWT合适的密实度、尖速比,进而选定合理的额定风速和额定转速,并确定风轮外载随旋转方位角的变化规律。通过气动分析得到的气动载荷,结合拉索结构分析方法确定1MW VAWT拉索的截面积和预紧张力,然后简化拉索对风轮顶端的约束,对风轮进行结构动力学分析,获取风轮随转速的动态特征频率的变化,获取风轮的Campbell图,为进一步的VAWT设计服务。
【图文】:

风力机,美国,兴趣,石油禁运


并且由于受到 Georges J. M. Darrieus 的启发,VAWT 的新形式也层出不穷(见图1.1)。图 1.1 立轴风力机的新形式Figure1.1 New types of Vertical Axis Wind Turbine我们相信,立轴风力机的商业化到目前为止做得最好的国家是美国和加拿大。以美国为例,由于 1973 年阿拉伯国家的石油禁运问题,美国开始寻求一种本土的资源作为能源补充,在美国联邦政府的支持下,有着悠久历史的风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受美国原子能机构(Atomic Energy Commission)和能源部(DOE)委托,美国国家重点实验室 Sandia 开始着手商业化风力机的研制工作,就在这个期间,加拿大人分享了他们再发明 Darrieus 形式 VAWT 的研究成果,这样早期的风力机兴趣就集中在 VAWT 的研制上。在 sandia 成功地在屋顶上安装了一台直径为 5 米的实验样机两年后,sandia开发了第二台安装在地面上更大的样机,,直径为 17 米。与此同时

模型图,模型图,风轮,气流


轮的完整理论是由德国哥廷根研究所的贝茨建立的。虽然风力机的,但对于立轴风机也适用。假设风轮是理想的,也就是说没有轮毅,而叶片数是无穷的气流没有阻力。因此这是一个纯粹的能量转换器。此外轮扫掠面上的气流是均匀的,气流速度的方向无论在风轮着风轮轴线的。轮的气流模型如下图所示,1V 是风轮上游的风速;V 是通轮下游的风速。通过风轮的气流上游截面为1S ,下游截面的能量是由风能转化得到的.所以2V 必定小于1V ,因而上游至下游是增加的,即2S 大于1S 。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TK8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婷婷;王红霞;代泽兵;;垂直轴风力机结构振动特性研究[J];华东电力;2009年03期

2 黄飞;陈兰;;小型S型风力机的间隙比的设计[J];华章;2012年24期

3 郑源;司佳钧;黄建军;赵振宙;丁遥;;垂直轴风力机塔柱结构的分析及优化[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4 陈严;王小虎;刘雄;叶枝全;吴涛;;水平轴风力机叶片稳态失速气动阻尼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1年09期

5 韩非非;席德科;任栋;;用多流管模型预测达里厄型垂直轴风力机性能[J];太阳能学报;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凯;兆瓦级Darrieus型立轴式风力机气动性能评价和结构动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祝贺;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数学模型及并网运行特性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炜;低风速启动垂直轴风力机的性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同平;垂直轴阻力型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及优化设计[D];重庆大学;2011年

3 邱天;达里厄型风机结构分析[D];重庆大学;2008年

4 王巧红;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的优化设计[D];郑州大学;2009年

5 金雪红;直叶片垂直轴风力机风轮气动性能预估[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卫勇;基于CFD数值模拟的垂直轴风力机气动设计[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孙亮;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及结构强度一体化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8 刘明;垂直轴风力发电机风轮效率多参数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徐浩;铁路货车专用小型风力发电机研究设计[D];中南大学;2012年

10 方程;基于涡流理论的立轴风力机气动特性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574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26574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9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