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雅砻江下游河流阶地研究及其新构造运动意义

发布时间:2020-03-29 07:18
【摘要】:雅砻江下游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南北地震带的南段,构造活动异常强烈,地震活动频繁,发育了较为典型的构造地貌;同时,该区深受东南季风、印度季风和高原季风的影响,第四纪时期气候波动频繁。河流阶地是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的良好载体,通过河流阶地的研究可以探讨区域气候变化和构造抬升过程。雅砻江下游及其支流安宁河河谷保留了相对完整的河流阶地序列,它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区气候变化、地貌演化和构造抬升的信息库。长期以来雅砻江下游地区的河流阶地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尤其是阶地序列和形成年代没有可靠的数据资料,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区域新构造运动信息的获取。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雅砻江下游及支流安宁河河流阶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野外地质调查、进行河谷横剖面实测,厘定了雅砻江下游流域的河流阶地的级序,并利用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及14C等测年方法,确定了该流域河流阶地的形成年代框架,进而探讨了其新构造运动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及结论如下: 1.通过大量的野外横剖面的实测,系统的厘定了雅砻江下游地区及支流安宁河的河流阶地级序。雅砻江下游地区和安宁河主要发育6级基座或侵蚀河流阶地,并且6级阶地序列总体上可以很好的对比;但是局部河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雅砻江的锦屏山河段的阶地可以达到8级,安宁河中游河段仅发育了3级堆积阶地。 2.利用光释光(OSL)、电子自旋共振(ESR)和碳十四(14C)等年代学法建立了雅砻江下游地区和安宁河6级河流阶地的年代格架。由老到新T6、T5、T4、T3、T2、T1的形成年代分别为1.05Ma、0.92Ma、0.72Ma、0.063Ma、0.021Ma、0.01Ma。 3.运用构造地貌学分析雅砻江河流阶地级序记录的新构造运动的性质、期次和抬升幅度,建立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以来雅砻江流域隆升的定量约束。雅砻江下游及安宁河河流阶地敏感的响应了山地的抬升,清楚的反映了更新世中期以来构造隆升的两个快速阶段1.05~0.72Ma和0.063~0.01Ma;在两个快速抬升期的隆升速率分别为0.63m/ka和1.84m/ka。
【图文】:

交通图,地理位置,略图,雅砻江


第 2 章 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第 2 章 地理及区域地质概况2.1 地理概况2.1.1 地理位置及交通雅砻江为长江上游金沙江的支流,,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南麓,自西北流向东南,研究区地处四川省西北部,行政区划隶属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理位置坐标为北纬 26°33′~28°45′东经 100°15′~103°15′,研究区以雅砻江下游为主,北至冕宁,南至攀枝花流域及支流安宁河,平均海拔约 2500 m。区内交通较为便利,但部分路段出现山体滑坡不能到达,支线公路四通八达,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研究区的地理位置及交通图如下所示(图 2-1)。

攀西,断裂带


15压扭性断裂是它的主要成分,北西向张扭性断裂和近东西向扭性断裂是次要成分。图2-2 攀西主要断裂带(李兴唐,1984)2.3.2 区域的构造活动研究区位于我国西南部扬子准地台康滇地轴区内,主要包括泸定米易台拱、盐边台拱及部分江舟米市断陷。区域内的构造活动在古生代后期出现重要变化,由加里东运动导致地壳的热成穹作用,康滇地轴呈现一条不同范围的南北向台背斜隆起带。经过长时间的隆起剥蚀之后,地壳发生等量减薄,由于均衡调整作用,区域全面沉降。在晚二叠世扬子板块裂解,至中三叠世为早期破裂阶段,形成穹窿-火山型裂谷,晚三叠世转为裂陷阶段,形成东西两条裂谷盆地。古新世末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最终碰撞-喜马拉雅运动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31.1;P5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中海,赵希涛,江万,吴珍汉,朱大岗;念青唐古拉山东南麓更新世冰川沉积物年龄测定[J];冰川冻土;2003年03期

2 许刘兵,周尚哲,李昌爱,崔建新,赵井东,业渝光;甘孜绒坝岔古冰川演化与黄土古土壤对比研究[J];冰川冻土;2003年05期

3 施雅风,郑本兴,李世杰,叶佰生;青藏高原中东部最大冰期时代高度与气候环境探讨[J];冰川冻土;1995年02期

4 张强,朱诚,房迎三;宁镇地区中更新世环境演变的沉积学研究[J];沉积学报;2002年02期

5 李勇,侯中健,司光影,A.L.Densmore,周荣军,M.A.Ellis,李永昭,梁兴中;青藏高原东缘新生代构造层序与构造事件[J];中国地质;2002年01期

6 许刘兵;周尚哲;;河流阶地形成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再研究[J];地理科学;2007年05期

7 王书兵,蒋复初,田国强,傅建利,刘

本文编号:26056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056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2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