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锌粉置换法回收铜—乙二胺—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金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2 23:12
【摘要】:硫代硫酸盐浸金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由于试剂耗量大的缺点,使得这一无毒提金技术尚未产业化生产,与常见的Cu2+-NH3-S2032-浸金体系相比,Cu2+-en-S2O32-浸金体系具有试剂耗量低的特点,但依然缺乏有效回收的技术。本文就锌粉置换法从Cu2+-en-S2O32-体系浸金液中回收金进行了研究。(1)分析了浸金体系中相关物种分布状态和相关电对的电极电势,推测锌粉置换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其产物。结果表明在乙二胺浓度为0.0001 mol·L-1-0.08mol·L-1的范围内,主要浸金液中铜乙二胺配合物的存在形式为Cu(en)22+、氢氧化物存在的形式为Cu(OH)2,锌则以Zn(en)32+、Zn(OH)2形式为主。(2)探讨了浸液组分及实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pH在9-11时置换效果较好,若大于12则锌会生成氢氧化物影响反应的进行;硫代硫酸盐浓度升高对整体影响不大;铜-乙二胺比为1:2、1:1时对回收金过程的影响较小;1g·L-1锌粉用量即可达到反应所需;在室温下进行实验即可。模拟液中锌粉置换速度很快,10min内置换率接近完全,实际浸液则因成分复杂,金的置换速率较模拟浸金液中低,但在15min内金的一次置换率仍可达80%。(3)浸液中的铜可被还原,且浸液pH值越高、锌粉用量增加、硫代硫酸盐浓度升高、温度升高,则铜共还原增多。在铜-乙二胺比值为1:1、1:2条件下,铜发生共还原的程度相对较低。(4)电镜分析表明置换反应后锌粉会由原先的圆润光滑、粒度细的圆球变为不规则的颗粒。由能谱分析结果可知,经过置换后锌粉表面有硫单质或硫化物沉淀生成;随置换时间增加、pH值的增大、锌粉用量增多、乙二胺浓度的升高均会增加锌粉消耗,硫代硫酸盐浓度和温度变化对锌粉消耗影响不是很大。(5)虽然在置换完成后继续搅拌会使贫液中的硫代硫酸盐持续消耗,但置换时间相对较短,不影响其循环使用。综上所述,锌粉置法具有快速、高效、工艺简单、对试剂消耗影响小的特点,可用于Cu2+-en-S2O32-浸金液中金的回收。
【图文】:

硫代硫酸盐,浸出液,硫代硫酸根离子,浸金


金被硫代硫酸盐浸出,,硫代硫酸根离子能与溶解按照下式进行[37]: 2HO O 4Au(SO) 4OH322232代硫酸盐浸金常见的为 23232Cu NHSO体系,此体系较好的效果。2 Cu 为金溶解的氧化剂,3NH 在起调节2 形成2 34Cu(NH )以稳定2 Cu ,2 34Cu(NH )则在反应中发原生成5 233Cu(S O)或 32Cu(NH ),在氧的作用下又被氧化38]。反应方程式为: 532333232234Cu(NH)Au(SO)4NHCu(SO) 3323232234Cu(NH)Au(SO)2NHCu(NH)有2 23S O与3NH 同时存在时,2 Cu 的价态会发生变化,发生相互转化,如图所示:

分布图,乙二胺,分布图,浸金


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9图3.1 乙二胺( 0.0051molL )在不同pH值下的分布图由图可知体系的 pH 值小于 6 时乙二胺主要以2 2H en分布,当体系的 pH 值在7-10 之间主要为 Hen ,当 pH 大于 10 则为 en 。浸金体系的 pH 一般在 9-11 之间,乙二胺在浸金液中主要以 Hen 、 en 为主。3.2 铜、锌离子与乙二胺的配位状态除 铜 (Ⅱ)外 , 浸 金 体 系 中 还 会 有 少 量 铜 (Ⅰ)存 在 , 其 存 在 形 式 为 Cuen 和5 233Cu(S O),而浸液中2 23S O浓度相对较高,5 233Cu(S O)稳定性比 Cuen 高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F83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彬;童雄;谢贤;杨波;;硫代硫酸盐浸金体系研究进展[J];矿产综合利用;2015年03期

2 沈智慧;蔡仕琪;张覃;;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硫氰酸盐浸出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5年03期

3 余洪;胡显智;字富庭;聂彦合;迟衡;王强;;置换法回收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金的研究进展[J];稀有金属;2015年05期

4 钟晋;胡显智;字富庭;余洪;;硫代硫酸盐浸金现状与发展[J];矿冶;2014年02期

5 沈智慧;张覃;卯松;叶军建;;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J];矿冶工程;2013年05期

6 王治科;李娟;李永芳;;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铜粉置换硫代硫酸盐金的影响[J];有色金属(冶炼部分);2013年03期

7 刘有才;朱忠泗;符剑刚;李丽峰;林清泉;李志辉;;某金矿石的石硫加碱催化合剂法浸金研究[J];稀有金属;2013年01期

8 字富庭;何素琼;胡显智;张文彬;;硫代硫酸盐浸金中硫代硫酸盐稳定性研究状况[J];矿冶;2012年03期

9 傅平丰;孙春宝;康金星;龚道振;;石硫合剂法浸金的原理、稳定性及应用研究进展[J];贵金属;2012年02期

10 李俊平;;黄金选矿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矿业工程;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余洪;活性炭改性及其对金硫代硫酸根络离子吸附特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钟晋;云南一种金矿硫代硫酸盐提金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李永芳;置换法回收硫脲和硫代硫酸盐中的金[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武薇;锌浸出渣的浮选精矿硫代硫酸盐提银金试验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4 邓小辉;金原子团簇几何构型和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12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12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e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