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冶金论文 >

利用新硫酸和钛白废酸直接酸浸含钒钢渣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3 05:37
  以含钒钢渣为原料,进行新硫酸和钛白废酸直接酸浸提钒研究。首先对试验用含钒钢渣进行成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含钒钢渣主要由Ca2SiO4,(MgO)0.593(FeO)0.407,Ca3Fe2(SiO43,Ca3(V,Ti)2O7等相结构组成。钒在含钒钢渣中弥散分布在多种矿物中,以V4+价态与元素Ti、Fe、Ca、O元素形成的较为致密的大颗粒的钒钛钙氧化物(Ca3(V,Ti)2O7),是主要的钒富集相。直接酸浸难以破坏其结构,要提高钒的浸出率需要对含钒钢渣进行球磨。元素Ca、Si、V、O等元素形成了硅酸二钙等矿相,这些矿相中钒含量较低且较为分散,但其中V容易被酸直接浸出。含钒钢渣新酸直接浸出表明:常温,搅拌速度200 r/min,硫酸浓度30%,含钒钢渣粒度为-... 

【文章来源】:钢铁钒钛. 2020,41(03)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利用新硫酸和钛白废酸直接酸浸含钒钢渣试验研究


含钒钢渣XRD分析

钒钢,钢渣,矿相


对含钒钢渣进行了SEM分析,见图2。从含钒钢渣的形貌可以看出,本试验用钢渣由一些大颗粒和很多细小的颗粒物质组成。大颗粒的物质结晶度较好,致密度较高,粒径10~30 μm,大颗粒周围有较多细小的颗粒,细小颗粒物质较为疏松。对钢渣进行了面扫分析,见图3。从钢渣的面扫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钒在钢渣中弥散分布在多种矿物中。元素Ti、V、Fe、Ca、O元素形成了较为致密的大颗粒矿相,见图3中Position1,说明钒主要分布在钒钛钙氧化物(Ca3(V,Ti)2O7)中,从形貌来看,钒钛钙氧化物为长板状矿物,长轴一般小于0.1 mm,主要在0.04~0.07 mm,矿物中钒、钛以V4+、Ti4+的价态存在,在钙钛矿基础上,V4+进入形成Ca3(V,Ti)2O7,是钢渣中主要含钒物相,纯的Ca3(V,Ti)2O7矿物中含钒量为9.78%,但是整个钢渣中,该矿相的占比较小,在XRD分析中没有检测出该物相存在。而Ca、Si、V、O等元素形成了硅酸二钙、硅酸三钙、硅钒酸钙等矿相,该矿相较脆,易破碎,粒径较小,与钒钛钙氧化物密切连生,在整个钢渣中这几种矿相的占比较大,但这些矿相中钒含量较少且较为分散。

钒钢,矿相,钢渣


对钢渣进行了面扫分析,见图3。从钢渣的面扫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钒在钢渣中弥散分布在多种矿物中。元素Ti、V、Fe、Ca、O元素形成了较为致密的大颗粒矿相,见图3中Position1,说明钒主要分布在钒钛钙氧化物(Ca3(V,Ti)2O7)中,从形貌来看,钒钛钙氧化物为长板状矿物,长轴一般小于0.1 mm,主要在0.04~0.07 mm,矿物中钒、钛以V4+、Ti4+的价态存在,在钙钛矿基础上,V4+进入形成Ca3(V,Ti)2O7,是钢渣中主要含钒物相,纯的Ca3(V,Ti)2O7矿物中含钒量为9.78%,但是整个钢渣中,该矿相的占比较小,在XRD分析中没有检测出该物相存在。而Ca、Si、V、O等元素形成了硅酸二钙、硅酸三钙、硅钒酸钙等矿相,该矿相较脆,易破碎,粒径较小,与钒钛钙氧化物密切连生,在整个钢渣中这几种矿相的占比较大,但这些矿相中钒含量较少且较为分散。1.2 含钒钢渣酸浸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机械活化石灰石粉处理钛白废酸制备水泥用石膏[J]. 苏念英,黎铉海,卢宇熙,谭振聪,陈明月,谢元健.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2018(11)
[2]含钒钢渣亚熔盐法浸出提钒过程与机理[J]. 高明磊,陈东辉,李兰杰,石立新,郑诗礼.  过程工程学报. 2013(06)
[3]常温常压下含钒钢渣直接硫酸浸钒的研究[J]. 叶国华,何伟,路璐,童雄,吴宁.  稀有金属. 2013(05)
[4]硫酸法钛白粉废酸浓缩及其析出废硫酸亚铁制硫酸[J]. 钟文卓,魏蜀刚,张运德,胡戈,张华.  硫磷设计与粉体工程. 2011(01)
[5]含钒钢渣的选矿预处理及其对后续浸出的影响[J]. 叶国华,童雄,路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0(11)
[6]含Ca的钒酸盐在碳酸盐溶液中浸取动力学研究[J]. 刘后元,柯家骏,陈家镛.  金属学报. 1983(06)
[7]钢渣提钒浸取动力学数学模型的探讨[J]. 朱肇森,杨守志,陈家镛.  化工冶金. 1982(04)
[8]含钒高钙钢渣碳酸化浸取提钒数学模型的研究[J]. 蔡昭铃,杨守志,陈家镛.  化工冶金. 1982(02)

硕士论文
[1]硫酸法钛白废酸浓缩工艺的改进[D]. 吕利平.重庆大学 2011
[2]从含钒钢渣酸浸液中萃取钒的试验研究[D]. 薛丽华.昆明理工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65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yjlw/3565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5a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