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理工论文 > 自然地理论文 >

不同林龄落叶松林对黑土土壤团聚体酶活性和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5-09 19:07
【摘要】:以典型黑土区耕地和14a、23a、50a生落叶松人工林表层土壤(0-20cm)为研究对象,通过混合土壤和不同粒径干、湿筛团聚体中蔗糖酶、β-D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活性及易氧化有机碳组分等指标的测定、计算与分析,以期探究混合土壤和干、湿筛团聚体之间酶活性的差异,揭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水解酶活性和易氧化有机碳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土壤酶活性显著低于干筛团聚体酶活性(P0.05),表现出团聚体对土壤酶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植被恢复不同程度的提高了混合土壤和干筛团聚体酶活性。其中以显著提高干筛团聚体≤1mm各粒径团聚体及综合指标最为显著(P0.05),以显著提高湿筛团聚体0.25mm最为显著(P0.05),植被恢复对酶活性促进作用表现为干筛团聚体混合土壤湿筛团聚体,可认为≤1.00mm粒径干筛团聚体酶活性可以作为表征黑土区土壤生境质量变化的敏感指标。易氧氧化有机碳组分在混合土壤和团聚体内含量分布均表现为:低活性中活性高活性。植被恢复不同程度促进混合土壤和团聚体低、中、高活性有机碳的累积,其中混合土壤和湿筛团聚体以高活性有机碳提高幅度最大,干筛团聚体以低活性有机碳提高幅度最大。在植被恢复到14年时,植被恢复促进了1mm各粒径团聚体易氧化有机碳的累积,随林龄增加,≤1mm各粒径易氧化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湿筛团聚体蔗糖酶、β-D葡萄糖苷酶、磷酸酶活性之间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土壤团聚体对酶的保护效果酶种类的影响。干筛团聚体内水解酶与易氧化有机碳组分均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干筛团聚体内部酶活性的提高可以促进活性有机碳的累积。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价黑土区植被建设对黑土质量的生态修复效果提供了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S7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小燕;韩少杰;陈祥伟;;退耕还林类型对黑土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5年12期

2 牛小云;孙晓梅;陈东升;张守攻;;辽东山区不同林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养分及酶活性[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9期

3 李鑫;马瑞萍;安韶山;曾全超;李娅芸;;黄土高原不同植被带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酶活性的粒径分布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5年08期

4 和学智;陈先刚;张瑞;李鑫;金麾;杨建军;;杉木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J];绿色科技;2015年03期

5 赵海燕;徐福利;王渭玲;王伟东;陈钦程;赵亚芳;马亚娟;;秦岭地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变化[J];生态学报;2015年04期

6 温磊磊;郑粉莉;沈海鸥;胡伟;杨青森;;东北典型黑土区农耕土壤团聚体流失特征[J];土壤学报;2015年03期

7 杨淼焱;杨小燕;马燕娥;韩孟光;姜峰;徐嘉晖;徐智文;陈祥伟;;退耕还林后黑土表层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4年12期

8 钟晓兰;李江涛;李小嘉;叶永昌;刘颂颂;徐国良;倪杰;;模拟氮沉降增加条件下土壤团聚体对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5年05期

9 杨宁;杨满元;雷玉兰;艾昱;付美云;林仲桂;;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土壤酶活性对植被恢复的响应[J];生态环境学报;2014年04期

10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Y,

本文编号:26565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projectlw/zrdllw/26565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e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