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阳极焙烧炉火道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

发布时间:2020-03-29 01:11
【摘要】:预焙阳极是电解铝工业中最主要的耗材之一,其质量对阳极的消耗,电能的利用效率等产生直接的影响,而焙烧是决定预焙阳极质量的重要环节。其中,火道结构以及操作参数是影响预焙阳极的质量的重要因素,利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等方法对阳极焙烧炉的火道进行优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焙烧设计要求完成了年产量为4万吨54室的阳极焙烧炉的火道结构设计,并以火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发现火道内的温度场分布不均,火道内的平均温度较低等问题。为了提高火道内的平均温度和温度均匀性,提出了三种火道的结构优化方案,并对各个优化方案进行模拟分析,获得了较优的火道结构。为了得到最优操作工况,通过正交实验的方法,对空气的预热温度、空气消耗系数和燃料的分配比例的工况组合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当预热空气的温度和燃料分配比例越高,空气消耗系数越低时,火道内的平均温度越高。根据极差分析得到,操作参数对平均温度的影响的主次排序为:空气预热温度、空气消耗系数和燃料分配比例,并且获得了以火道平均温度为因变量,空气预热温度、空气消耗系数和燃料分配比例为自变量的拟合公式。
【图文】:

电解铝,产量变化,文献综述,铝制品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一章 文献综述1.1 研究背景目前,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用品消费国家,在 2013 年,我国消耗的铝材大约有 2500 万吨。为了满足铝制品的消费需求,我国的电解铝的生产量也保持了很大的增长率,在 2003 至 2013 年的十年中,一直保持着比较明显的增长[1-2],如图 1-1 所示。

生产流程图,生产流程图,阳极焙烧炉,生阳极


阳极焙烧炉火道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1.2 敞开式阳极焙烧炉简介1.2.1 阳极的生产工艺流程工业生产中,将预先利用石油焦和沥青制造完成的生阳极安置在阳极焙烧炉料槽内,加入填充料,具体流程如图 1-2 所示。填充料的主要作用是用来隔绝极与外界空气的接触,同时也可以作为阳极与炉墙之间的传热介质。之后,会照一定的升温制度对生阳极进行间接加热焙烧,在加热期间,生阳极内会发生系列的理化反应,,形成具有良好的物理以及机械性能的焦炭整体,即熟阳极[5-6]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F806.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修云;;改造倒焰园窑引火道缩小窑内温差[J];中国陶瓷;1988年02期

2 白光现;利用过火道提高铸件质量[J];机械工人(热加工);1993年02期

3 尹承勇;利用焦炉炉端火道升温方法改善焦炉作业状况[J];山东冶金;1994年06期

4 李洪钧;炼焦炉死火道的形成及其预防和处理[J];河南冶金;1994年04期

5 尹承勇;利用焦炉炉端火道升温方法改善焦炉作业状况[J];山东冶金;1995年06期

6 高兴锁,杨厚斌;大型焦炉边火道加热研究[J];燃料与化工;1998年01期

7 乔寿良;火燎二门减少黑砖[J];建筑材料工业;1959年13期

8 崔亚彬;王德隆;;利用煤坯烧串窑[J];建筑材料工业;1961年10期

9 彭降祜;焦炉火道四联循环方法的探讨[J];煤气与热力;1996年03期

10 龚俊库;焦炉边火道翻修中的温度管理[J];燃料与化工;199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晓婷;严文福;白大勇;;拟合火道温度及传热机理的研究[A];苏鲁皖赣四省金属学会第十三届焦化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陈泰任;曹卫华;吴敏;雷琪;;一种新的集成模型在焦炉火道温度软测量中的应用[A];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太钢焦化厂 贾秉光;焦炉边火道温度低的原因探讨[N];山西科技报;2003年

2 李泽兵 张红梅;内蒙古二百年前用地暖[N];中国矿业报;2003年

3 李明;地黄的加工[N];山西科技报;2003年

4 记者 陆双平;新型快导热火道墙砖通过鉴定[N];中国有色金属报;2012年

5 ;红枣烘干技术②[N];河北科技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吴发亮;阳极焙烧炉火道的数值模拟与优化设计[D];安徽工业大学;2016年

2 赵志杰;焦炉立火道温度的智能控制模型及仿真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8年

3 梁明昭;焦炉加热火道温度模型的建立及焦炉控制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李江宁;焦炉火道温度的多目标优化与控制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5 李鹏;基于工况判断的焦炉火道温度智能集成控制方法[D];中南大学;2008年

6 陈泰任;基于多率采样的焦炉火道温度软测量集成模型[D];中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051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051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f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