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新能源论文 >

碳氮比对干黄秸秆贮存及后续甲烷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4-04-12 01:04
  秸秆的有效贮存,是保证秸秆沼气工程全年稳定运行的前提。干黄秸秆因其处于可溶性碳源与氮源双重缺乏状态,成为影响贮存过程正常进行的重要原因。该文以干黄玉米秸秆为原料,通过补充可溶性碳源(蔗糖)与蛋白氮源(豆粕)调节秸秆初始C/N比后,分析其对秸秆湿贮存过程及后续甲烷产量的影响。当原料初始C/N比分别为30:1、25:1和20:1时。经60 d湿贮存试验结果表明,与仅添加蔗糖处理组相比,对贮存过程的pH值和干物质损失无显著影响(P>0.05),但有效降低了半纤维素含量,乳酸产量分别提高了19.0%、22.2%和31.7%;通过分析贮存前后的细菌群落多样性,结果表明,可提高秸秆湿贮存过程中有益菌(乳酸菌)的相对丰度,腐败菌(梭菌属)的相对丰度降至0;对湿贮存前后原料进行产甲烷潜力测试,结果表明,与贮存前相比,累积甲烷产量分别提高3.9%、6.1%和10.8%。综上所述,通过补充可溶性碳源与蛋白氮源调节干黄秸秆C/N比,可改善干黄秸秆湿贮存过程的品质、稳定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并有效提高后续甲烷产量。研究结果可为秸秆沼气工程的贮存环节提供技术支撑。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湿贮存过程各组的pH值与发酵产物的动态变化

图1湿贮存过程各组的pH值与发酵产物的动态变化

湿贮存过程中各组的pH值与发酵产物的变化结果见图1。在湿贮存7d内,5个处理组的pH值迅速下降。在贮存60d时,CK组、S组、S-SM1组、S-SM2组和S-SM3组的pH值分别达到6.1、4.2、4.3、4.2和4.3。与CK组相比,其余4组的pH值均显著降低(P<0.05....


图4湿贮存前后各组的产气潜力

图4湿贮存前后各组的产气潜力

湿贮存前,各组累积甲烷产量如图4a所示,CK组、S组、S-SM1组、S-SM2组和S-SM3组测定结果分别为(250±0)、(269±6)、(278±4)、(292±3)和(314±2)mL/g(以VS计)。湿贮存后,各组累积甲烷产量如图4b所示,CK组、S组、S-SM1组、S-....


图2原料与湿贮存后各组在门水平和属水平的细菌群落

图2原料与湿贮存后各组在门水平和属水平的细菌群落

由图2b可知,干黄玉米秸秆原料(Rawmaterial)主要附着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短波单胞菌属(Brevundimonas)、假黄色单胞菌属(Pseudoxanthomonas)、短状杆菌属(Brachybacterium)和单胞菌属(Lutei....


图3湿贮存后各组的微生物差异效应判别分析进化分支图

图3湿贮存后各组的微生物差异效应判别分析进化分支图

采用LEfSe(LDAeffectSize)法分析湿贮存后各处理组的微生物组(OTU)差异效应[30]。由图3可知,CK组(红色)的差异物种多是对贮存不利的微生物,如好氧型细菌(糖单胞菌属Saccharomonospora、诺卡氏菌属Nocardiopsis)和腐败菌(梭菌属....



本文编号:3951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nylw/3951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