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从葫芦岛锌厂废渣回收锌、钴的工艺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0 11:4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钴资源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然而我国钴资源较为贫乏,因此加强钴二次资源的综合利用,具有较大意义。本课题拟解决葫芦岛锌厂堆积废渣资源化问题,研究了从废渣中综合回收钻、锌的湿法冶金工艺路线。针对废渣成分复杂且锌、钴高的特点,采用了酸性浸出、净化除杂、萃取、碳酸钠沉钴等工序实现了锌和钴综合回收利用的目标,并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工艺设计。在硫酸过剩系数为1.2,加热温度为60℃,反应时间为120min,固液比为1:6的条件下,得到了钴、锌、锰、铜、镉、铅、镍、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5.9%、91.43%、80.45%、81.44%、90.61%、0.12%、88.58%、77.19%,浓度分别为 6.78g/L、27.12g/L、2.02g/L、4.88g/L、2.12g/L、0.01g/L、0.102g/L、1.12g/L 的浸出液,而浸出渣中主要成分为PbS04。在pH=2,锌过量3.5倍,加热温度50℃,反应时间为20min的条件下,得到钴损失小于2%,除铜率和除镉率均在99%以上的净化液。其中锌、铜、镉、钴、锰、铁的浓度分别为 48.85g/L、1ppm、20ppm... 

【文章来源】:东北大学辽宁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从葫芦岛锌厂废渣回收锌、钴的工艺研究


图1.1世界钴市场的消费结构??

谱图,废渣,谱图


?90??2Theta[deg]??图3.1废渣的XRD谱图??Figure?3.1?XRD?pattern?of?waster?residue??3.1.3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对锌厂废渣进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结果如图3.2和表3.2。??图3.2废渣SEM谱图??Figure?3.2?SEM?pattern?of?waster?residue??由表3.2知:分析废渣中的元素的存在形式,如对于扫描电镜中的点1,常见S??的存在形式有硫化物、硫酸盐等,若完全以硫酸根形式存在则不需要酸浸,直接中??性浸出即可。现最大限度的折合S以硫酸盐形式存在,则还有39.981%的O剩余,??则很有可能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故猜测废渣中的元素主要以氧化物或者含氧形式??存在,需酸性浸出。??22??

谱图,废渣,谱图


Figure?3.1?XRD?pattern?of?waster?residue??3.1.3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对锌厂废渣进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结果如图3.2和表3.2。??图3.2废渣SEM谱图??Figure?3.2?SEM?pattern?of?waster?residue??由表3.2知:分析废渣中的元素的存在形式,如对于扫描电镜中的点1,常见S??的存在形式有硫化物、硫酸盐等,若完全以硫酸根形式存在则不需要酸浸,直接中??性浸出即可。现最大限度的折合S以硫酸盐形式存在,则还有39.981%的O剩余,??则很有可能以氧化物的形式存在。故猜测废渣中的元素主要以氧化物或者含氧形式??存在,需酸性浸出。??2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湿法炼锌中除钴工艺现状研究与发展[J]. 柳冠华,张庆兰,李自静.  广州化工. 2012(20)
[2]湿法炼锌净化除钴工艺现状及发展趋势[J]. 刘永帅,张旭.  矿冶. 2012(03)
[3]两段硫酸化焙烧—水浸从红土镍矿中回收镍钴[J]. 汪云华,董海刚,范兴祥,吴跃东,赵家春,暂林寒,李柏榆,李楠.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2(02)
[4]镍钴硫化矿生物浸出研究进展[J]. 赵思佳,翁毅,肖超.  湖南有色金属. 2011(06)
[5]国内外钴市场现状及展望[J].   中国有色金属. 2011(18)
[6]砷盐净化工艺的研究[J]. 王鸿振,吴筱.  中国有色冶金. 2011(03)
[7]钴、镍萃取分离原理与方法[J]. 肖超,肖连生.  湿法冶金. 2010(04)
[8]钴的发展动向及其前景展望[J]. 一成.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0(09)
[9]硫化法分离红土矿中镍铁的研究[J]. 李金辉,周友元,熊道陵,王瑞祥,梁勇.  矿冶工程. 2010(01)
[10]β-萘酚钴盐渣的综合利用[J]. 蒋伟,王海北,刘三平,蒋训雄,汪胜东,范艳青.  有色金属. 2009(04)

硕士论文
[1]砷盐净化除钴镍过程锌粉添加优化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D]. 林天水.中南大学 2013
[2]低氯碳酸钴的制备工艺研究[D]. 赖雪飞.四川大学 2006
[3]从α-亚硝基-β萘酚除钴渣中制取氧化钴[D]. 张永奇.昆明理工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58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558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1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