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锡林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9 07:03
【摘要】:本研究以3S技术为依托,以景观生态学原理和DEM方法为支撑,采用数理统计和数学建模方法,以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定量分析1990-2010年间锡林河流域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这一变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效应。 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 (1)景观格局现状分析表明:景观类型较丰富,分布不均匀。锡林河流域草地景观是整个流域连通性高的优势景观,占流域总面积的92㳠左右,其中高覆盖度草地景观和中覆盖度草地景观比例达到90㳠左右。 (2)景观格局动态研究表明,1990-2010年间锡林河流域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1990-2000年景观格局变化多集中在流域中下游区,沙地景观和盐碱滩景观的增加最多,水域景观和高覆盖草地景观的减少最多;2000-2005年间,高覆盖草地景观大幅度增加,水域景观、城镇景观和建设用地景观的增加速度较快,沙地景观和盐碱滩景观快速减少;2005-2010年间,林地景观、耕地景观、高覆盖草地景观和沼泽湿地景观减少,其他景观面积在增加,特别是建设用地景观显著增加。研究期三个阶段内,该流域生态环境有“恶化-改善-恶化”的变化模式,草地景观变化最明显,其次是水域景观、沙地景观、盐碱滩景观和建设用地景观。 1990-2010年间研究区各景观类型的指数变化有所不同,近20年来,锡林河流域景观的分维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不断增加,而蔓延度不断减少,原来的单一、均质和连续分布的整体景观趋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镶嵌。 (3)基于DEM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景观的大部分面积分布在1400m以下高程上,景观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1300m以下的1级和2级高程区;在坡度级别上,景观类型主要分布在10°以下的坡度区,,并且景观格局变化主要集中在7°以下的平地和缓平地区;坡向级别上,研究区景观分布及变化主要集中在阳坡、阴坡和半阳半阴坡区。可见,高程、坡度、坡向是景观格局分布及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景观格局优化工作时重点应放在高程1400m以下地区和坡度10°以下地区。 (4)景观格局是自然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锡林河流域地区在1960-2010年间年平均气温有明显的上升,年降水量有明显的减少,年均干燥度值呈现显著减少趋势。研究时段内年均干燥度指数变化与景观格局变化的规律基本吻合,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锡林河流域景观格局显著变化,其生态环境明显恶化态势。可以认为气候变化是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自然原因。 锡林河流域1987-2009年间人口波动性增长,1987-1999年间人口稳步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必然加剧土地的压力,作为牧区牲畜数量也有了波动性变化,畜牧业发展趋势基本吻合研究阶段的景观格局变化趋势。 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也与经济政策变化密切相关,特别是实施“草畜双承包”政策以来,研究区1990-2000年间的植被覆盖度下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退耕还林还草、围封转移、舍饲禁牧等生态建设工程的实施,对研究区2000-2005年间的景观格局变化起了重要作用,是研究区生态环境改善的根本原因。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90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代冬梅;吴国平;司惠超;;基于DEM的浏阳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2 杨淇越;吴锦奎;丁永建;叶柏生;张明泉;;锡林河流域地表水和浅层地下水的稳定同位素研究[J];冰川冻土;2009年05期

3 黎景良;后斌;危双峰;张晓东;钟凯文;;基于DEM的广东省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J];测绘通报;2007年06期

4 崔卫国;文倩;吴大放;杨君;刘艳艳;;基于DEM的土壤理化性质空间统计与三维表达——以湖南醴陵市为例[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5 毛蒋兴;李志刚;闫小培;周素红;;深圳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地形因子的关系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年02期

6 路云阁,许月卿,蔡运龙;基于遥感技术和GIS的小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7 鲍雅静;李政海;;内蒙古锡林河流域草原植物种群和功能群热值研究[J];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傅伯杰,陈利顶;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J];地理学报;1996年05期

9 窦燕;陈曦;包安明;;近4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J];干旱区地理;2008年03期

10 高启晨,姚云峰,吕一河,王学东,孙君;阴山北麓地区景观格局变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海梅;锡林郭勒地区气候变化规律与植被覆盖变化驱动机制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王秀云;基于DEM的地貌分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2 高丽芳;基于DEM的岳麓山地貌特征的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睿博;基于DEM的川西高原构造地貌特征提取与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4 洪立国;锡林河流域草原利用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王博;基于Aster G-Dem的海南岛地形地貌信息提取与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D];海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655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55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69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