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三相焙烧反应提取钢渣中钒和铬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4 23:40
【摘要】:对国内某钢厂不锈钢尾渣进行了物性分析,研究发现不锈钢渣主要由硅酸二钙、镁硅钙石和基质相组成,同时含有少量的方镁石、镁铬尖晶石、铝酸钙等相。钢渣中铬含量以Cr2O3计为3.9%,铬主要存在于镁铬尖晶石相、金属相、方镁石相和部分硅酸盐相中,TCLP毒性浸出实验结果显示不锈钢渣中铬的浸出浓度高于环保上限,存在环境风险。采用了粉样焙烧-水浸法提取不锈钢渣中铬元素,研究发现相同焙烧温度、钠铬摩尔比和焙烧时间条件下,NaOH焙烧所得铬提取率显著大于Na2CO3焙烧。采用NaOH粉样焙烧,当焙烧温度为800℃,碱渣比0.6,焙烧时间为30min时,铬提取率可达76.5%,对粉样采用造块处理,铬提取率进一步提高至85.7%。采用NaOH块样焙烧-水浸法提取不锈钢渣中铬元素,工艺优化条件为焙烧温度800℃,碱渣质量比0.6,焙烧时间120min,此时铬提取率为96.0%。采用NaOH块样焙烧-水浸法提取不锈钢渣中铬,500-700℃下,块样焙烧产物中含铬相主要为Na3CrO4;800℃下,焙烧产物中含铬相主要为CaCrO3。不锈钢渣经优化工艺提铬后,渣中残留铬主要以Fe-Cr-O相存在,TCLP毒性浸出实验结果显示提铬后的残渣对环境没有风险;水浸渣中硅含量下降,但有效硅含量增大,NaOH焙烧具有活化渣中硅元素作用,水浸过程是硅元素流失的主要环节。钒渣中的主要物相为(Mn,Fe)(V,Cr)2O4,(Fe,Mn)2SiO4和Fe2.5Ti0.5O4,三者相互包裹组成钒渣颗粒,同时含有少量的Fe3O4,Ca2SiO4和CaAl2Si2O8。V和Cr元素均匀分布于尖晶石相(Mn,Fe)(V,Cr)2O4中。采用NaOH块样焙烧-水浸法提取钒渣中钒和铬,实现了钒和铬的同时高效提取,当焙烧温度为700℃,碱渣比为0.5时,焙烧15min钒提取率达到99.2%;焙烧120min铬提取率达到97.5%。块样在600℃下焙烧5min,产物中含钒物相包括(Cr0.15V0.85)2O3和NaVO2,铬主要分布于三价氧化物固溶体和含铬钠盐中;在700℃下焙烧2h后,部分NaVO2进一步转化为Na3VO4,铬主要以Na3CrO4形式存在。块样焙烧过程是典型的气-液-固三相反应,造块处理为反应塑造了介观尺度的多孔结构,不但缩小了固液两相之间的距离,而且有效改善了气液两相的传质条件,从而强化钒铬的提取。三相焙烧反应中液相NaOH的传质包括颗粒间渗流和颗粒内扩散两种途径。本文建立了非液相渗流传质控速条件下的气-液-固三相未反应核模型,通过动力学数据拟合和实验过程样分析发现,当焙烧温度为400-600℃时,三相焙烧反应速率受液相NaOH在颗粒间渗流传质控制;当反应温度达到600℃时,三相焙烧反应速率受液相NaOH在固相反应层中扩散传质控制。三相焙烧法提取钒渣中钒铬时,反应过程中钒优先于铬氧化,从而造成相同条件下,钒铬提取率的差异化。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F841.3;TF7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本恒;郝以党;张淑苓;李雪;李萌;;钢渣综合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J];环境工程;2016年S1期

2 赵贵州;李宇;代文彬;苍大强;;钢渣基高碱度微晶玻璃的一步法制备及工艺参数研究[J];工程科学学报;2016年02期

3 曾祥婷;元春华;许虹;韩九曦;田尤;;中国铬资源产业形势及其相关策略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5年03期

4 潘轶;姜晓;;冷却制度对包钢钢渣物相演变的影响[J];包钢科技;2014年05期

5 宋文臣;李宏;朱福兴;李昆;郑权;;熔融钒渣纯氧氧化钙化提钒(英文)[J];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2014年08期

6 潘自维;郑诗礼;王中行;王少娜;杜浩;张懿;谢华;;亚熔盐法高铬钒渣钒铬高效同步提取工艺研究[J];钢铁钒钛;2014年02期

7 王少鹏;黎学润;何杰;潘志刚;沈晓冬;;用X射线衍射精确表征硅酸三钙多晶型[J];硅酸盐学报;2014年02期

8 王亚军;李俊国;郑娜;;AOD不锈钢渣矿相组成及其显微形貌[J];钢铁钒钛;2013年04期

9 彭情亮;唐萍;文光华;刘炳宇;李具中;;LF热态钢渣循环利用炉渣成分控制[J];钢铁;2013年07期

10 赵俊学;李小明;唐雯聃;施瑞盟;;钢渣综合利用技术及进展分析[J];鞍钢技术;201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谢刚;朱华山;张皓东;李荣兴;曾桂生;;铬酸钠溶液还原过程动力学分析[A];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C];2005年

2 李安东;郑皓宇;;不锈钢渣的污染特性和综合利用研究进展[A];第十六届全国炼钢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关少波;钢渣粉活性与胶凝性及其混凝土性能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张文超;不锈钢渣改性处理、磁性分离与富铬相合成的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3年

2 赵鹏伟;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钢渣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谭建红;铬渣治理及综合利用途径探讨[D];重庆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14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2614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f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