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基于灰色预测对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2-09-29 12:11
  针对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选取2005—2012年我国城市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病发病率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级比检验,确认所选数据适合进行灰色预测,为此运用所选数据建立相应的GM(1,1)模型.运用MATLAB编程,对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病的发病率分别拟合,拟合精度良好.作外推预测,得到2013—2020年男性及女性不同年龄段心血管病发病率的预测值.预测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的我国城市男性心血管病发病率高于女性,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上升的趋势.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1 灰色GM (1, 1) 预测模型的建立
    1.1 级比检验
    1.2 建立GM (1, 1) 模型
        1.2.1 一次累加生成设原始数列, 对其做一次累加生成[12], 以弱化其随机性, 强化其规律性.累加公式为
        1.2.2 均值生成对累加数据Y (k) 按公式
        1.2.3 建立GM (1, 1) 灰微分方程模型累加数据Y (k) 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为
2 模型的求解
3 拟合效果检验
4 外推预测
5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0~49岁成年人运动中心血管风险预测研究[J]. 苏浩,谢敏豪,曹建民,王馨塘,严翊,王卉,林家仕,朱文斐,赵岩,李松波,李婷婷,靳一哲.  体育科学. 2013(09)
[2]我国心血管疾病现状与展望[J]. 姚震,陈林.  海南医学. 2013(13)
[3]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展望[J]. 何疆春,李田昌.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3(01)
[4]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区域旅游人才预测研究[J]. 苏林宁,张光英.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5]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改进及应用[J]. 杨华龙,刘金霞,郑斌.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1(23)
[6]中国35~64岁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的前瞻性研究[J]. 王薇,赵冬,刘静,吴桂贤,曾哲淳,刘军,秦兰萍,孙佳艺,吴兆苏.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12)
[7]灰色GM(1,1)预测模型在疾病预测中的应用[J]. 邵珠艳,王春梅,魏曼莎.  中国医院统计. 2003(03)

硕士论文
[1]基于数据挖掘的心血管健康状态等级预测模型的研究[D]. 许晓莹.湘潭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682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3682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1e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