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系统学论文 >

系统科学对内外因作用机制的诠释

发布时间:2022-10-04 19:07
  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到“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学界围绕毛泽东的这一论述进行了自己的解读,掀起了对内因与外因在事物演化过程中有何作用的讨论热潮,内因决定论、外因决定论等观点随之出现,何者为第一位、何者为第二位一直争执不休。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贝塔朗菲(Bertalanffy)为代表的一般系统论的出现标志着系统科学的产生,系统科学的产生使学界可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对内因与外因之间的关系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现代系统科学对经典自然科学进行了反思,强调现实世界是演化且不可逆的,研究的对象是系统,任何系统都会经历自己的生成、发展和灭亡的过程,这使得内外因关系的论域发生了转移,促使学界从事物演化的过程中对内外因作用机制进行讨论。随着以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突变论为代表的自组织理论以及分岔理论的相继出现,现代系统科学的理论队伍逐渐壮大。自组织理论以及分岔理论所阐释的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在系统演化中的作用机制,为系统科学对内外因作用机制进行诠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论据。通过传统的内外因关系认识以及系统科学出现后内外因关系论域的转...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系统科学对内外因关系认识的丰富
    第一节 传统的内外因关系认识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内外因关系诠释
        二、矛盾论对内外因关系的诠释
    第二节 系统科学对内外因关系论域的转换
        一、系统科学的世界观革命
        二、演化观念下的内外因关系论域
第二章 自组织理论对内外因作用机制的诠释
    第一节 自组织理论的哲学内涵
        一、自组织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自组织理论的理论体系
        三、自组织理论的演化思想
    第二节 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的内外因作用机制分析
        一、自组织理论对“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诠释
        二、自组织理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诠释
        三、自组织理论对“外因是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诠释
第三章 分岔理论对内外因作用机制的诠释
    第一节 系统演化的分岔图景
        一、分岔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二、自然通过分岔得以进化
        三、分岔理论的哲学内涵
    第二节 系统演化分岔图景的内外因哲学分析
        一、系统演化分岔图景中外部因素的作用
        二、系统演化分岔图景中内部因素的作用
        三、系统演化分岔图景中内外因素共同的作用
第四章 内外因作用机制系统科学诠释的整体图景及其哲学意义
    第一节 内外因作用机制系统科学诠释的整体图景
        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的诠释
        二、“内因是变化的根据”的诠释
        三、“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诠释
    第二节 内外因作用机制系统科学诠释的哲学意义
        一、内外因作用机制系统科学诠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
        二、内外因作用机制系统科学诠释对系统哲学的深化
        三、内外因作用机制系统科学诠释对社会实践的指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系统科学对内外因作用机制的诠释[J]. 卫郭敏.  系统科学学报. 2019(01)
[2]系统哲学:21世纪的先进世界观[J]. 沈骊天.  系统科学学报. 2018(01)
[3]内外环境对企业绿色创新战略的驱动效应——高管环保意识的调节作用[J]. 曹洪军,陈泽文.  南开管理评论. 2017(06)
[4]系统科学视野下的科学整体演化图景[J]. 卫郭敏,武杰.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3(03)
[5]关于自组(织)涌现哲学[J]. 乌杰.  系统科学学报. 2012(03)
[6]自组织现象与强自激振动的比较[J]. 刘大为.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2)
[7]对称破缺的系统学诠释[J]. 武杰,李润珍.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09(06)
[8]对称性破缺创造了现象世界——自然界演化发展的一条基本原理[J]. 武杰,李润珍,程守华.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8(03)
[9]自组织理论视野下企业的自主创新[J]. 徐谷波.  技术经济. 2006(03)
[10]作为方法的对称和非对称[J]. 王德胜.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2(06)

硕士论文
[1]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D]. 杨淞月.中国地质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85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xtxlw/3685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3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